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众多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中,替诺福韦(TDF)以其强效、低耐药性及对多种 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有效的特点脱颖而出,使其在临床HBV感染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介绍了TDF对CHB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疗效,并分析了其对肝硬化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对TDF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认为TDF耐药率低、安全性好,为目前CHB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主流指南推荐的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等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至少1年后,其呈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概率可达20%。处于LLV状态的CHB患者可引起病毒学突破和生化突破,从而导致耐药、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风险增加。目前CHB患者LLV有3种治疗策略:(1)继续维持原核苷(酸)类似物(NAs)单药治疗;(2)换用或加用另一种NAs治疗;(3)NAs联合干扰素(IFN)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探究了LLV的不同转换治疗方法。本文就不同转换策略对CHB LLV疗效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个别NAs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肾损伤不良反应。因此,从NAs导致肾损伤可能的机制、近期临床研究中各种NAs治疗下患者肾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CHB患者肾损伤的管理等方面对NAs治疗CHB患者过程中的肾脏安全性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治疗仍是临床上最重要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手段,但长期应用会出现耐药或应答不佳导致治疗失败。目前,我国已批准上市的NAs药物共5种: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TDF)和替诺福韦(TDF)[1]。2016年10月11日,美国FDA批准替诺福艾拉酚胺(TAF)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试验已证明其在TDF1/10的剂量时,便有相当的抗病毒效果,而对肾功能和骨骼改变相比TDF有更好的安全性[2]。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方案。全球多个指南均推荐强效低耐药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及长效干扰素(PEG-IFN)为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但长期服用NAs存在疗程长、较低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极低的HBsA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率、安全性及耐药性等一系列弊端。因此,提高NAs经治患者的HBeAg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实现临床治愈是目前CHB治疗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多项全球性随机临床试验如OSST、Switch及ARES等均提示NAs联合或者序贯PEG-IFN能够提高CHB患者HBeAg及HBsAg的血清学转换率,实现临床治愈,为NAs治疗CHB患者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强效、低耐药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的应用已明显改善了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预后,但是目前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CHB患者采用NAs治疗的停药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余姣  万谟彬 《肝脏》2024,(3):263-26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研究表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止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虽然有很多益处,但是其风险不确定性高,很多患者会出现临床复发甚至需要肝移植或者死亡。临床研究表明,HBeAg阴性CHB患者停用NAs后还需加强治疗后管理,2022版中国CHB防治指南建议对HBeAg阴性但可检测到HBV DNA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国内外对于HBeAg阴性CHB患者停药指征的指南尚不统一.本文根据各国CHB防治指南以及针对HBsAg、HBV DNA或者HBV DNA等生物标志物联合评判HBeAg阴性CHB患者是否在停止NAs治疗后需要药物再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为HBeAg阴性CHB治疗和预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4类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治疗。用这些药物可对CHB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但常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这些NAs发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和疾病进展。本文综述了HBV对NAs的耐药机制,以及专家对耐药管理和预防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和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代偿期肝硬化(LC)患者远期发生肝细胞癌(HCC)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性双向队列研究设计,自2008年1月起,对1998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通过回顾性调查建立研究队列,并随访至2013年5月。共2 035例患者纳入队列研究,其中NAs治疗组380例,IFN-α治疗组153例,未治疗(对照)组1 502例。结果 IFN-α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10.08(IQR:7.96~11.67)年,HCC发生率为2.70/1 000人年;NAs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7.58(IQR:6.08~9.67)年,HCC发生率为6.76/1 000人年;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9.2(IQR:7.0~11.33)年,HCC发生率为13.02/1 000人年。在CHB患者中,IFN-α治疗组的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8)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9),其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和NAs治疗5年(P=0.007)的患者;NAs治疗≥5年患者的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4)。在基线代偿期LC患者中,NAs治疗≥5年的患者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8)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31);同时其累积肝病死亡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17)。结论 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CHB患者远期发生HCC和死亡的风险,而NAs长期治疗可以减少CHB患者的死亡风险,并显著降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HCC的发生风险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干扰素(IFN)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两大类。IFN在抗HBV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抗病毒作用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NAs抗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停药后易复发、随着疗程延长产生耐药的趋势增加等。因此,探索抗病毒药物的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CHB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临床医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两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使临床医生对抗HBV的联合或序贯治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诺福韦酯(TDF)和恩替卡韦(ETV)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抗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TDF和ETV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ETV和TDF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周时的RR=1.19,95%CI=1.09~1.30;96周时的RR=1.08,95%CI=1.02~1.14];两种药物的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种药物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TV和TDF对CHB核苷(酸)类药物初治患者抗病毒疗效相似,但仍需进一步观察远期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除了可以使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NAs)治疗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但NAs的临床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B的发病率,延缓了病程进展,但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此,本文重点就NAs治疗CHB现状、机制、耐药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HBV复制的有效抑制剂,是目前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HBeAg血清学转换是评价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寻找能够预测NAs治疗CHB患者后发生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案的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综述了HBV DNA、HBV RNA、抗-HBc、HBcrAg等标志物对于预测NAs治疗CHB患者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20,(5)
正不同核苷(酸)类似物降低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比较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Yip等~([1])纳入2008—2018年应用恩替卡韦(ETV)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的29 350例CHB患者,对肝病严重程度和所有主要病毒学变量进行基线评估,比较1年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以及几个HCC风险评分。结果显示,HCC危险因素的基线资料存在显著差异。TDF治疗的患者较年轻,HBeAg阳性的比例更高,而男性、肝硬化和糖尿病的比例更低。在29 350例肝硬化患者中,只有4.5%接受TDF治疗,特别是3 860例肝硬化患者中只有1%接受了TDF治疗,这可能是由于ETV在香港问世多年后TDF才开始使用。此外,接受TDF  相似文献   

15.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虽然核苷(酸)类似物(NAs)具有很好的抗病毒疗效,但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出现的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严重的肾毒性和范可尼综合征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均与NAs类药物导致的线粒体毒性有关。本文对NAs类药物治疗CHB患者过程中的安全性做一回顾,以期更好地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血清HBsAg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NAs经治的HBsAg ≤ 1500 IU/mL的CHB患者106例,其中42例在继续NAs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eg-IFNα-2a/2b治疗48 w(序贯联合),停用Peg-IFN-α后再随访48 w;另64例继续口服原NAs治疗(NAs治疗组),定期随访观察96 w。结果 序贯联合组中有2例患者失访,NAs组中有4例患者失访。意向性分析(ITT分析)显示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在治疗48 w结束时,序贯联合组血清HBs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9.0%和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和0.0%(P均<0.001);在随访48 w结束时,序贯联合组血清HBs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4%和19.0%,均显著高于NAs组的1.6% 和1.6%(P均<0.001);序贯联合组肝脏硬度检测(LSM)值为(7.2±0.3) kPa,显著低于NAs治疗组【(12.5±0.4)kPa,P <0.001】。结论 NAs序贯联合Peg-IFN-α治疗血清HBsAg低水平的CHB患者可以显著提高血清HBsAg转阴率及其血清学转换率,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可使一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7.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从抗病毒作用强弱及耐药方面考虑,国内外指南将NAs类药物分为一线和非一线用药。《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主要针对目前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且有效的患者,如何规范地调整为一线NAs类药物,并强化CHB初始抗病毒治疗必须选择一线NAs类药物,使患者既可以获得更好的抗病毒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又可避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高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不完全应答的临床难点问题, 前瞻性探索NAs经治不完全应答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 HBeAg阳性高病毒血症CHB患者应用一线NAs治疗, 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48周及以上, 若HBV DNA仍阳性, 更换为艾米替诺福韦(TMF)或TAF治疗, 分别为TMF组及TAF组。评价2组患者治疗24周及48周的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TMF组、TAF组分别有30例、26例患者完成24周随访, 18例、12例患者完成48周随访。2组患者在更换为TMF/TAF治疗前的基线HBV DNA(t = 0.390, P = 0.698)、HBsAg(t = 1.492, P = 0.142)和HBeAg(t = 0.555, P = 0.58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 TMF组有19例(19/30, 63.33%)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和NAs+NAs二种方案治疗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求具有停药终点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NAs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10例,根据既往NAs用药史、耐药检测结果及个人意愿,采用Peg-IFN+NAs(IFN组)或NAs+NAs(NA组)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IU/ml)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 Ag清除/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IFN组58例,NA组52例,2组分别有45例和42例完成96周疗程。在治疗48周IFN组和NA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55%(56/58)和67.31%(35/52);96周分别为100%(45/45)和71.43%(30/42),IFN组均高于NA组(P值均为0.001)。IFN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HBe Ag血清学转换率(20.69%、46.67%)高于NA组(5.77%、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3)。24、48、96周时IFN组HBs Ag水平明显低于NA组。截至96周IFN组8例(17.78%)HBs Ag清除,其中3例(6.67%)发生HBs Ag血清学转换。NA组在治疗96周出现1例(2.38%)HBs Ag清除。IFN组的HBs Ag清除率高于NA组(P=0.045)。结论对于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CHB患者,采用Peg-IFN+NAs和NAs+NAs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在HBe Ag血清学转换及HBs Ag清除方面,Peg-IFN+NAs联合治疗方案更具优势。采用以IFN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可使NAs应答不佳/耐药患者获得可靠的停药终点。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6,(9)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在我国流行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CHB患者,长期持续抑制HBV可减轻肝脏炎性反应程度,甚至逆转肝病进展。因此,抑制HBV复制是治疗CHB的主要目标~[1]。目前抗HBV的临床用药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α(IFNα)两大类。NAs因口服方便,副反应小,能使血清HBV DNA迅速降低而广泛应用于CHB患者。但因其不能彻底消除cccDNA、易出现P基因区耐药、HBeAg血清转换率低,疗程长,甚至终身服药而易出现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