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106-2108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9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内固定失败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内固定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18个月,末次随访伤椎置钉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优于跨椎置钉组(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4-01-2017-06,收治的胸腰段A型椎体骨折患者64例,其中36例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跨伤椎组),28例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经伤椎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时的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时,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经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治疗胸腰段A型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相似;但相较于经伤椎内固定而言,跨伤椎固定更能节省费用、避免置钉失误率、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有临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及椎体内植骨共25例,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共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视觉疼痛程度(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矫正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对照组中出现螺钉折弯和螺钉断裂各1例。[结论]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较传统短节段固定方法可更好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该手术方法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存在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不良、矫正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4年5月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1~61岁,平均36.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 h~4 d,平均2d。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8例,爆裂型骨折13例。骨折部位:T_(11)2例,T_(12)12例,L_113例,L_24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form health sutvey,SF-36)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伤椎的高度丢失及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8个月(12~41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47.2±9.4)%、(96.7±9.3)%、(93.6±6.5)%;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39.31±2.56)°、(5.71±0.42)°、(5.81±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无明显丢失,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9.76±0.24)分、(1.55±0.06)分,SF-36量表评分分别为(92.4±2.11)分、(118.0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提示患者的脊柱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得到较好的矫正。[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同时复位良好,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8例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2.4岁;骨折椎体:T115例,T129例,L111例,L23例;既往手术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1例。手术方法:后路切除棘突、椎板,经侧方切除关节突、横突,部分切除椎体、骨水泥及上下椎间盘,神经减压,椎体间人工椎体固定,后路钉棒矫形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2.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96.2 mL。28例患者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9.8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41.3°±10.3°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6.4°±2.5°,VAS评分由术前的(7.3±1.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1.0)分,JOA评分由术前的(8.4±2.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3±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可一期进行骨水泥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跨伤椎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收治12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年龄23~61岁。采用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跨伤椎固定97例,经伤椎置钉固定29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PVH)的比值由术前(0.34±0.11)增加到术后(0.84±0.10);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6±2.59)°减少至术后(12.12±1.23)°。跨椎体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6±0.12)增加到术后(0.83±0.11);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0±2.50)°减少至术后(12.2±1.21)°。经伤椎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45±0.11)增加到术后(0.882±0.12),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3±2.53)°减少至术后(10.17±1.21)°。两组间结果对比显示经伤椎组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椎体组(P〈0.01),末次随访显示跨椎体组矫正角度有所丢失。跨伤椎组发生断钉3例,松动2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无松动,无断裂、断棒。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经伤椎固定可以有效维持脊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无断钉、断棒。结论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骨折,术中伤椎复位满意、术后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好,有利于伤椎骨折愈合和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Den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观察组,23例)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照组,23例)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定期摄X片复查,测量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及末次随访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均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但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具有廉价、微创的优点,可作为Dennis B型胸腰段骨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7-01—2010—12收治的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组(A组)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组(B组),采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组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时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段脊柱活动度大,解剖结构又不如下腰椎坚强,决定了该段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之一,占所有脊柱骨折的30%~60%。Whitesides指出脊柱的稳定指的是能够承受压力而不会发生进行性的畸形及神经损害,根据这个定义所有的胸腰段骨折均为不稳定的。引。因此胸腰段脊柱发生骨折后需通过早期坚强的内固定为其愈合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将43例接受经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8例接受跨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即刻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即刻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度及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椎前后缘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相对高度及半年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跨伤椎固定,其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6例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病例。其中T113例,T1219例,L;40例,L214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A型骨折34例,B型骨折7例,c型骨折35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14例,B级14例,C级38例,D级5例,E级5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评分均大于4分。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66例,前路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10例,其中多节段固定31例,单节段固定45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D评分标准和脊髓损伤ASIA分级结合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变化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ODI术后平均手术改善率为62.5%,优良率为69.8%;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所有患者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椎体骨折节段、损伤程度、AO分类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椎管彻底减压,恢复和重建椎体高度,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可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10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B组行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末次随访时腰背痛发病率以及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共6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4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2岁(21~58岁).T12骨折21例,L1骨折24例,L2骨折17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5例,余下的47例为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均小于1/3,所有骨折后柱均完整.随机选取其中34例患者接受经椎旁肌入路的手术治疗,其余28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治疗.经椎旁肌人路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进入,保留椎旁肌肉的完整性,既可行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操作,也可行横突尖或关节突的植骨融合.术后一般无须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患者即可佩带支具下床行走.结果 通过围手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旁肌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07年8月,共56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2~2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两组间远期疗效无差异.结论 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者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33例)和双节段组(采用经伤椎双节段固定,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双节段固定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17.
胸腰段椎体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巧华  吴国正  龙超 《中国骨伤》2006,19(6):370-370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是指多于一个节段,并且骨折节段被正常节段分隔.随着CR、CT、MR等设备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骨折诊出率明显增加,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灵活掌握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3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18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分别是21.5°、46.5°,术后分别是2.4°、3.4°,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不仅骨折复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等项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椎体高度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