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疳七法     
小儿疳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根据临床所见疳证的不同证候类型,总结了七种治疳法,即健脾和中法、健脾疏肝法、运脾消积法、驱虫消积法、健牌补肾法、补气养血法、活血化瘀法。每法之下,附有典型案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齐元富教授治疗大肠癌的治疗经验,运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补气健脾,理气宽中,清热解毒,随证而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年限。  相似文献   

3.
桑教授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与脾胃、大肠、肝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以脾气不足,阴虚肠燥证多见,以“运脾和胃调肝”为治疗原则,提出“健脾助通、增液导滞”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附医案一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4.
郭学勤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823-2824
目的探讨补气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补气运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估患者胃痛、胃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痛、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补气运脾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弹性降低后在外力作用下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腰腿部疼痛、下肢麻木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据其症状、体征,归属中医“腰腿痛”“腰痛”“痹证”等范畴,中医治疗除针灸、推拿、正骨等特色疗法外,内治法亦取得良好疗效。王庆来老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老师倡导临证察机,病证结合,对于脾虚湿困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健脾利湿法作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四君子汤”源出宋代由国家颁布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一首治疗脾气虚弱证的基本方。后世有很多以补气健脾为主的方剂,都是由此方加减化裁而来,因此可以说,它是补气的总方。 中医学所说的“气”,从生理病理的角度而言,基本上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脾气”则是  相似文献   

7.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一张著名方剂,在治疗脾虚诸证中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和广泛应用,以补气健脾,升阳活血药共凑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效。笔者应用本方临证化藏,治疗口腔,泌尿等系统的一些病症,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患者,男,35岁。口舌溃烂,时发不愈三年  相似文献   

9.
江育仁老师在治疗小儿脾胃病时,重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脾运则健”的指导思想.经常向我们强调“健脾贵在运而不在补”。长期以来,江老对儿科常见的脾病证候,在处理方法上虽灵活多变,但始终突出一个“运”字.对我们启发颇深。兹就随师临床学习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小儿泄泻的点滴体会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0.
张力性尿失禁是腹压上升而无逼尿肌收缩时发生不自主溢尿。老年妇女张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笔者运用益肾健脾补气固摄“缩泉丸汤”随证加味治疗老年妇女尿失禁 1 1例 ,疗效较满意。1 临床资料1 1例老年女性尿失禁 ,门诊 9例 ,住院 2例 ,年龄 50~ 60岁 4例 ,61岁以上 7例 ,病程 3个月~ 2年 ,患者均见有腰酸、神倦、咳嗽、笑、打喷嚏、行走急时出现不自主的溢尿。方剂组成 益智仁 1 5g ,台乌 1 5g ,炒淮山 30 g。随证加味 :脾阳气虚加北芪 30 g,党参 30 g ,桑螵蛸 1 2g ,肾虚畏寒加巴戟 1 5g ,肉桂 1 0g,桑螵蛸 1 5g;咳…  相似文献   

11.
肝郁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脾胃虚弱是慢性肝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辨治慢性肝病要遵循健脾益气、补气生血、补血活血的法则,同时不忘疏肝利胆、利湿祛痰。故基于“因虚致瘀”理论提出化瘀四法,即补气健脾、活血散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虚血瘀证;疏肝行气、祛痰通络法适用于气滞血瘀、痰瘀阻络证;养血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血不足、瘀血阻络证;软坚消癥化瘀法主要用于重度肝纤维化、肝硬化结节、肝脾肿大、肝内胆汁淤积、肝癌等慢性肝病患者。临证根据慢性肝病的症状体征及病因病机,随症加减药物,创立八珍荔核抗纤方。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可归属于中医"酒疸""伤酒""酒癖""酒臌"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多因酒毒伤及肝脏,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而发病.邵铭教授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理论,认为脾运失健是发病的关键,气滞、湿阻、血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临证用药灵活,以健脾运脾为要,配以专方专药,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葛根、枳椇子为主药,提出对酒精性脂肪肝重在疏肝运脾、化湿运脾、活血运脾,对酒精性肝炎重在清热利湿运脾,对于酒精性肝硬化重在养正除积,以柔肝健脾,活血消癥为基本治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步衰竭所引起的一种进行性贫血。中医认为属于“虚劳”、“内伤血虚”、“虚劳亡血”等证。近年来,我们用温肾健脾、补气养血法治愈2例,1例前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另1例完全用中医中药治疗。现将治疗经过和体会介绍如下:例1:苑××,男性,24岁,病历号164253。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脾虚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我们在1991~1995年应用纯中药制成“中归运脾丸”治疗小儿脾虚证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张仲景治疗痞证(心下痞)方进行分析归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痞证的配伍规律及加减方法.泻心汤类方的配伍方法主要有配伍清热化湿药、温里祛寒药、降逆止呕药、泻火通便药、补气健脾药等;临床治疗慢性胃肠病可加理气止痛药、健胃消导药、制酸药、活血化瘀药、补气养血药等.与西医药进行比较,认为中医药在治疗痞证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抄方,整理相关医案,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结果]黄挺教授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脂胶着、癌毒裹结为标,“虚”“痰”“毒”贯穿本病的始终。治疗上主张攻补兼施,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为治则,并将传统中医辨证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基本用方,随证加减,多能获得良好疗效。所举验案为气阴两虚、痰脂癌毒壅肺之证,治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底,随证加减,攻补兼施,疗效确切。[结论]黄挺教授临证谨守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之法,以益气养阴之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病."蜀中名医"刁本恕主任医师对小儿遗尿症深谙其道,针对小儿不同体质提出了"小儿肾气未充"、"后天补先天"和"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的学术思想,运用中医"内外合治、灸药并用"的多元疗法治疗该症.经长年儿科临床实践,疗效显著,现归纳总结,传承获益.  相似文献   

18.
血脱气脱证,亦名气随血脱,属血脱证危急阶段,中医治疗血脱证,多遵“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治宜补气固脱。但是,这一治法目前临床鲜用。文中指出了血脱先益气理论提出的历史条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分析了补血药物与输血疗法的区别,同时分析了人参治疗血脱证的不足,认为“血脱先益气”这一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血脱气脱证的治疗,亟需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志旺 《中外医疗》2009,28(15):103-103
笔者以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湿滞脾胃之证23例,痊愈1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本方在健脾温补脾肾之阳气常法基础上加运脾之要药苍术治疗五更泻取得较好疗效,希望能为青年中医师提供治疗五更泻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小议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著名经方之一。药用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五味,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的作用。仲景主要用以治蓄水证及痰饮、水湿证。如《伤寒论》146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再如 74条:“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这两条均是论述用五苓散治疗太阳蓄水证。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治疗脾虚湿停之良药;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二药配伍,敦上以治水。猪苓利水渗湿,泽泻渗湿泄热固肾,二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正如《本草求真》所云:“故猪苓必合泽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