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翻沉、剖析制方立法小柴胡场是少阳病证的主方。少阳老,在人之脏器为三焦、胆也。从生理而言,三焦春“中读之用”,是水火气机升降的通道;胆者“中精之府”,是机体阳气升发的动力,且胆附于肝,内寄相火,游行于三焦。二者经脉相连,生理相关,胆气升发正常、疏泄有度,则三焦通畅,升降有序,表现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读”。从部位而言,少阳为枢,外邻太阳.内近阳明,居于半表半里之间。若邪犯少阳,则生理功能失调,而升降失司,疏泄失职。小柴胡杨正是以升降为法,方中,柴胡升足少阳之清气,疏通经络,调达气机;黄年…  相似文献   

2.
少阳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欧阳八四一、少阳生理: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手少阳之经脉,由手上肘,循月需外上肩,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三焦主决渎而通调不道,故名“中渎之腑”,又为水...  相似文献   

3.
胆和三焦属少阳之府,以胆为主。胆禀气于肝,内藏精汁。胆气能疏泄内藏之精汁,助胃消化,以保持胃气的正常。这里不是指人体内脏功能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统称,而是指六腑中的一个腑。三焦腑不是一个具体的器官,它的气化来源于肾中的命门,所以说:“少阳(三焦)属肾”,又说“三焦为命门之别使”。三焦的气化和胃气互相依存,胃气的强弱,可以影响三焦的  相似文献   

4.
李凤新 《光明中医》2005,20(2):9-10
《伤寒论》的六经分证 ,较《素问·热论》进了一步。《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 ,是以经络为中心 ,每一经中各有其不同的经络证候 ,进而据这些证候来随经治疗 ,原是比较简单的。《伤寒论》则是将脏腑、经络、气化学说等内容有机地融合 ,进而贯通于“辨证论治”的体系 ,所以 ,读《伤寒论》宜从脏腑、经络、气化三者间的联系入手 ,而对这种联系的深刻认识 ,又不能离开六经六气。本文试从少阳病证及证治中探讨《伤寒论》之六经辩证论证的思想内涵。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少阳即阳之少者 ,乃一阳初生 ,由阴出阳。足少阳胆内寄相火 ,手少…  相似文献   

5.
《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阳属肾,肾上连于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对于“少阳属肾,肾上连于肺,故将两脏”一句,历代医家各有见解,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说法。 1.三焦统率肾肺 如南京中医学院《内经辑要》说:“少阳三焦和肾相联系,肾又上连于肺,所以说它  相似文献   

6.
翳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是手、足少阳两经的交合穴。郑魁山先生在《针灸集锦》一书中谓其:“翳,雉尾扇;风,风气。此穴在似羽扇的耳垂后,蔽风收声之处,故名翳风”。少阳属风木,应春日升发之气,性喜条达,主一身之气的疏泄和运行。三焦的生理功能为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气化,它即是元气通行的道路,又是体内气化的场所。《中藏经》  相似文献   

7.
中医医籍中有关胆的记载很多,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排泄胆汁,参与消化。笔者从长期临床中领会到,胆还能斡旋气机,有助于气的升降正常。胆在经脉上属足少阳经,何秀山谓:“足少阳胆与手三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说明胆与三焦相通,三焦为一腔之大腑,包罗五脏六腑,既主持诸气,又为水液运行的道路。因此,胆的功能正常,气机、升降协调,有助于三焦,乃至全身脏腑之气的运行条达,起到升发阳气,斡旋气机促进脏腑功能的作用。正如金元医家李东坦所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其病机变化正如何秀山所说:“若多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于是诸症从生。一旦胆的功能失常,妨碍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则可引起膀胱气化不利秽液下流而出现前列腺疾患。临床多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黄、尿赤、或小便后有白浊流出,会阴少腹及两肋胀满疼痛。平时头晕,舌尖红,苔黄腻,脉濡弦滑。证属胆热挟湿下流膀胱,辨证从胆着手,以清热、降气、泄热、利湿为主,笔者常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每获佳效。兹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灵枢——本输篇》说:“肺合大阳,大阳者传导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清之府。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三焦者中(?)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也”其中“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一句历代医家各有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9.
“蒿芩清胆汤”是清代名医俞根初先生所创,首载于《重订通俗伤寒论》,功能清肝利胆,祛湿化瘀,为和解少阳之名方。何廉臣在《重订通俗伤寒论·序》中说:“足少阳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积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腕而去。”细玩前贤之论,结合临床应用体会,笔者认为,是方之制,要在燮理阴阳,条畅气机。少阳为枢,职司开阖,开则通于外,阖则应于内,上下内外,升降出入,莫不关乎枢,而蒿芩清胆汤正具和解少阳,调理枢机之功。  相似文献   

10.
三焦及其功用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都曾研究三焦 ,三焦到底是什么 ?其功用如何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似乎认为三焦如同沟渎 ,属于泌尿系统。《难经·三十一难》则说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又好像将其视为消化系统。一曰“三焦有名无形”,又曰“三焦有形如脂膜”。到底有形无形 ?还有言三焦为“孤府”,又有言“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既然是“孤”,何来上中下之分。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1 三焦即一焦、一元《中藏经》明确指出“三焦者 ,人之三元之气也 ,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相似文献   

11.
少阳经连结了胆和三焦,位于三阳的半表半里之间,具有气血水火枢转和通道的功能,能够宣通、升发、疏调人体的气血津液。少阳病多为枢机失运,正邪分争,气血水火交郁,寒热虚实,偏颇不定等病理演变。其证候以气机的郁滞和水液的停滞为主要特征。足少阳胆的病变从气机的郁而不畅(小柴胡汤证)到滞而不通(大柴胡汤证),甚而气结(柴胡加芒硝汤证);手少阳三焦的病变则主要是三焦气、水通道的郁滞,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相似文献   

12.
<正>少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笔者在临床上辨治温热杂病时,凡证属少阳者,结合温病辨证而加以施治,获得极佳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下。1病位与病因病机少阳包括手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经胆腑,三焦为"中渎之腑",又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道路,胆为"中精之腑",胆腑清  相似文献   

13.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中医院郑家淑(316100)关键词分消走泄法,湿温分消走泄是指:用分消上下之势,化湿行气之法,使三焦气机通畅,邪有走泄之路。其始见于叶氏《外感温热篇》第七条“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  相似文献   

14.
辨析“胆”“卵”话奇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别论》之论,必有所误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胆独为其“两栖之府”,即既属“传化之府”,又属“奇恒之府”。《素问·五脏别论》(以下简称《别论》)曰:“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此言之“六府”,当包括胆无疑。盖《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据此,胆当为“传化六府”之一。然于同一篇《别论》,其前又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泄,名曰奇恒之府。”据此,胆又当为“奇恒六府”之一,然胆究当属  相似文献   

15.
任建宁 《中国针灸》2023,(8):955-958
情志不畅所致失眠的病因与“少阳、三焦和亥时”的协同作用失调有关,本文探究了三者与失眠的内在联系。基于“少阳、三焦、亥时三位一体论”,提出选取手足少阳头面部经穴(风池、丝竹空、角孙等)和四肢经穴(三阳络、中渚、丘墟、侠溪等)条达少阳转枢功能,选取俞募穴(三焦俞、膻中、天枢等)和耳穴(肝、胆、三焦等)通少阳三焦之气,配合亥时建立睡眠生物钟,建立正确睡眠观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三焦之名最早出现在《内经》中,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这时已经将其归为六“腑”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孟珍  潘秋旭  韦斌 《陕西中医》2023,(12):1783-1787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方显明认为传统治疗多从滋肾阴、补气血、潜肝阳、平肝风、化痰浊、祛瘀血立论。《素问·六节藏象论》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论述,此观点历代医家看法不一,如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明末医家张景岳认为:“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居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据此,方教授提出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的学术观点,以清火息风、和胃降逆、和解少阳之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堪称满意。现结合典型验案介绍方显明教授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的病机与辨证,以期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8.
气之运动输转即气机,升降出入是其活动的基本形式。丹溪云:“主疏泄者肝也”,肝属风木之脏,性宣升发冲和;胆为中精之府,性宣通泄。肝胆之气主疏通发泄,上通下达,内外出入,运调中州,对人体的气机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1"少阳学说"的起源 "少阳学说"来源于<内经>的"阴阳学说".明代万全首先提出"少儿体禀少阳"之说.<育婴秘诀·五脏证治部论>云:"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少阳"在天,象征着东方;在季节,象征着春季;在植物,象征着芽;在脏,象征着肝;在腑,象征着胆;在人体,象征着少火.少火是维系小儿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是人体生命之源.此即<素问·阴阳大论>所云:"少火生气"之意.少火实乃少阳也.  相似文献   

20.
<正> 1.什么是和解剂?其适应病证及治疗原则如何? 答:凡具有和解、解郁、疏畅等调和作用,以治疗少阳病,或肝脾不和,以及肠胃不和的一类方剂,统称和解剂。它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和解剂原为治少阳病证而设,少阳属胆与三焦。胆经居太阳、阳明之间,且相火游行于三焦;三焦位于躯体之内,脏腑之外;俱属半表半里,为内外之枢机,气机升降之道路。其发病多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而成。导致疏泄失职,三焦不利,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清浊相乱,寒热虚实夹杂。同时,肝胆相表里,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而且,其发病又常累及脾胃,出现脏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