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栓治疗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同时有再灌注损伤、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且起病至溶栓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年龄、溶栓药物剂量、高血压、糖尿病、抗血小板药物等因素均可能增加溶栓并发症的发生及影响临床预后,在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以此指导溶栓治疗。现将临床常见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 ,近年来 ,其发病又有年轻化趋势 ,发病率逐渐增高 ,是严重影响中、老年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支持疗法、恢复缺血区灌注和神经细胞保护药物治疗。现对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现状综述如下。1 溶栓治疗1 1 静脉内 (IV)溶栓 IV溶栓治疗最大的优点是简便、快速、非侵袭性 ,能缩短从发作到治疗的时间。缺点是有出血的危险 ,以及血管再通率较低、溶栓后再闭塞等。研究表明 ,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后的几个小时内 ,应用IV溶栓对改善脑卒中有效 ,卒中发作后 3…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神经功能缺失、残疾甚至死亡。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对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在发病的3 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rt PA)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循证医学根据的治疗方法,而且只有不到50%患者能够达到完全的血管再通,同时,溶栓后还具有较大的出血风险。超声作为一种成熟的诊断技术已经渗透到医学的众多领域,超声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共计90例,并为该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射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多模态MRI评价溶栓后24 h及3个月时疗效,采用卒中量表(NHI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结果 90例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63例占70.00%、不良者27例占30.00%,治疗前后NHISS的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行多模态MRI检查者阻塞血管完全再通17例占42.50%、部分再通5例占12.50%、闭塞18例占45.00%,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79例占87.78%、不良者11例占12.22%,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射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目前以溶栓治疗为主,但单纯以溶栓为主的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血供恢复后如何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改善神经功能是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本文综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以及潜在的分子靶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当前约有9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主要为静脉溶栓,而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出现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其日常活动能力。但我国当前的溶栓率极低,患者及家属不接受静脉溶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出血性转化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积极行静脉溶栓的同时,应重点关注HT风险。为了提升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还要明确引发HT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患者HT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HT预防措施和改善患者转归的方法,保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病因分型、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和临床经验。方法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入选病例标准选择治疗病例,按照静脉溶栓治疗规范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描述病因分型;分析溶栓后不良反应。结果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为脑梗死主要病因,分别占41.4%,29.3%;临床疗效好者占37.3%;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占6.67%。结论脑梗死病因分型比例与CISS分型比例一致;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溶栓后影响预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症状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占我国卒中的69. 6% ~70. 8% [1].急性轻型脑卒中是指NIHSS 评分≤3 分的患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类型, 其起病时症状轻微, 溶栓治疗存在的颅内出血风险, 考虑到溶栓治疗的风险/效益比不高, 既往大部分重要的静脉溶栓试验研究将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排除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住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82例按自愿原则,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51例,评估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Ⅱ~Ⅲ级闭塞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率、3个月较好转归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具有与之相似的安全性,且动静脉联合溶栓拥有更好的疗效,但该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0.
侯永革  耿红  刘辉  朱荣彦  卢海丽  杨茜  柳晓锋 《河北医药》2012,34(20):3103-3104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是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的最有效措施。近十余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接触性溶栓、支架等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7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OI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单侧前循环急性血管闭塞大病灶卒中并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共计71例。行血管内介入再通术38例患者为介入组,未行者33例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多变量回归模型预测LOI和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LOI是不良反应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也是静脉溶栓的早期预测指标,再灌注时间窗>6 h是LO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变的相关信息做出准确、早期判断,对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或/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8例因粥样硬化所致急性或进展性脑血管栓塞病例,分为治疗组21例(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辅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17例(单纯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进行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临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性出血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积极、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孤立性头痛、颅内高压综合征、癫痫发作、局灶性脑叶综合征及脑病.抗凝是目前治疗CVST的主要方法.然而,抗凝治疗效果欠佳或合并脑出血的重症CVST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动脉介入溶栓、机械性碎栓、球囊导管取栓术、...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阻塞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利于预防狭窄血管的闭塞和开通闭塞的血管.但缺血性卒中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尤其在抗凝和溶栓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依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为(2.69±1.10)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4.64±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4.26%、2.13%、4.26%,对照组分别为2.13%、2.13%、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且安全性有保证,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36-538
<正>目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1])。目前数据显示约80%脑卒中患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在有效时间窗内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治疗AIS方法主要有:静脉药物溶栓、动脉溶栓、非支架机械取栓及支架机械取栓。过去,AIS早期治疗主  相似文献   

17.
郝若飞  王凤阁 《河北医药》2012,34(14):2162-2163
脑卒中是一种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又叫脑血管意外.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也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致残率较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是在3 h内溶栓治疗[1].因此,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溶栓治疗.脑卒中患者在治疗中需要溶栓治疗,需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及时调整用药,血小板数值与有无出血有直接联系.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发生率为 0.09%~0.21%[2].本文报告脑卒中患者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局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依据症状、体征演变过程分为:①完全性卒中: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较完全,发展较迅速,常于数小时内(6 h)达到高峰;②进展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逐渐加重,在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③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原则主要强调超早期治疗,由于进展性卒中开始症状、体征较轻,引不起患者的足够注意,待症状体征加重后,患者就诊时早已超过6 h失去了早期溶栓时间,双鸭山市人民医院2005-2007年以来共收治5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均>24 h,选择40例给予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年来5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发病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患者均有肢体和感觉运动障碍及其他脑神经(如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损伤,其中40例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展开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在发病后接受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在发病后未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6.2%。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血管介入治疗可促使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患者预后加以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rt-PA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与血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