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1岁。首发症状为发热2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视觉障碍1例。其中4例行腰椎穿刺检查,3例脑脊液白细胞增多及蛋白偏高。5例患者分别于病后1周内行头颅MRI检查,均显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偏低信号,T2WI呈高或偏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患者给予阿昔洛韦及地塞米松治疗,1例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2例患者予以谷胱甘肽保肝治疗,1例予以前列地尔改善循环治疗。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后7~30 d内复查头颅MRI检查,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结论:RESLES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微,影像学改变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临床及MRI影像确诊的11例RESLES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MRI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的病因不同,8例为感染,其中1例合并低钠血症,另外3例为低血糖脑病。9例患者MRI表现为孤立的胼胝体压部(SCC)异常信号,呈斑片状、圆形或椭圆形,居中且对称性分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1例患者为SCC异常信号合并双侧内囊后肢对称性异常信号。1例患者为SCC异常信号合并左侧颞叶异常信号。复查MRI,11例患者SCC异常信号均完全消失。结论RESLES病因多,临床表现复杂,MRI影像具有特征性,DWI表现为SCC高信号,居中且对称性分布,伴或不伴胼胝体以外的异常信号,呈可逆性消失。MRI能客观的反映病灶的特点,对RESLE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RI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中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5例RESLE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2例有头痛,3例有精神行为异常,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病灶均位于胼胝体压部,病灶呈椭圆形或者回旋镖形,矢状位呈泪滴形,MRI表现:T1WI呈稍低信号,T2WI、FLAIR及DWI均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例患者在发病7~20 d后复查症状缓解。复查MRI表现:病灶向心性缩小,边缘模糊,T1WI、T2WI、FLAIR信号逐渐恢复正常,仅DWI呈稍高信号。结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MRI,病灶主要累及胼胝体压部,具有可逆性,MRI可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与MR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扫描10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岁2个月~8岁5个月,中位年龄2.8岁。采用1.5 T或3.0 T MR机对10例MERS患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R初次检查10例患儿病灶部位局限于胼胝体压部呈椭圆形或斑片状,MRI表现:7例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T2WI上2例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10例FLAIR为稍高信号影;10例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序列上呈低信号。10例患儿于6~30 d内复查DWI上高信号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一般预后良好,MRI上以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变化为其特点。MRI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避免不适当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28例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中,成人88例,男54例,女34例,平均年龄29.27岁;儿童43例,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6岁。成人、儿童患者的病因均以感染为主,分别占64.78%、83.72%,以病毒感染为主。成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65.91%),头痛(47.73%),意识障碍(27.27%),抽搐发作(20.45%),视觉障碍(12.5%),精神行为异常(12.5%),认知功能障碍(10.23%);儿童主要临床表现发热(53.49%),抽搐发作(58.14%),意识障碍(53.49%),头痛(27.91%)。头颅MRI可见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斑片状T1WI等或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成人病灶消失平均时间19.5 d,儿童14.9 d。伴胼胝体压部外病灶成人22.73%、儿童9.30%。结论:RESLES的病因复杂,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型和非感染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具有特征性的可逆性改变,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767-3770
目的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MR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今后该病的及早诊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笔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所在医院确诊为RESLES的儿童患者,回顾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RESLES诊断中MRI特点。结果本组10例患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抽搐、嗜睡;病原学检查发现2例患儿为HRV,2例患儿为MP,1例患儿为INFA;脑脊液均无异常状况;电解质检查发现4例患儿为低钠;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各导弥漫性波及枕区背景波偏慢;住院时间为(5.6±1.2)d;预后评估均为良好。首次MRI病灶部位主要为胼胝体压部,1例患儿伴有半卵圆中心受伤;DWI提示弥散受限,呈高信号,T1WI主要呈稍低信号,1例无明显异常;T2WI主要为稍高信号,1例为高信号;1例为MERSⅡ型,其余均为Ⅰ型。治疗后复查均提示病灶部位异常信号消失。结论 RESLE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检查具有一定特征,能用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董晓宇  佡剑非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166-1167
目的 探讨轻度脑炎或脑病患者胼胝体压部(SCC)局部可逆性病变的特点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住院4例SCC局部可逆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例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2例患者表现为视物不清.3例患者均存在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1例患者存在支原体感染,3例行腰椎穿刺检查,压力分别为120、100、202 mm H2O,其中1例蛋白1.0 g/L,白细胞计数0.014×109/L,考虑存在病毒感染;颅脑MRI均表现为SCC局部圆形或卵圆形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未见病变强化,4例患者于首次MRI检查7~22 d后复查MRI显示病灶消失.结论 轻度脑炎或脑病患者少数伴有SCC局限性病变,但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改变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联合丙戊酸钠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患者的疗效及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RESLE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且对照组患者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研究组患者口服苯巴比妥与丙戊酸钠缓释片,均治疗3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caspase-3、MBP和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治疗后疗效、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caspase-3、MB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丙二醛(MDA)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spase-3、MBP、SOD、CAT、IL-2、TNF-α和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致病机制。方法总结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11年8月1日报道的年龄>6岁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该病可能的致病机制。结果 14例患者中男7例,女7例;年龄(27.4±15.6)岁,最小7岁,最大58岁;病因为发热、疫苗接种、感染、癫痫发作、接受抗癫痫药物或突然停用抗癫痫药治疗、接受四环素或氟尿嘧啶治疗、营养不良、慢性酒精消耗,临床症状出现率50%,为视幻觉、错觉、定向功能障碍、意识模糊、嗜睡、共济失调步态、急性尿潴留;可逆性胼胝体病变持续时间为(20.6±14.5)d,最短2 d,最长50 d,影像学特征是T1加权成像低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成像低信号,水抑制成像常无明显结构或信号异常发现,T1-钆对比剂增强成像无病灶强化。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致病机制可能主要为低钠血症、低血糖、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功能紊乱、感染或药物毒性等导致胼胝体压部细胞毒性水肿。  相似文献   

11.
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旨在梳理各种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胼胝体是人体最大的白质连接体,其能把两侧大脑半球的对应功能联系起来并协调成为一个整体。胼胝体缺失(ACC)是常见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但是能生长发育至成年的ACC患者较为少见。我院于2019年12月22日收治1例因癫痫发作入院的成人ACC患者,该患者既往无特殊疾病史,家庭成员未患有与患者类似疾病,且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病史;采用癫痫药物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本文结合先天性ACC患者以及胼胝体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连接结构,探讨胼胝体功能缺失后的机体代偿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0岁。因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半年,伴双下肢无力1个月于2005年11月18日入院。病程中偶伴有尿便障碍,既往健康,长期饮酒史,2两/日。入院时查体:BP150/80mm 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清语明,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差。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肌力4 级,双侧跟膝胫实验欠稳准,右侧病理反射阳性。CT平扫:胼胝体膝部、压部见片状低密度影,胼胝体压部呈膨胀性改变,双侧脑室前角略变窄。MR扫描:矢状位T1WI见胼胝体压部呈膨胀性改变,胼胝体压部中层片状低信号(图1)。轴位T1WI见胼胝体压部片状低信号。轴位T2WI见胼胝体压部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马-比二氏病(MBD)]类型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或亚急性MBD临床及MRI资料,根据MRI所见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将其分为单相型组(n=29)及多相型组(n=25);对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及MRI所示病变分布和治疗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并于症状基本改善或稳定后行改良牛津残障量表(MOHS)评分以评估预后,将出院时MOHS评分≤2归为预后良好,对比组间预后差异。结果 单相型组患者年龄小于多相型组(P<0.01),组间其他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4例MRI均见对称性胼胝体及胼胝体外病灶,组间病变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多相型组,出院时单相型组MOHS评分及残留神经精神后遗症者占比更低、预后良好者占比更高(P均<0.01)。结论 基于MRI所示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可判断MBD类型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5.
病例1,男,60岁.以胡言乱语1个月为主诉入院.饮酒30年,日饮白酒500g左右,1个月前出现失眠、胡言乱语、无故发笑、行走不稳,半个月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位于压部者9例,位于体部者4例,位于体-压部者5例。CT扫描胼胝体区均未见异常密度灶。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呈点状、斑点状、卵圆形及条带状。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胼胝体压部(SCC)局灶性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C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及临床特点.结果5例海洛因吸入脑病(LHVI)、6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为弥漫均匀病灶.7例轴索损伤(DAI)及3例脑脂肪栓塞(FEB)为弥漫不均匀病灶.1例病毒性脑炎(VE)呈居中类圆形病灶.2例LHVI为累及后部边缘的薄带形病灶.4例DAI和1例FEB行MRI复查,发现SCC病灶消失.4例LHVI复查未见病变明显变化.结论SCC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随诊复查有助于水肿与变性病变的鉴别,而且SCC病灶能反映LHVI的白质受累程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胼胝体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l例胼胝体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运动开始困难征、左上肢拮抗性失用、左侧肢体画图不能,康复训练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胎儿胼胝体缺如的产前超声及磁共振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筛查怀疑胼胝体缺如的67例胎儿于超声检查后3 d内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与引产或出生后检查结果对照,对产前超声及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产前超声怀疑胼胝体缺如的67例胎儿磁共振检查后均证实为胼胝体缺如,其中胼胝体完全缺如58例,胼胝体部分缺如9例(均为胼胝体体部和压部缺如)。胎儿胼胝体缺如在磁共振正中矢状位图像上表现为胼胝体完全或部分缺如,脑回呈放射状排列;在横轴位和冠状位图像上表现为侧脑室轻至中度扩张,形态失常。 结论磁共振对胎儿胼胝体缺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产前超声的补充和验证方法,在产前超声检查怀疑胎儿胼胝体异常时,应行胎儿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超声与磁共振联合筛查,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产前检查中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MRI评价胎儿胼胝体缺如及其合并畸形。方法 对81胎MRI诊断胼胝体缺如胎儿,分析胼胝体缺如类型,观察其合并颅脑畸形类型及数目。结果 81胎中,单纯胼胝体缺如47胎、合并畸形34胎;合并蛛网膜囊肿12胎,Dandy-Walker畸形7胎,小脑发育不良5胎,神经元移行异常5胎,大枕大池4胎,室管膜下囊肿4胎,脑实质出血2胎,脑裂畸形、脑穿通畸形及脑膜膨出各1胎。结论 MRI可显示胼胝体缺如胎儿及其合并其他颅脑畸形,为评估胎儿预后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