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移性精囊癌临床少见,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精囊腺的病例在临床中更加罕见,在临床工作中难以与膀胱、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相鉴别。2017年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左侧精囊腺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切除精囊转移肿瘤。术后规律行膀胱灌注及口服舒尼替尼治疗,随访19个月,精囊及周围组织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为男。年龄46~78岁,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单纯无痛性肉眼血尿3例,血尿伴腰痛1例,体检发现膀胱占位1例。肿瘤直径2.0~6.1cm,平均3.4cm。其中行TURBT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例,均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5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病理分级Ⅱ~Ⅲ级2例,Ⅲ级3例;病理分期pT2a1例,pT2b3例,pT3a1例;4例脉管内可见瘤栓;1例合并腺癌样分化;1例合并鳞状分化。免疫组化染色:CK7+,CK20+,EMA+,CEA+,Vimentin-,PSA-。5例均获得随访,1例TURBT术后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1例于术后26个月死于转移,3例分别随访5、12、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发病率极低,恶性度较高,肿瘤分期晚,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Da Vinci机器人治疗精囊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应用Da Vinci机器人实施的4例精囊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2例实施精囊肿瘤切除术,2例实施膀胱、前列腺、精囊切除术,其中1例术前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同时实施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直肠、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80min,术中失血量50~300ml。精囊肿瘤切除患者术后5天出院,膀胱、前列腺、精囊切除患者分别于术后7天和11天出院。术后病理回报,2例精囊腺癌,1例精囊未分化癌,1例精囊肉瘤。随访6个月~2年,2例精囊腺癌均无瘤存活。1例精囊未分化癌于术后1年发现局部复发,1例精囊肉瘤在术后6个月因肿瘤多发转移死亡。结论:精囊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度高,手术操作难度较大。Da Vinci机器人操作精巧灵活,便于术野和肿瘤显露,应用于精囊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癌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总结本院2000~2008年诊治的3例男性尿道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男性尿道鳞癌2例,移行细胞癌1例。1例尿道鳞癌行膀胱、前列腺、精囊、阴茎全切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回肠膀胱术,术后2年死于心肌梗死。1例尿道鳞癌行膀胱、前列腺、精囊、阴茎全切、耻骨部分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及回肠膀胱术,存活至今。1例尿道移行细胞癌行姑息性经尿道后尿道肿瘤电切和前列腺部分电切,术后半年患者死于心肺疾病。结论男性尿道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和放疗,其预后与肿瘤部位、临床分级和病理分级有关。远端尿道癌预后优于球膜部尿道癌。  相似文献   

5.
多重原发性癌少见, 而发生于泌尿系统的同时性多重原发性癌罕见, 本文报道1例同时性泌尿系多重癌。患者因左髋关节疼痛入院, 盆腔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及右肾占位, 行前列腺及右肾肿物穿刺, 病理分别提示前列腺腺癌和右肾透明细胞癌。因MRI检查提示膀胱占位,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术后病理提示膀胱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予联合化疗7个月;术后16个月患者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征以及诊疗方法. 方法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1例,女,71岁.因尿频尿急4个月,下腹隐痛2个月入院.盆腔CT及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近左侧直径约4.0 cm隆起性占位,基底宽,表面充血明显.病理活检示膀胱黏膜固有层小巢性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腺管状、巢状分布,大部分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入院后出现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伴有下腹胀痛. 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膀胱左后侧壁,呈浸润性生长,膀胱组织与子宫前壁黏连明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联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膀胱全层.子宫前壁内可见少量癌组织浸润,呈透明细胞癌图像.组织化学:PAS(+),免疫组化染色:CK7、CK5/6及EMA标记(+),CK20、Vimentin、Claretinin、PSA、CEA及NSE表达均为(-).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多呈大空泡状,细胞器稀少,局部残留密集的糖原颗粒;部分瘤细胞胞质器以丛状聚集的糖原颗粒和小泡状结构为主.术后行全身化疗2次,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腺癌,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组织免疫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好于其他非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7.
膀胱移行细胞癌阴茎转移罕见,我院2009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75岁.主因"全膀胱切除术后21个月,阴茎肿痛1个月"于2009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2月在外院因膀胱肿瘤行TURBt,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006年4月因膀胱肿瘤复发再次行TURBt,术中发现膀胱前壁、膀胱左侧壁和前壁交界处、左输尿管口后方大片苔藓样肿瘤,术后病理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8个月.2008年3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个月"入院,膀胱镜检示膀胱左侧壁地毯样隆起,范围3 cm×3 cm.活检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遂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侵及膀胱壁全层.双侧输尿管切端,尿道切端,左右精囊未见癌侵及,左右髂血管旁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43岁,因左侧阴囊无痛性包块1个月就诊。体检干左附睾头部可扪及1.0cm结节,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结果行左附睾切除术。组织学以大片透明样癌细胞、腺管样结构为特征。免疫组化示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AE)(++),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间质瘤(-)。术后双肾MRI排除占位性病变,膀胱B超未见异常。术后15d行左睾丸切除术,病理未见透明细胞癌组织。随访1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应与转移性癌及肾源型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肾透明细胞癌发生膀胱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女,71岁,于2011年7月29日因"右肾癌合并肺转移瘤"就诊,2011年8月3日行开放经腹腔右肾切除术,术后辅助靶向治疗。2016年4月28日发现左侧孤立肾肾癌,合并膀胱转移,肺、骨转移。2016年5月10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符合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膀胱。2016年5月17日行腹腔镜下左侧孤立肾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左肾高级别透明细胞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术后第2日急性肾小管坏死,予血液透析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血肌酐289μmol/L。双肾区及膀胱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收治的原发性精囊癌1例,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行膀胱、精囊、前列腺切除直肠代膀胱术,已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原发性精囊癌临床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术中做冰冻切片检查,一经证实,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注意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原发性精囊腺癌患者2例,其中1例合并巨大多分隔精囊囊肿,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术前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行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偶发癌,2个月后二期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确诊为精囊癌;另一例术前经CT及经直肠超声可见盆腔巨大囊性多分隔肿物,未见正常前列腺及精囊结构,代之以多房囊肿,行腹腔镜下盆腔囊肿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精囊癌,转行开放性前列腺根治术。两例术后恢复良好,分别随访10年及7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精囊腺癌临床罕见,术前诊断较困难,影像学表现大致可分为3类,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切除范围应足够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2例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探讨原发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5年收治的2例膀胱原发透明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2例中1例发生于膀胱右侧壁近膀胱颈处,另一例肿瘤位于三角区,均以肉眼血尿就诊。病理上肿瘤组织均来源于腺癌,呈巢团状腺样排列,胞质丰富,淡染,核仁明显。免疫组化均示CK7(+)、PAX8(+)、CA125(+)。1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15个月出现复发,遂行膀胱癌根治术,随访1年后死亡;1例因患者一般情况差行肿瘤电切术+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随访10个月后未见进展。结论膀胱透明细胞癌多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多需要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差于典型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3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认识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例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理学及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本组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3例,其中2例经手术、1便经膀胱镜下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癌。1例T_4M_1经化疗三月后死亡,1例T_(3a)M_0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予以化疗,一年后死于心梗,1例T_4M_0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予以放疗,仍在随访中,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系高度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辅以术后放疗,化疗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4.
膀胱透明细胞癌是下尿路上皮癌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本文报道1例女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 因肉眼血尿入院,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透明细胞癌。首次TURBT后4个月, 盆腔CT检查示肿瘤复发, 再次行TURBT, 第2次手术后行吉西他滨灌注化疗。第2次手术后5个月复查, 肿瘤再次复发, 行TURBT。第3次手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6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2例,单纯化疗1例。5例患者接受2~6疗程化疗。结果:6例随访3个月~3年,1例患者术后生存2年至今,5例均因肿瘤转移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4.8个月。结论:膀胱小细胞癌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预后差,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现有治疗方法不足以将其治愈,手术联合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是未来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部尿道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前列腺部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排尿不畅并膀胱刺激症状等,术中病理确认后,均行经尿道电切手术,切除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组织,其中2例坚持膀胱灌注化疗,分别随访5年和3年6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未行膀胱灌注化疗,术后10个月发现膀胱肿瘤。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部尿道癌的患者,如肿瘤分级分化较好,行保留器官的肿瘤切除术,术后坚持膀胱灌注化疗,密切随访,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2例NHL患者,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分型。结果:正常的前列腺组织被弥漫性的肿瘤组织取代;肿瘤组织由中~大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泡状核,染色质较细,2~4个核仁,靠近核膜;胞质较少,双嗜色性、嗜碱性。免疫组化:例1:CD20+,CD79a+,CD10-,CD5-,CD3及CD45散在反应细胞+。例2:CD20+++,PSA±,CKpan-,Syn-,CgA-,34βE12-,P504S-,CD3反应性淋巴细胞+。随访:例1行化疗联合放疗4年后复发,再行化疗距今1年,现病情稳定。例2活检诊断后行化疗6个月现病情稳定。结论:术前病理诊断前列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避免手术治疗,联合化疗应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64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治疗,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为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伴黏液腺癌及管状乳头状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PSA+,PAP+,CEA-。术后给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易出现转移,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DNA甲基化转移酶家族(DNMTs)表达(DNMT1,DNMT3A及DNMT3B)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06-2014年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及对应癌旁标本(90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8~90个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NMTs表达状况,分析DNMTs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DNMTs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肾脏组织(P0.001);DNMTs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P0.01)、病理分级(P0.01)、临床分期(P0.05)关系密切,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1);DNMTs表达强度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呈负相关性(P0.001)。结论 DNMTs表达与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其表达异常升高可能是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作为透明细胞癌早期监测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冷冻病理在复杂性肾囊肿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复杂性肾囊肿患者52例,其中行术中冷冻者11例,Bosniak分级Ⅱ级1例,ⅡF级4例,Ⅲ级3例和Ⅳ级3例,8例报告为肾囊肿、肾囊肿伴出血或伴纤维组织增生,2例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为嗜酸细胞性肿瘤。结果:术后病理与冷冻病理符合者6例(54.5%),3例冷冻病理为肾囊肿者或多房肾囊肿者术后病理分别为肾透明细胞癌Ⅰ级、肾乳头状瘤和囊性肾瘤;1例冷冻病理为透明细胞癌者术后病理为多房性肾囊肿;1例冷冻为嗜酸细胞性肿瘤者术后病理为嗜酸性乳头状细胞癌,该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于术后27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在处理复杂肾囊肿时应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对于怀疑有恶性可能但无法行肾部分切除时或术中发现血性囊液或囊壁结节时,可行术中冷冻病理决定手术方案。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对于确诊及决定手术方式有一定帮助,但因取材、病理科医生阅片误差、肿瘤性质及冷冻病理技术限制,术中冷冻诊断复杂性肾囊肿仍有一定误诊率可能造成肾脏切除或肿瘤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