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μg/L 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PSA≤4.0μg/L的前列腺穿刺患者共343例,年龄30~91岁。将患者按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分为4组,评价DRE、TRUS、f-PSA/t-PSA、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P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按年龄分为5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PCa的检出率。结果:343例患者中,共检出PCa 65例,检出率19.0%。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时PCa的检出率分别为16.28%(21/129)、17.17%(17/99)、21.82%(12/55)、25.00%(15/60)。PSA≤2.0μg/L时,f-PSA/t-PSA比值在PCa和非PCa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2.0μg/L时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D值在PCa组与非PCa组中分别为(0.09±0.16)μg/L/ml、(0.06±0.07)μg/L/ml,没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PSA含量的升高,PCa的检出率相应升高,各年龄段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PSA含量在2.1~4.0μg/L时,若DRE/TRUS异常,则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监测PSA变化;若f-PSA/t-PSA≤0.15,伴或不伴DRE/TRUS异常,均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而对于PSA在0.0~2.0μg/L时,DRE、TRUS、f-PSA/t-PSA比值和PSAD均不能有效诊断PC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总PSA(t-PSA)、血清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前列腺体积(PV)及PSA密度(PSAD)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I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PIN患者165例,其中低级别PIN( low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PIN)31例,高级别PIN(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134例;以病理确诊的BPH患者252例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49例为对照组.BPH、LGPIN、HGPIN、PCa组年龄分别为(70.13±0.43)、(70.97±1.28)、(70.74±0.64)、(70.37±1.40)岁,IPSS分别为20.20±0.88、14.71±3.42、20.19±1.24、19.27±2.73,PV分别为(58.07±3.58)、(56.01±7.52)、(60.74±4.81)、(47.56±6.54)ml.分析比较4组间PSA、f/t、PSAD等的相关性和差异. 结果 4组年龄、IPSS和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LGPIN、HGPIN、PCa组PSA值分别为(5.65±0.38)、(5.86 ±0.81)、(8,91±0.71)、(13.80±1.83) μg/L,f/t平均值分别为0.26 ±0.01、0.24±0.02、0.22±0.01、0.17±0.01;PSAD值分别为(0.11±0.01)、(0.10±0.02)、(0.19±0.03)、(0.48 ±0.12)μg/(L·cm3).PSA、f/t和PSAD在LGPIN和HGP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GPlN和BP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GPIN和PC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GPIN和BP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SA和PSAD在HGPIN与PC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PIN的ROC曲线中,血清PSA和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81和0.59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PSA和PSAD在HGPIN的早期预测中有诊断价值;PSAD有利于在PSA和f/t正常时鉴别HGPIN与PCa;LGPIN的临床特点接近于BPH,HGPIN则倾向于PCa.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近、远期变化,探讨TURP前后PSA变化的价值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9例接受TURP的BPH患者术前、术后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血清PSA水平变化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PSA水平为(9.82±9.60)μg/L,术后5天为(5.40±4.04)μg/L,术后1个月为(3.5±3.15)μg/L,术后3个月为(2.56±1.13)μg/L,术后半年为(3.47±1.04)μg/L。术后5天与术前相比,PSA下降约(4.42±8.78)μg/L,术后1个月降至术前的35%,5段时间PSA水平互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4μg/L组PSA下降后仍高于PSA≤4μg/L组。TURP的实际切除质量与应该切除质量相减的均数±标准差,总样本为(-0.941±9.56)μg/L,PSA≤4μg/L组为(0.13±10.53)μg/L,PSA4μg/L组为(-3.83±5.41)μg/L。PSA的变化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R=0.91),并且PSA≤4μg/L组与PSA4μg/L组PSA的变化均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1=0.986,R2=0.924),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A在TURP后呈下降趋势,于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并且TURP切除的范围越足够,PSA下降的幅度越大。术后长期随访BPH患者TURP后血清PSA水平,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对于监测术前PSA4μg/L的BPH患者应以其术后自身PSA基线为准,衡量其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征及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BPH患者年龄、睾酮水平、体重指数(BMI)、前列腺体积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333例有下尿路症状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BPH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总结并分析患者年龄、睾酮水平、体重指数(BMI)、前列腺体积以及血清PSA、f/t之间关系。结果:3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93±7.061)岁,平均前列腺体积为(81.06±42.034)ml;平均睾酮值为(3.42±1.761)ng/dl;平均BMI为(23.915±3.291)kg/m2;平均PSA值(5.90±4.666)ng/ml;平均fPSA值(1.059±1.023)ng/ml,f/t平均值(0.191±0.097)。对患者年龄分组后显示睾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20.113,P0.001),BMI水平随年龄增长无明显相关性(F=1.500,P=0.215)。前列腺体积、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F=2.792,P=0.041;F=2.978,P=0.032),而f/t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F=11.91,P=0.01);对体积进行分组后血清PSA值随前列腺体积增加而升高(F=24.028,P0.001);对体重指数分组后血清PSA值随体重指数增加无明显变化(F=0.735,P=0.532)。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显示PSA、fPSA值均与体积正相关(r=0.494,P0.001;r=0.369,P0.001),然而f/t值与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关性(r=0.05,P=0.363);而PSA、fPSA值均与睾酮呈负相关(r=-0.138,P=0.012;r=-0.188,P=0.001);PSA、fPSA、f/t值与BMI均无明显相关性(r=0.039,P=0.475;r=0.009,P=0.863;r=0.039,P=0.478)。结论:BPH患者血清PSA水平和前列腺体积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睾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BMI水平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患者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与睾酮水平呈负相关,而与BMI无明显相关性;f/t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而与前列腺体积、BMI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特异抗原联合分级对前列腺癌患者分期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ong G  Zhou LQ  He ZS  Li NC  Li M  Hao JR  Pan BN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376-37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联合分级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进行预测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外科187例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秩和检验、逐步判别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清PSA水平、游离PSA百分比(FPSA/TPSA值)与Gleason评分(GS)、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GS越高,血清PSA水平越高(r=0.369,P<0.001)。分期越晚,血清PSA、GS越高(r=0.398,0.530,P均<0.001)。FPSA/TPSA值与分期不相关(P>0.70),但当PSA≤10μg/L时,FPSA/TPSA值与分期呈负相关(r=-0.600,P<0.05)。当PSA>20μg/L时,67%~87%的患者可能为C或D期。用PSA、GS预测分期的公式为x=-3.488+0.041×PSA+0.428×GS。结论血清PSA水平与GS呈正相关。血清PSA水平、GS分别与分期呈正相关。当PSA≤10μg/L时,FPSA/TPSA值与分期呈负相关。运用判别公式x=-3.488+0.041×PSA+0.428×GS可以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尿肌氨酸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对21例PCa患者、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男性进行尿标本的肌氨酸含量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尿肌氨酸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血清PSA水平、PCa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PCa患者的尿肌氨酸和血清PSA水平均明显高于BPH患者(P0.05),但两者间无相关关系(r2=0.04,P0.05)。PCa患者的Gleason评分越高,尿液中肌氨酸含量也越高(P0.05),而与血清PSA水平无关(P0.05)。结论随着PCa病理分级的增高,尿肌氨酸含量亦增高,检测尿液中肌氨酸含量有助于PCa的筛检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前列腺血清特异抗原(PSA)升高而常规超声检查未见可疑病灶的患者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方法对56例因PSA升高而常规超声未见可疑病灶的患者在穿刺前行经直肠前列腺CEUS检查,统计和分析穿刺点活检结果和造影剂异常分布区(CAD)之间的关系。结果 56例患者中11例(共35个穿刺点)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PCa),其中7例患者部分阳性穿刺点落在CAD区域(共20个穿刺点阳性其中15个点位于CAD区域,另外5个点不在CAD区域);有4例患者共15个阳性穿刺点均不在CAD区域。56例患者,CAD区域共有99个穿刺活检点,其中15个点穿刺病理证实为PCa,CAD区域的敏感性42.86%(15/35),特异性84.00%(441/525),阳性预测值15.15%(15/99),阴性预测值95.66%(441/461)。在所有造影的病例中CAD区域检出PCa的阳性率是非CAD区域的3.9倍(15.15%vs 3.9%,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穿刺点分布与CAD分布有相关性(r=0.661)。PCa与CAD的体积有明显的相关性,与良性组相比,PCa组有更大的CAD体积(1.01±0.13mL vs 0.37±0.14mL,P0.05)。PCa与PSA呈正相关(r=0.961),与前列腺的体积呈负相关(r=-0.842)。结论对于血清PSA升高但常规超声未发现明确的前列腺异常病灶的患者,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PCa可疑病灶的检出。但是,要完整的显示PCa的微血管特征需要更多次数的超声造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铁蛋白(SF)、转铁蛋白(s Tf)、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7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79例(骨转移组)、未发生转移100例(前列腺癌未转移组),并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前列腺增生组)作为对照,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 L,离心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SF、sTf、PSA的浓度。结果:前列腺癌未转移组IL-6、SF、s Tf、PSA分别为(12.6±7.1)μg/L、(132±15.6)ng/L、(7.5±3.3)μg/L、(14.5±5.6)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IL-6、SF、sTf、PSA分别为(25.3±8.2)μg/L、(293±65.4)ng/L、(4.9±3.0)μg/L、(190.1±70.3)μg/L,前列腺增生组的IL-6、SF、s Tf、PSA分别为(10.1±5.5)μg/L、(121±7.1)ng/L、(8.3±3.4)μg/L、(5.6±3.7)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中上述4个指标值与前列腺癌未转移组、前列腺增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IL-6、SF、s Tf值和PSA水平显著相关,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89、0.320、—0.342,(P0.05)。结论:IL-6、SF、PSA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高表达,s Tf低表达,可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浆中的含量,探讨DEHP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5月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后诊断为特发性弱精子症45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精液质量正常患者45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精浆中DEHP的含量、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及活性氧(ROS)水平。两组患者年龄、生活习性等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精浆DEHP含量[(0.45±0.09)μg/ml vs(0.23±0.05)μg/ml,P0.05],ROS水平[(569.4±45.3) pmol/10~6精子vs(317.6±27.8) pmol/10~6精子,P0.05],精子DFI[(22.1±8.3)%vs(10.5±6.7)%,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浆DEHP含量与精子ROS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r=-0.81,P0.05),与精子DFI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特发性弱精子症的患者精浆中DEHP含量升高,可能是导致该类患者精子活力下降及精子DFI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抗原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联合检测血清中总 PSA(t- PSA)、游离 PSA(f- PSA)以及 f- PSA/ t- PSA比值 ,探讨其对前列腺癌 (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 (MEIA)检测 6 2例正常人、78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和 2 4例PCa患者血清中 t- PSA、f- PSA,并得出 f- PAS/ t- PSA比值。计算资料以 x± s表示 ,两组均数比较经 t检验。结果 :单独以 t- PSA >4.2μg/ L或 f- PSA >0 .93μg/ L作为对 PCa的诊断指标 ,其特异性分别为 6 1.5 %、42 .3%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 4.5 %、42 .9% ,而以 f- PSA/ t- PSA比值 <0 .11作为对 PCa的诊断指标 ,其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7.2 % ,83.4% ,显著高于 t- PSA和 f- PSA(P <0 .0 0 1)。结论 :当血清 t- PSA超过正常时 ,f- PSA/ t- PSA的比值对 PCa和 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方法:54例CRP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内分泌治疗(口服比卡鲁胺50 mg/d,每4周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化疗(每3周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口服泼尼松5 mg,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扶阳化瘀方每日1剂,分早晚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体力状况(Karnosky评分)、生活质量(FACT-P)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血清PSA值分别由治疗前的(25.9±39.3)μg/L、(22.1±33.9)μg/L下降至(20.0±21.1)μg/L、(17.9±19.1)μg/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PSA较治疗3个月后分别小幅上升至(23.1±28.4)μg/L、(19.6±23.5)μg/L,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体力状况、生活质量、中医症状评分均得到改善,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时较治疗12周时保持稳定;但对照组治疗12周、24周后体力状况、生活质量、中医症状评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扶阳益阴、解毒化瘀方联合化疗对CRPC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相关指标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方法分析研究60例男性,经B超、病理诊断证实18例为前列腺癌(PCa),27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5例为正常对照组。Bayer ACS:180化学发光法测得c-PSA、t-PSA,计算c-PSA/t-PSA比值(c/t)。结果t检验比较PCa和BPH组的c-PSA、t-PSA、C/T和年龄值,前两者P<0.001,后两者P>0.05。分别计算PCa和BPH组的c-PSA、t-PSA的直线相关系数r,PCa组r为0.9812,PCa组回归方程为c-PSA=0.9354×t-PSA-2.91,高度相关。BPH组r仅为0.4109。在100%敏感性时,c-PSA3.75μg/L、t-PSA4.0μg/L、c/t=0.65、c-PSA7.5μg/L c/t0.65的特异性分别为42.3%、38.5%、36.5%、75.0%。结论前列腺癌c-PSA比BPH对t-PSA相关度高。在保持灵敏度100%时,若结合c-PSA7.5μg/L c/t0.65两个指标,将明显提高特异性到7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锌离子浓度对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诊疗的意义和参考价值。方法:根据NIH前列腺炎分型标准,将入选的173例研究对象分为ⅢA型(n=65)、ⅢB型(n=69)、Ⅳ型(n=39)前列腺炎,并以35例门诊健康体检、无前列腺炎症状者为对照组,检测4组EPS中锌离子浓度,并分析其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年龄,EPS中白细胞计数、p H值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ⅢA型及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锌离子浓度[(162.2±10.8)、(171.2±12.0)μg/ml]显著低于Ⅳ型及对照组[(234.6±17.9)、(259.5±14.6)μg/ml),P均0.05]。EPS中锌离子浓度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症状严重评分以及CPSI总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84、-0.232、-0.270、-0.281,P均0.01),与排尿症状评分无相关。EPS中锌离子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年龄无明确相关,与p H值呈负相关(r=-0.208,P0.01)。结论: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锌离子浓度低下可能与疼痛等前列腺炎相关症状有关,EPS中锌离子浓度检测对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的诊疗具有潜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嗜铬粒蛋白A(Cg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55例PCa患者(PCa组)及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血清中的CgA及PSA。结果:PCa组与正常对照组及BPH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gA水平随癌分期的升高而升高。CgA和PSA对PCa的诊断的平行、系列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验结果。结论:联合检测CgA和PSA对提高PCa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PCa的分期及预后评价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否可作为女性高雄激素症诊断的标志。方法:正常对照组50例,高雄激素症组45例,分别测定血清PSA、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对两组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PSA值为(3.56±0.44)pg/ml,高雄激素症组为(9.72±1.39)pg/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PSA值与T、DHEA-S值之间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226,P<0.05;r=0.255,P<0.05);与SHBG值之间有弱负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PSA可作为女性雄激素增高的标志物而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激激活蛋白激酶(JNK)与磷酸化JNK(p-JNK)在晚期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晚期PCa组织蜡块40例,BPH组织蜡块2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JNK和p-JNK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晚期PCa和BPH的关系,及与晚期PCa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PH组与PCa组JN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6%、52.50%,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未转移癌和转移癌、Gleason≤7和Gleason7、PSA≤20μg/L和PSA20μg/L、生存时间5年和生存时间≤5年PCa中的JN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和51.85%、58.82%和47.82%、57.14%和51.52%、60.00%和4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p-JNK蛋白在BPH组与PC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未转移癌和转移癌、Gleason≤7和Gleason7、PSA≤20μg/L和PSA20μg/L PCa中的p-JN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7%和37.03%、35.29%和34.78%、43.75%和10.93%,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时间5年组pJNK阳性率为50%,生存时间≤5年组p-JNK阳性率为2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JNK高表达的PCa组生存时间长,并与PCa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在会阴Paget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3例会阴Paget病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均行PSA检测,对于血清PSA4μg/L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明确病理诊断。将本组患者中PSA4μg/L者所占比例和前列腺癌(PCa)的发生率分别与文献报道的一般人群中相应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3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Paget病。19例(30.2%)患者肿瘤浸润至真皮层,2例(3.2%)累及提睾肌,4例切缘阳性。术前血清PSA4μg/L者14例,在全组患者中所占比例(22.2%),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中PSA筛查时血清PSA4μg/L的比例(6.7%)。14例血清PSA4μg/L的Paget病患者中6例(42.9%)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合并有PCa,其发生率远高于PSA4μg/L的一般人群中PCa的发生率(25%~30%)。结论:与一般人群相比,会阴Paget患者更容易发生PCa,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10μg/L的情况下,游离PSA(fPSA)/tPSA对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期间就诊于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及前列腺相关手术,术前血清tPSA≥10μg/L且依前列腺病理检查报告明确诊断为PCa和BPH患者共计361例,应用逻辑回归分析f/tPSA在PCa与BP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分析f/tPSA在PCa与BPH鉴别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在所纳入的361例患者中,PCa患者155例(42.9%),BPH患者206例(57.1%)。在tPSA处于10~100μg/L时,PCa和BPH患者中的f/tPSA中位数分别为0.09和0.15(P0.001);在tPSA处于10~40μg/L时,PCa和BPH患者中的f/tPSA中位数分别为0.10和0.16(P0.001)。应用逻辑回归分析,当tPSA处于10~100μg/L时,联合应用f/tPSA分别使tPSA或fPSA单独诊断PCa时的准确性提高3.4%(P0.019)及24.6%(P0.001),当tPSA处于10~40μg/L时,分别提高了5.0%(P0.019)及17.1%(P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在tPSA处于10~40μg/L的患者中,当f/tPSA、tPSA、fPSA诊断PCa的敏感性均达到80.2%且f/tPSA的临界值设定为0.145时,f/tPSA相较tPSA、fPSA诊断PCa的特异性分别提高7.2%、29.0%。结论:在血清tPSA处于10~100μg/L的患者中,f/tPSA对于PCa与BPH的鉴别诊断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血清tPSA处于10~40μg/L的患者中,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准确性,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9.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建立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范围。 方法 对 913例年龄 30~ 89岁、初诊为BPH或可疑为前列腺癌 (PCa)的患者行血清T PSA及游离PSA(F PSA)检查。患者均行B超检查 ,对可疑PCa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动态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 PSA、F PSA及F/T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10 3例患者经活检诊断为PCa ,检出率 11.3%。 810例BPH患者血T PSA及F PSA与年龄呈正相关 (r=0 .2 2 ,P <0 .0 0 1;r =0 .17,P <0 .0 0 1) ,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r = 0 .16 ,P <0 .0 0 1)。T PSA及F PSA每年分别增加约 4 .4 %和 2 .7% ,F/T比值每年下降约1.3%。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 PSA值 4 0岁~为 0~ 1.5ng/ml;5 0岁~为 0~ 3.0ng/ml;6 0岁~为0~ 4 .5ng/ml;70岁~为 0~ 5 .5ng/ml;80岁~为 0~ 8.0ng/ml。  结论 BPH患者血清T PSA和F 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建立年龄特异性的T PSA界值范围可以提高PSA诊断PC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总PSA(T—PSA)及F—PSA/T—PSA比值(F/T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45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F—PSA和T—PSA水平,并计算F/T比值。结果:BPH与PCa组患者T—PSA、F—PSA值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F/T比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PCa的诊断灰区(T—PSA值4.0—10.0μg/L)中,F—PSA及F/T比值能有效区分BPH与PCa(P<0.05),单独以T—PSA或F—PSA作为PCa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虽高(88.89%,84.44%),但其特异性较低(仅为53.33%,56.67%),而以F/T比值作为PCa的诊断指标,在保持较高敏感度的同时,其特异性也可显著提高(P<0.05)。结论:F—PSA及F/T比值的引入,使PSA作为PCa的诊断指标更为有效,尤其在PCa的诊断灰区,同时F/T比值可显著提高PSA对PCa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