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机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中原医刊》2004,31(15):55-56
本科室2001年6月-2002年10月检测6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11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全部行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的病理研究。活检标本均行石蜡包埋,H-E、Luxolfastblue(坚牢蓝),Glees-Marsland银浸染的光镜观察和超微病理的电镜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临床表现酷似危重症性周围神经病的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 1例表现为发热、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肢体无力的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为老年女性,重症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病程中停用呼吸机意识恢复后发现四肢无自主活动,为明确诊断行腓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病人进行初发时、3个月、9个月、2年的随访肌电图分析。结果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及运动终末潜伏期(ML)延长是该类病人早期最典型的表现;经过积极治疗,该类病人2年内多能痊愈。结论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终末潜伏期的检测可作为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转归随访过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访1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治疗1年后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检查指标包括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及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患者的左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及右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值均<0.05),右侧尺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提高(P< 0.05),右侧胫神经末端潜伏期相对缩短(P<0.05),双侧上肢正中神经SEP的N9及N13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0.05,0.01),N9的波幅明显提高(P值均<0.05);四肢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和中枢传导时间(N13-N20)均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恢复过程具有神经长度依赖性特点,随访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早期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及正中神经SEP的N9潜伏期缩短最为明显,SEP在感觉恢复评估方面的敏感性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有机磷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2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26例在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1例3~6个月后痊愈。经过6~9个月随访,均未发现永久性后遗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可消除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和周围神经供血,恢复受损神经正常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有机磷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施华胜浙江省萧山市头蓬人民医院311226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农村中较多见,所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虽不常见,但占一定的比例。笔者自1988年5月~1993年10月收治12例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的电生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晓荣  张莉红  雷革胜 《医学争鸣》2002,23(12):1077-1077
0 引言 糖尿病神经系统合并症很常见 ,又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 .其发生率各家统计不一 .有多家报道 [1 ] ,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的早期及轻度神经损害的发现率高达 85 %~ 95 % .本篇 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总异常率为 88% ,现按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 80例 . 1感觉障碍 :本组该类型 6 8例以感觉性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 ,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 (或仅下肢麻木 )、疼痛蚁行感 .神经系统查体浅感觉减退和缺失少见 ,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振动觉障碍等 ,大多两侧对称性分布 ,下肢…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急诊科自2003年8月~2003年12月应用纳洛酮抢救22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成功21例,抢救成功率达95.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价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住院部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2例,分别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A组患者的显效人数为37例,有效人数为3例,有效率为95.2%。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病情发展,适合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甲钻胺治疗;两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症状及T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与前列地尔合用较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所有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均达标,同时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帕司他50mg,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甲钴胺0.5mg,一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2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46例,采用甲钴胺注射液500 u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44例采用细胞色素C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均以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4%,对照组为45.45%(p<0.01).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和门诊的13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治),对照组63例(单用甲钴胺),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81.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MCV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F波缩短也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比较理想的方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3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肌注维生素B121 000μg,隔日1次;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与腺苷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给予丹红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腺苷钴胺治疗,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75.0%,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MCV和SCV均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腺苷钴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