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结合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在GUSS评估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GUSS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Rosenbek误吸程度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有效率、Rosenbek误吸程度1~4级发生率、GUSS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GUSS评估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在饮食过程中的误吸,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联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VST试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摄食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方案。记录2组患者1个月内的胃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相当,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χ2=9.490,P=0.002)。  结论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联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吞咽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吞咽能力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记录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85.76±4.01)分高于对照组(72.22±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WAL-QOL评分(68.13±7.34)分低于对照组(94.62±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手段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吞咽能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降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及误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21.05%(8/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5.26%(2/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进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70例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进式护理模式,比较2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洼田饮水实验(WTDWT)、吞咽功能分级(S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吸收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进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行常规护理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藤岛-郎吞咽疗效标准评估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饮水试验评分、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08例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和实验组(2020年1—12月住院)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比较两组误吸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误吸、反流、窒息、吸入性肺炎等总误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估分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患者吞咽评估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DHI量表中误吸症状、营养与呼吸功能受限、心理障碍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减少术后误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孙洁  李则衡  魏涛  黄颖  陈国芳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718-1721
目的 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X线吞咽造影检查评分(VFSS)、生活质量(SWAT-QO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营养状态(Hb、ALB、PAB)、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VFS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WAT-QOL、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ALB及PA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8%(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7%(P<0.05)。 结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梁冰莲  张敏  黄小清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39-124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0%、7.32%,低于对照组的31.71%、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S-QOL评分为(201.47±17.65)分,高于对照组的(182.03±1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能够提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徐艳 《吉林医学》2022,(1):266-268
目的:探讨早期评估与量化食物稠度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9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吞咽功能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早期评估与量化食物稠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呛咳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评估与量化食物稠度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04-107+111
目的探讨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前辅以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即先看吞咽动作视频10 min,然后再开始常规吞咽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吞咽康复不辅以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而采用看风景及建筑物视频10 min,再开始常规吞咽治疗。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每周5次,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及渗透-误吸评估(PAS)对脑卒中期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EAT-10评分(18.87±6.07)、FOIS评级(5.20±1.10)、PAS评级(2.43±1.07)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吞咽动作观察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Vitalstim治疗仪与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予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高达 16 0 %~ 6 0 4% [1,2 ] 。可造成水和其它营养成分摄入不足 ,易出现咽下性肺炎 ,甚至窒息。即使为轻度 ,对饮食、发音等也有不利影响。1 吞咽功能障碍的原因各种类型的脑卒中均可引起吞咽功能障碍 ,主要见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的球麻痹和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假性球麻痹。 30 %~ 40 %的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3 ] 。2 正常的吞咽过程与患者的主要障碍正常的吞咽过程可分为 3期。口腔期 (由口腔至咽入口处 )为随意运动 ;咽期 (由口咽到食管入…  相似文献   

14.
15.
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吞咽训练辅助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吞咽训练(包括冰刺激、舌肌运动、软鄂上抬运动、喉活动训练、面肌训练、进食训练),治疗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分别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治疗组饮水试验、RSST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wallowing difficulties after stro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swallowing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referred for speech pathology, and to determine the outcome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based on presenting symptoms ascertained from clinical bedside assessment.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ver a 12-month period (1988) in a 191-bed acute-care hospital. Data on referral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to the Speech Pathology Department and frequency of swallowing disorders were analysed, and showed a referral rate of 61%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with a 54% prevalence of swallowing disorders among referred patients. On discharge, 75.5% of patients who had exhibited swallowing disorders were on full oral die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仪联合酸冰刺激疗法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CI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NM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酸冰刺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情况、吞咽筛查量表(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评分和营养状况[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AT-1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TC、ALB、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CI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NMES联合酸冰刺激疗法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增加患者营养物质摄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75-78
目的探讨吞咽与认知功能联合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内科就诊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酌情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控制血糖和降血脂、拮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组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的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12周后吞咽和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藤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藤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OTCA评分和积木试验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LOTCA评分和积木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与认知功能联合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加快吞咽功能的提高与康复,减少或延缓其认知功能下降,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We describe an acut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n 16 homosexual men who presented with painful swallowing (odynophagia). Eleven men had a maculopapular rash and 3 had palatal ulcers. At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endoscopy), multiple discrete esophageal ulcers measuring 0.3 to 1.5 cm in diameter were observed. Electron microscopy of biopsy specimens taken from the ulcer margins in 8 men revealed viral particles 120 to 160 nm in diameter whose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re those of retroviruse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eroconversion was documented in 15 men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 3 men, HIV-1 was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2 men HIV-1 was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and in 1 man HIV-1 was isolated from tissue taken from the margins of the esophageal ulcers. These observations extend our knowledge of 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acute HIV infection syndromes and suggest that cells in the esophagus are a target for HIV-1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