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析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男40例,女33例),观察组73例(男39例,女34例),对照组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与干预,观察组则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均P <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庄坤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35-33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总结对其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本院接收的5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A(实验组)对其进行系列护理措施、B(正常组)不进行心理护理措施,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对A组患者分为三个时期的护理(发病初期护理、治疗期间护理、康复期间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情转变情况。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细心护理、疏导,A(实验组)25例患者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和改善且患者心态积极、良好;B(正常组)25例患者病情相对A(实验组)而言并不理想,患者情绪无良性波动。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改善病况,平衡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陈为花 《哈尔滨医药》2012,32(6):491-492
目的为转变脑梗死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干预提高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方法采用我院内科脑梗死病人恢复期对此病的认知的调查问卷采集数据。结果脑梗死患者心理调查78例,男40例,女38例,抑郁型57。7%(45/78),焦虑型23.1%(18/78),兴奋型19.2%(15/78)。对家属表示依赖者占88.5%(69/78),家属对患者不关心者占11.5(9/78)。经心理护理后,其中明显好转的抑郁型患者41例(52.5%),焦虑型18例(23.1%),兴奋型10例(12.8%),无好转者9例。可见,经心理护理的患者预后效果好。结论脑梗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为110/10万,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脑梗死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肢体瘫痪或不能讲话,且恢复时间较长,见效慢,还可能留有后遗症,患者和家属很难接受。加之长期的康复、治疗会给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精神和经济负担加重。现将我们对不同心理状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脑梗死患者各种心理表现、实施具体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及疾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克俭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42-3643
脑梗死是指各种栓子(血液中的异常固体及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脑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等.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头晕头痛等,多数通过积极、科学的综合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7.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康复患者的病情状况特点不同一般患者,但心理转变也会有患者常见的一般心理变化,对康复患者不仅要应用药物治疗解除身体的痛苦,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心理的治疗.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康复患者的心理问题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医患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其好坏取决于双方心理满足程度,患者住院时间病程长,他们相对与社会交往减少,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心理障碍,只有针对性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可避免出现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8.
张改梅 《北方药学》2012,9(6):125-125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减轻患者的社会、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9.
李道霞  孙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40-341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对58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结果早期采取护理措施和康复训练,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决定了病人生存质量、决定了病人社会活动场所的转变、决定了病人生活空间的变化等,所以说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1].脑梗死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 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抢救成功后,恢复期比较长.根据临床资料统计100 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6 例,占96%;除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外,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心理和情感障碍等.经过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3 例,占偏瘫人数86%以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决定了病人生存质量、决定了病人社会活动场所的转变、决定了病人生活空间的变化等,所以说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1]。脑梗死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与护理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逐渐受到关注[1]。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术前担心、恐惧,术中紧张,术后焦虑等,对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有很大的影响,也会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产生影响,故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2]。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1.7±3.5)分、SDS评分为(41.1±1.7)分较对照组的(54.6±3.2)、(49.6±2.6)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为(113.4±9.2)分较对照组的(92.3±11.3)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故临床应注重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采集90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脑梗死偏瘫肢体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照护;早期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及早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率;护理满意水平、肢体康复训练依从性、脑梗死知识知晓水平;护理投诉出现率;护理前后抑郁情绪、独立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率比对照组高,P <0.05;早期康复组护理满意水平、肢体康复训练依从性、脑梗死知识知晓水平比对照组高,P <0.05;早期康复组护理投诉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 <0.05。干预前抑郁情绪、独立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相似,P> 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抑郁情绪、独立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效果肯定,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心理,提升其对疾病的认识,提高遵医行为和康复率,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心理护理,转变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的认识,提高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168例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根据病情采取临床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态趋于平和,从而达到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结果对于本组的168例老年脑梗死的住院患者,通过住院治疗,患者的疾病基本达到住院治疗标准。结论通过临床心理护理,改变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并且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运用自理模式,根据脑梗死患者及家属不同的自理能力,根据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3种护理系统制定护理措施及护理质量要求,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3个系统对应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40d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并发症、护理意外低于对照组(P〈0.01),对药物知识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4%。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康复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抑郁症患者,按照编号单双数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全程康复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全程康复组行全程康复护理。评价:(1)抑郁症康复效果;(2)护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1)全程康复组患者抑郁症康复效果显著比常规组高,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程康复组护理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康复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状态,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8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病情好转76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例患者病情变化未见好转,2例因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病情恶化死亡。结论加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临床患者治愈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