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肾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4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肾出血经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造影情况、介入治疗后疗效和半年的随访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并对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纳入患者中表现为假性动脉瘤有21例,另有9例表现为动静脉瘘,尚有4例表现为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根据出血的情况和部位使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PVA)、弹簧圈等材料对出血血管进行栓塞止血。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患者无复发血尿,所有患者的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通过DSA检查可以明确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肾出血的部位和出血情况,同时介入栓塞术能有效止血、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肾出血的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术设备的更新以及经验的积累,经皮肾镜取石术日趋成熟,尽管也存在一些争议,但很多方面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俯卧位下X线定位穿刺,建立F18~F24通道,运用气压弹道、钬激光、超声碎石等工具综合清理结石构成经典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但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ultra-mini PCNL)、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tubeless PCNL)等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不论如何,采用科学的态度,遵循基本操作原则,才能保证PCNL手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87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血尿患者8例,外院PCNL术后出血转院5例。均为男性。年龄27~79岁,平均45.1岁。13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时机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肾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肾动静脉瘘2例,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肾动静脉瘘者8例。13例患者栓塞15min后,复查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完全栓塞。术后3d肉眼血尿均消失。13例患者栓塞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4~60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血肌酐、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正常,无再发出血,1例患者49个月后右肾结石复发。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术中肾血管损伤致假性动脉瘤和(或)动静脉瘘。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已取得重要进展,如体外冲击波聚焦碎石,经皮取肾结石及肾盂镜取输尿管上段结石,经尿道使用输尿管肾镜取肾、输尿管结石以及超声、液电碎石术等。绝大多数上尿路结石患者可免除传统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46岁。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肾积水2个月"于2017年3月17日入院。2个月前体检行泌尿系CT检查发现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于L3水平,大小1.2cm×0.9cm×1.5cm,结石以上的输尿管扩张、肾盂中度积水(图1);无腰腹痛、血尿等症状,体格检查右腰部轻度叩击痛,余无特殊;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详。入院后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良好;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的DSA影像学表现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PCNL术后肾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评价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中,单纯假性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2例,选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聚乙烯醇微粒和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成功进行栓塞,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血清肌酐略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PCNL术后肾出血;栓塞治疗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PCNL术后肾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出血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比较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综述.认识PCNL并发出血的影响因素和常见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PCNL导致的肾出血。  相似文献   

9.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自1955年Goodwin首次成功应用于肾积水的治疗以来,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泌尿外科临床.随着穿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引导穿刺的影像设备、穿刺器械以及扩张器的不断革新和改善,经皮肾穿刺造瘘已从简单治疗上尿路梗阻发展到借助内窥镜的操作对肾内及上段输尿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温呈轻、中度升高在术后常出现,且常归因于炎性介质的释放。对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还必须意识到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的可能。因为外科操作和结石的破碎能引起菌血症。实验证明,PCNL后菌血症的发生率高达37%,为了降低菌血症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围手...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MPCNL)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F20.8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系统行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155例,同期采用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系统行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150例,并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中等以下。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重度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两种方法,MPCNL的手术时间长于PCNL(P〈0.01),结石清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穿刺通道的损伤、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方面MPCNL高于PCNL(P〈0.05)。结论:PCNL与MPCNL均为肾结石的高效治疗方法,但采用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MPCNL效率与肾积水程度有关,而采用F20.8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PCNL效率与肾积水程度无关。制作皮肾通道的相关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采用高压水流冲洗碎石片的MPCNL相关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肾结石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处理肾结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采用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资料。男86例,女32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单纯肾盂结石11例,单纯肾盏结石16例,肾盂和肾盏多发结石35例,肾铸形或鹿角形结石54例。双侧肾结石2例。结石大小2.0 cm×1.0 cm~4.5 cm×4.0 cm,平均2.5 cm×1.5 cm。结果112例患者一期取石,6例二期取石。单通道取石114例,双通道取石4例。1次取石60例,2次取石42例,3次取石16例。结石清除率81.4%(96/118),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15 d。术中均未输血。1例术后4 d并发出血,出血量约500 ml,经输血、抗炎等保守治疗治愈,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对肾结石再次手术治疗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经验和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324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而总结两种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3324例患者完成手术,其中1723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1601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4%、99.5%;手术时间分别为(67±31.4)分钟、(45.1±22.4)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25.6)ml、(159±34.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6%。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都是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及出血风险较低,但是取石效率低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要根据具体病人合理选择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14.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原因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迟发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4年7月3812例M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生术后迟发出血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对出血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PCNL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为0.31%(12/3812),迟发出血平均时间为术后10 d,肾动脉造影显示7例为肾穿刺扩张通道小动脉损伤(动脉瘤形成),5例为动静脉瘘.12例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血尿消失,随访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PCNL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CNL,出血原因大部分为穿刺通道的小动脉损伤,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后严重出血的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7例M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8~68岁,中位年龄55岁.结石单发2例,多发5例,其中铸型结石2例.结石位于下组肾盏4例,中组肾盏1例,上组肾盏2例,肾盂和输尿管上段4例.患者术后平均10.7 d出血,出血持续l~14 d,总出血量600 ~1800 ml.实验室检查:SCr 77~186 μmol/L,平均94μmol/L;BUN 2.58~8.03 mmol/L,平均4.85 mmol/L.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弹簧钢圈栓塞治疗. 结果 肾动脉造影示假性动脉瘤6例,其中合并动静脉瘘1例;未显示出血灶1例.6例均成功地进行了肾动脉弹簧钢圈栓塞治疗,术后3~7d出血停止.术后2周复查SCr为59 ~ 98 μmol/L,平均78.3 μmol/L,BUN为1.86 ~ 6.92mmol/L,平均4.80 mmol/L. 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效果显著,肾功能受损轻,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肾镜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已成为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PCNL严重并发症相关尿脓毒症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1]。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10月行PCNL 1212例,其中7例术后并发尿脓毒症,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76年Fernstrom和Johansson报道了留置肾造瘘管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开创了PCNL的先河.1986年Winfield等对PCNL术后因未留置肾造瘘管而导致的并发症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对留置肾造瘘管的高度重视.从此,PCNL术后留置肾造瘘管成为了一种标准的手术步骤.经过30多年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PCNL术后放置肾造瘘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自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延迟性出血的3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其中8例患者过早活动、5例血压升高、4例血糖升高、6例出现感染、2例贫血、2例凝血功能障碍、9例肾动静脉瘘、3假性肾动脉瘤破裂而引起延迟性出血。其中27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得以控制,11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例两次介入治疗失败后行开放手术止血后治愈;随访3个月~2年,所有病例肾功能良好。结论了解经皮肾取石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各种原因,术后仔细观察、准确判断出血原因、积极治疗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常平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超声引导下建立微通道经皮肾工作通道处理9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资料,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所有患者随访1~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结石清除率92.71%(89/96),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运用超声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应用技巧如术前设计经皮肾穿刺通道、术中引导穿刺及协助寻找残留结石,才能发挥超声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PCNL出血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1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87例.年龄19 ~70岁,平均48岁.其中鹿角形结石146例.7例有开放或PCNL手术史.合并糖尿病41例,高血压病89例.本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伴随疾病、结石类型、穿刺肾盏、通道数量、通道大小、手术时间及术者经验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 结果 207例手术获得成功,11例因通道建立失败改开放或终止手术.采用单通道碎石176例,多通道碎石31例.采用18 F通道163例,24 F通道44例.平均手术时间78.4 min.输血16例,输血率为7.7%,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行肾脏切除.单变量分析中,鹿角形结石(P =0.034)、合并糖尿病(P =0.030)、通道数量(P=0.019)、通道大小(P =0.008)及手术时间(P=0.001)是影响输血率的主要因素.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1.2 g/L.其中鹿角形结石患者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2.4±4.6)g/L,非鹿角形结石患者(8.3±3.3)g/L;单通道碎石(10.8±3.2)g/L,多通道碎石(13.2±3.5)g/L;18F通道碎石(10.5±2.5)g/L,24 F通道碎石(13.2±4.4) g/L;糖尿病患者(12.7±5.3) g/L,非糖尿病患者(10.8±4.1)g/L.鹿角形结石(P <0.001)、合并糖尿病(P =0.015)、通道数量(P =0.016)、通道大小(P <0.001)及手术时间(P <0.001)是影响血红蛋白下降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穿刺位置、既往手术史及术者经验不是影响出血的主要因素.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鹿角形结石( OR=1.92)、合并糖尿病(OR=1.75)、多通道(OR =2.45)、大通道(OR=1.32)及手术时间过长(OR=1.66)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 结论 鹿角形结石、多通道、大通道、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时间过长可显著增加PCNL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