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检查诊断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后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治疗前寰枢关节张口位X线片均可见齿状突移位及相关表现,明确诊断符合率87.5%(49/56)。结论:X线在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影像学检查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评价影像检查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摄片52例、常规CT检查69例、MRI检查7例、CT三维成像检查89例患者寰枢关节的影像资料。观察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临床价值及特点。结果:X线检查52例,肯定脱位诊断13例、可疑脱位诊断17例、无脱位诊断22例。常规CT检查69例,肯定脱位诊断32例、可疑脱位诊断23例、无脱位诊断14例。MRI检查7例,肯定脱位诊断1例、可疑脱位诊断3例、无脱位诊断4例。CT三维成像检查89例,肯定脱位诊断72例、可疑脱位诊断0例、无脱位诊断17例,其肯定脱位诊断率为80.9%,旋转性脱位诊断率为72.2%。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主要方法,具有确定诊断的临床价值。其中CT三维成像显示脱位征象最清楚、直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三维可变翻转角空间优化对比度完善技术质子加权成像(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I成像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3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MRI成像检查,以CT三维重建表面遮盖法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同时绘制ROC曲线分析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成像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  结果  通过金标准发现43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40例明确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阳性率为93.02%。MR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阳性36例,阳性率为83.72%;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成像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阳性39例,阳性率为90.69%;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I成像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敏感度为97.5%,特异性为100.0%;常规MRI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敏感度为90.00%,特异性为33.3%;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I诊断价值远高于MRI单独检测(P < 0.05)。  结论  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I成像可有效提高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寰枢椎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颈2/3椎体右侧椎小关节半脱位1例,寰枕关节半脱位1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小儿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损伤的类型。多层螺旋CT是小儿寰枢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5.
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寰枢椎外伤后的病例32例,行MSCT扫描并行MPR、SSD后处理,所获图像与其X线片、常规轴位CT扫描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可:(1)对于外伤后病情不适合拍平片者,MSCT能快速、准确地明确骨折、脱位的有无及其类型;(2)MSCT轴位扫描结合MPR能排除因平片结构重叠漏诊的骨折以及平片不易发现的隐匿骨折;(3)MPR对椎体发生的常规轴位扫描易漏诊的水平型骨折线能明确诊断;(4)对于没有骨折的寰枢关节半脱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较X线片及常规轴位CT扫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寰枢关节半脱位误诊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经X线确诊的2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病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8例诊断为头面部外伤,6例诊断为颈肩外伤,6例考虑为颈姿不良,4例诊断为慢性咽喉炎,误诊时间2 d-8周。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认识不足,其次是漏拍寰枢椎开口位X线或因患者开口困难等不能获得满意拍片效果,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寰枢椎体层摄影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中的作用及其替代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的可行性。克服儿童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中存在的患儿不合作及不体位不适宜的问题。探讨儿童寰枢椎断层摄影的最佳检查方法以减少患者辐射量,提高影像质量。总结儿童寰枢椎正常与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17例寰枢椎张口位与断层摄影的影像特点。结果:17例寰枢椎断层摄影照片中有7例可显示普通张口位无法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结论:标准的摆位、精确地选定层面以及合适的摄影条件是显示寰枢关节形态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照方法能够提高影像质量、减少辐射量、减少漏诊的发生。寰枢椎体层摄影能够显示张口位不能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  相似文献   

8.
寰枢关节摄影中DR VolumnRAD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是头与脊柱的连接、移行部位,具有较复杂且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寰枢椎常规张口位摄片成为X线摄片的难点.本文采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的VolumnRAD连续断层融合成像( 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寰枢关节张口位、侧位、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寰椎向前滑脱、寰齿前间隙增宽、寰齿后间隙缩小、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等宽、齿状突前缘骨皮质模糊及寰枢椎棘突间距增宽等征象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影像表现。结论 X线平片方便易行,对检查设备要求不高,收费较低病人易于接受;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显示软组织及骨质结构清晰,各间隙的测量数无放大影响而更准确;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密切结合临床及重视对类风湿关节炎与颈部病变的关联性认识,是提高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寰枢椎半脱位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寰枢椎半脱位患儿予以牵引复位2~3周,颈部支具固定3~4周,并做好枕颌带牵引、颈椎支具固定的护理。结果 25例患儿经治疗后头颈倾斜和颈痛症状消失,头颈活动正常,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解剖位置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发生。结论枕颌带牵引复位,颈椎支具固定,并做好牵引及颈椎支具固定护理,防止牵引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结合抗炎及对症治疗、心理护理,能促进寰枢椎半脱位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学术背景:临床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标准不明确,可疑诊断多,探讨新的诊断方法及诊断依据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观察正常人寰枢关节功能位解剖及位置关系,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设计:单样本自身对比.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对象:实验于2003-06/2004-11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CT室进行.随机选取正常志愿者53例,男 27 例,女26 例,年龄4.5~75岁,平均31.2岁,无颈部外伤或颈部疾患史.受试者或监护人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Plus 4 型螺旋CT机,SUN magic veiw1000工作站及配备的三维重建软件,对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寰枢关节CT螺旋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其中21例加作右、左旋转位.主要观察指标:①错位寰枢外侧关节面吻合情况.②齿突侧距对称情况.③寰齿关节间隙.④左、右旋转位寰枢外侧关节面移位最大经线.⑤左、右旋转位的最大旋转角度. 结果:①53例中立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寰枢外侧关节上、下关节面对齐,寰齿关节间隙为1.0~3.3 mm;齿突侧距不对称24 例,占45.28%.②21例旋转位显示寰枢外侧关节上、下关节面呈旋转性关节面移位,关节面吻合面积缩小约1/2~2/3,移位关节面宽度为5.76~8.18 mm;齿突侧距中立位对称时齿突向旋转侧偏移,不对称时齿突偏移程度减轻或无改变;寰齿关节间隙无变化. 结论:CT三维成像能清楚显示寰枢关节功能位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及X线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X线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5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X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多关节19例,少关节6例。25例中18例同时出现膝、腕、踝关节肿胀,在腕关节的病例中13例合并2/3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肿胀;12例显示髋关节肿胀;8例显示多个腕骨受侵蚀、缺损及关节间隙变窄;3例见一侧上桡骨小头边缘性小缺损;1例双侧锁骨关节面侵蚀缺损;2例见骨膜反应;6例膝关节呈气球样增宽,7个关节显示方髌,2个髌骨呈锥形;6例髋臼表面欠规则,变平;6例10个骶髂关节面欠规则;1例颈椎、1例髋关节、1例骶髂关节半脱位。2例骶髂关节作CT扫描,显示双侧骶髂关节面不规则缺损,间隙增宽。2例髋关节CT扫描显示一侧关节囊新月形低密度积液征及肿胀。结论:临床上多关节疼痛,肿胀、低热、四肢出现皮疹、晨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多项异常。X线平片显示多关节肿胀及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半脱位,CT扫描显示关节积液是本病的重要诊断根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寰枢关节常规张口位X线摄片方法与影像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2年,颈部寰枢关节张口位X线摄片影像对比83例。结果:83例患者中,30例寰枢关节显示清晰,无骨质重叠遮挡,其中24例发现骨折,21例寰枢关节与上门齿及枕骨下缘完全重叠,18例寰枢关节与枕骨重叠,14例寰枢关节与上门齿重叠。结论:寰枢关节能否清晰显示不仅取决于标准的摄片体位,还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生理解剖结构,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肘关节X线测量在小儿单纯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30例正常小儿的肘关节X线表现及30例小儿肘关节半脱位的X线表现。X线测量方法: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的关系。结果:30例正常患儿肘关节采用标准投照体位,测量肘关节桡骨干纵轴线在正位和侧位片上均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点,30例有肘关节外伤史患儿肘关节桡骨干纵轴线在正位和侧位片上均不同程度偏离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点。结论:患儿肘关节的X线测量,其桡骨中轴线偏离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点,为诊断小儿单纯桡骨小头半脱位的重要X线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问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桡骨小头半脱位(RH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RHS患儿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双侧肘关节多切面、对比超声检查,且X线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果 RHS的超声表现包括:肱桡间距增宽29例(29/34,85.29%),关节间隙增宽、回声增强25例(25/34,73.53%),旋后肌上移并呈“钩”型表现32例(32/34,94.12%),环状韧带嵌顿33例(33/34,97.06%)。结论 RHS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通过超声连续扫查双侧肘关节,并进行对比,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对X线检查阴性的RHS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儿,均行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度,以及其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免疫组化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和颈部淋巴结病变与分区的情况。结果①195例患儿中,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良性166例,误诊1例淋巴结结核;恶性21例;未做出诊断8例,漏诊1例霍奇金淋巴瘤,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儿童浅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5.4%,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9.4%。195例患儿均未见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②取材满意者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9.4%,取材不满意者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7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988,P<0.05)。加做免疫组化者诊断准确率为99.0%,未加做免疫组化者诊断准确率为9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3,P<0.05)。③颈部淋巴结病变中恶性、良性病例累及Ⅱ区者最多,分别为72.7%、81.6%。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单、价廉、安全、患者耐受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武警军事训练科目中,单双杠及倒功引起急性颈椎损伤,分析X线及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0例中,5例被动体位下摄颈椎侧位片,4例摄正侧位片,1例直接CT扫描。结果:10例经X线和CT扫描,颈6椎骨折5例,伴轻度滑脱,1例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寰椎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3例。结果:X线检查能详细了解颈椎曲度、序列、利于观察椎体半脱位。单纯楔状骨折,两侧小关节脱位,CT扫描诊断不困难,扫描可清晰显示颈椎三柱解剖结构和骨折线走向,尤其对于X线片难以发现颈椎后柱结构的骨折,碎骨片的移位及小关节骨折、椎管狭窄、脊髓是否受损,评估颈椎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X线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X线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例,受损椎体共60个。低位颈椎骨折并(或)脱位27例,寰椎骨折9例,寰枢椎脱位8例,枢椎骨折6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24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8例,椎管0度狭窄22例,1度狭窄17例,2度狭窄8例,3度狭窄3例。外伤性颈椎间盘脱出10例。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CT能对颈椎损伤做出较全面、准确的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作为颈椎损伤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