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分析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其实际医疗器械为飞利浦Brilliance MD多层螺旋CT机,增强扫描采用300 mg I/ml、100 ml肘静脉团注射法。结果 67例患者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8例患者诊断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胰头增大的患者有24例,胰腺炎表现正常的患者为11例,存在胰体、胰尾单独或者同时增加的患者为50例。在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胰腺头部出现增大的情况有25例患者,最大值胰腺头部为32 mm。胰腺尾部增大的患者有46例,胰腺尾部最大值为33 mm。使用增强扫描的患者一共有21例。结论在临床中,CT检查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层次分明,能够有效地显示出及其周围组织的状况,及时找到病灶部位,区分胆石症、急性胆囊炎风疾病,有助于形成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接诊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全部接受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资料和诊断价值。结果 20例患者扫描期间显示存在胰腺体积增大现象,出血区域CT值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对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采取CT检查不但可以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增强感性认识,还可以为预后以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平扫在确诊急性阑尾炎病变阑尾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89例行CT扫描检查,并对其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9例患者中经CT平扫显示:盆腔位阑尾者73例,占25.26%;回肠后位阑尾者64例,占22.14%;盲肠后位阑尾者58例,占20.07%;回肠前位阑尾者51例,占17.65%;盲肠下位阑尾者43例,占14.88%。发生急性化脓性者共计155例,占53.6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者共计72例,占24.92%;发生坏疽及穿孔者共计62例,占21.45%。结论由于病变阑尾的位置不同,其临床症状、CT表现及手术切口、方法亦不相同,临床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明确阑尾的位置,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g 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影像学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Ig G4相关性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10例联合行CT及MRI检查,观察病变胰腺的形态、密度/信号改变及强化特征、胰腺周围及胰管改变、胰腺外表现。结果 47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27例,局灶性肿大20例;CT平扫病变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区呈现较均匀的延迟渐进性强化;MRI检查病变表现为T1WI-FS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呈较均匀延迟渐进性强化;CT及MRI检查28例胰腺周围见包膜样边缘,即“胶囊征”,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RCP检查示10例患者可见主胰管节段性狭窄,上游胰管局限性轻度扩张;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30例患者表现为胆管系统改变,可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治愈42例,死亡2例。手术组17例,死亡2例,占11.76%,非手术组27例,死亡1例,占3.7%。结论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采取抑制胰腺分泌和抑制胰酶活性、早期使用抗生素等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治愈大多数患者,同时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采用螺旋CT诊断的分级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患者Ⅰ型坏死33例,Ⅱ型坏死33例,Ⅲ型坏死43例,水肿型141例。结合胰腺坏死程度分级法,轻级患者142例,中级患者50例,重级患者58例,最后患者治愈225例(90%),死亡25例(10%)。结论: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较高,可清晰的反映患者的病变程度以及病变过程,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清晨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行腹部胰腺CT,并于第7天行腹部增强胰腺CT平扫检查。比较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3天、第7天不同疾病程度和不同疾病分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0.05)。入院7天内,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3天呈上升趋势,但入院后第7天略有下降。不同时间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水肿性胰腺炎患者(P<0.05)。入院7天内,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而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3天均逐渐升高,但入院3天后转而下降。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具有相关性,胰腺CT检查联合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判断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在超声上的表现以及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选的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结果,将其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4例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8例漏诊。92例急性胰腺炎中,62例表现为急性水肿型,超声上主要显示为胰腺弥漫性或者局部增大,实质回声减低,边界尚清晰;22例急性出血坏死型,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回声减低,边缘模糊同时密度不均,胰腺周围可见积液。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优点是无痛、简便、直接、迅速、无创,能够有效的评估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影像学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12月收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疾病类型划分为胰腺炎组70例和胰腺癌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征象包括病变区肿大、胰腺肿大、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等。胰腺炎组患者病变区肿大、密度不均匀、胰管远端扩张均匀、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周围脂肪层受累、大血管受累征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胰腺炎组患者胰管全长不均匀扩张、假性囊肿、胰腺钙化、胰后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鉴别诊断时应结合CT征象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彩超在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10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身体健康人员10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患者胰腺体积均匀性普遍增大者有68例,局限性增大者有3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69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3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97.1%。实验组患者IPA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无创、经济、准确率高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成人型环状胰腺的计算机体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成人型环状胰腺患者100例,50例开展CT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50例开展MRI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统计并分析两组检查方式的检测准确率及患者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均显示出胰头增大,呈环形状包围十二指肠的直接征象,其中,经CT扫描显示,40例能清楚显示环状部位胰管的走向,经MRI扫描只有20例能清楚显示环状部位胰管的走向。结果表明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成像更加清晰。结论对于成人型环状胰腺进行扫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更有利于疾病诊断与分析,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CT影像诊断,30例患者中有17例为水肿型急性胰腺炎,13例为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其中有5例患者有感染症状。结论 CT影像对于确诊急性胰腺炎简单有效,能够对该病进行早期发现与确诊,对该病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CT检查结果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肝脏和胰脏CT平扫,观察肝脏和胰腺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胰腺CT体积增大50例(96.2%),密度减低45例(86.5%)。肝脏CT密度减低52例(100.0%),包括弥漫性减低34例(65.4%),局限性减低18例(34.6%)。治疗后复查,49例患者肝脏密度恢复。结论急性胰腺炎与脂肪肝存在相关性,是导致CT表现肝脏密度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临床价值。方法盲选医院收治的3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患者病情治疗7 d后实施双期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经早期检查发现早期相灌注缺损患者31例,延迟扫描表现为不同的增强点,包括单纯心内膜下RD、心内膜下RD、孤立性心内膜下LE。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实施多层螺旋CT,其诊断准确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超声、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超声、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比较超声、CT对不同病情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对重型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CT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尤其是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重型胰腺炎,其诊断优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与多层CT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采取多层CT与超声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结果:多层CT疾病检出率为95.65%,彩超为73.91%,多层CT检查明显高于彩超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多层CT影像检查,疾病检出率明显提高,有利于临床诊断,为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疗效与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的86例胰腺导管细胞患者进行分析。术前为患者进行多层和单层螺旋CT诊断,并按此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要优于单层螺旋CT(P0.05),这两种检查方法临床中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比单层螺旋CT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平扫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从本院2010~2014年进行CT平扫检查的腹部外伤患者中选取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首次CT平扫的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追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76例中,单一脾损伤27例,单一肾损伤16例,单一肝损伤13例,胃肠道、肠系膜损伤7例,单一胰腺损伤2例,单一肾上腺损伤1例,腹部多脏器复合损伤10例。本组患者中,首次CT平扫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66例,漏诊肠管、肠系膜损伤3例,漏诊肾上腺损伤、胰腺损伤各1例,漏诊肾损伤3例,漏诊肝损伤2例。首次CT平扫漏诊的10例患者中,肾损伤2例、肝损伤1例、肠管损伤1例通过再次CT复查确诊。结论 CT平扫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有较高诊断价值,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脾、肝、肾的急性损伤的发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而对于胰腺、肾上腺、肠管、肠系膜血管等脏器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损害临床特征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和胰腺外损害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酒精、饮食以及高脂血症造成患病比例较高;肝脏、呼吸系统以及胃肠道受损比例较高;合并胰腺外损害患者的死亡率、转重症率以及复发率相比于未合并胰腺外损害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很容易合并胰腺外损害,使得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应该严密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合并症更要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观察和分析胰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胰腺癌患者,均由病理切片证实,并将30例胰腺炎和30例胰腺癌强化后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能够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密度,并且能够清楚显示肿瘤与周边器官和血管的关系。在胰腺的实质期强化效果最好,且胰腺实质的强化和肿瘤组织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增强扫描方面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