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腰椎融合术一直以来是治疗严重退行性腰椎疾患的金标准,传统的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以及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7]。近些年来,随着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的发展,因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植骨面积大、融合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神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8-15]。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脊柱外科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虽然绝大多数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症状均可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但是仍有部分症状较为严重及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治疗。腰椎融合术目前已有约70年的发展史,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其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主要的治疗手段[1]。目前主要的腰椎融合术式有前路腰椎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轻度单节段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轻度...  相似文献   

4.
正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是治疗包括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侧凸等腰椎疾患最常用的手术方式。PLIF术后并发严重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虽然少见,却是致命的并发症。文献报道PLIF术后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0.022%~2.1%[1-4],但是其死亡率在8.5%~17.5%[3,5-8]。单节段PLIF术后早期严重肺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腰椎侧路椎体间融合术是否会减少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融合节段。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18 年 9 月,33 例在我院行微创矫形术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女 21 例,男 12 例,年龄 58~82 岁,平均 (72.8±4.5) 岁。9 例采用经腰大肌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24 例采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所有患者均采取分期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第一期从侧方植入 LLIF / OLIF 融合器,第二期从后路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或经 Wiltse 入路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在两次手术前后均使用 EOS 系统摄站立位脊柱全长 X 线片,应用 EOS 软件系统测量、评估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 (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 (pelvic tilt,PT),腰椎前凸角 (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垂直轴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以及冠状面 Cobb’s 角。并在第一期手术前后由一组资深医师评估、计划固定融合范围。在术前、第二期术后 3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本组随访时间 24~66 个月,平均 35.1 个月。第一期手术后,患者侧凸 Cobb’s 角较术前明显改善;LL、SVA、PT 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末次随访时腰痛 VAS 评分、ODI 也显著改善。LLIF / OLIF 术后需固定节段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有 51.5% 的患者 (17 / 33) 经评估可以缩短固定节段。结论腰椎侧路椎体间融合术可以改善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从而可能缩短固定融合的节段。  相似文献   

6.
##正## 轴式腰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是一种经皮、经骶骨前方入路到达L5S1椎间盘,进行腰骶椎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最早由Cragg等于2004年报道,他们在尾骨旁切开一个约2cm的切口,经皮放置一个套管针,套管针进入骶前直肠后间隙后,在双向透视引导下到达骶骨进针点(S1/2椎连接处);建立好贯穿骶前直肠后间隙的工作通道后,通过工作通道和骶骨骨性通道,完成L5/S1椎间盘髓核组织及软骨终板的切除、植骨融合材料的植入。最后置入1枚空心固定螺栓,从而完成L5椎体与S1椎体的沿L5椎体中轴线的中轴撑开固定及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技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方法 应用文献检索法检索国内外关于LLIF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参考我国现有的LLIF应用诊疗资料及规范,初步拟定包含概况,术前评估,LLIF在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行OLIF治疗的21例单节段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等感染指标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Bridwell植骨标准及末次随访时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0~25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手术时间170~280 min,平均(229.47±56.45) 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71.42±32.44) ml;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之间的临床疗效和对多裂肌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开放组),50例采用微创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微创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采用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22例(开放组12例;微创组10例)从MRI影像测量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萎缩分级。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267.82±174.33)ml、术后引流量为(188.34±153.18)ml,均明显低于开放组的(443.03±347.64)ml和(323.27±278.3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4)。微创组住院花费比开放组平均高1.5万元,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高于开放组的11.6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ΔVAS(VAS_(术前)-VAS_(末次随访))、ΔODI(ODI_(术前)-ODI_(末次随访))、JOA改善率分别为(4.49±1.61)分、(40.44±20.52)%、(59.73±24.74)%,微创组分别为(3.89±2.01)分、(37.81±23.02)%、(51.92±36.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多裂肌ΔCSA(CSA_(术前)-CSA_(末次随访))为(171.63±93.51)mm~2,微创组为(127.66±71.43)mm~2,两组多裂肌ΔCSA及末次随访萎缩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其临床疗效和对多裂肌的损伤并没有明显优于开放PLI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采用PELD共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63例,其中男137例,女126例;年龄60~84岁,平均70.5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18例,腰椎管狭窄症9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71例。患者均有中到重度的下腰痛,伴(或不伴)下肢麻痛、间歇性跛行;均行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腰椎间盘CT扫描以及腰椎MRI检查,术前通过一次或多次腰脊神经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所有患者诊断明确,至少保守治疗1个月无效。均在局麻及影像监视下行PELD。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共发生并发症及失败病例28例,发生率为10.64%。其中术后神经反应12例,3例行神经根封闭治疗后好转,9例行营养神经、消炎镇痛保守治疗后恢复。神经根损伤4例(包括1例合并硬脊膜损伤),均有肌力下降,经保守治疗3例恢复,1例合并硬脊膜损伤转为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1年肌力未恢复。硬脊膜破裂2例(包括1例合并有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无不适症状,保守治疗;1例合并神经根损伤,术后MRI证实脑脊液漏,转为PLIF手术,行腰大池引流,术后随访1年肌力未恢复。神经根周围血肿1例,术后MRI证实,再次PELD清除血肿。颅内高压症1例,术中昏迷,立即停止手术,予甲泼尼龙、甘露醇治疗后苏醒。复发4例,2例二次PELD术后好转;1例再行PELD、后路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两次手术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感染及间盘复发,再次行PELD清创、置管冲洗后好转。术后假性囊肿1例,MRI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后恢复。失败病例4例,术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均再次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恢复。结论 PELD对情况复杂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是较佳的选择,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认识其并发症及处置措施,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技术(TLIF)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方法自2000年以来应用TLIF技术完成各种腰椎手术214例,其中男146例,女68例;初次手术173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41例;上位椎间盘突出(胸12腰1、腰1-2、腰2-3)的65例,下位椎间盘突出(腰3-4、腰4-5、腰5骶1)的149例;应用早期枢法模的标准的TLIF钛网式双Cage进行操作78例,应用单Cage进行操作136例。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手术造成的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的症状,亦未出现脑脊液漏及对侧神经根的刺激症状,随访1年X线片及CT显示197例患者获得椎间融合,17例患者因出现椎间盘炎、植骨量吸收等因素出现骨融合欠佳,随访3年后前方形成骨桥,椎间融合器未见下沉现象。随访1至8年未出现断钉和断棒现象。症状缓解情况:依据Oswestry评分平均由术前的10±1分,术后1周为3±1分,1年复查时为1±1分。结论TLIF技术可适用于各节段的中央型或单侧包括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对无症状侧神经根的激惹和椎小关节的破坏,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可避免发生脊髓损伤,二次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防止经瘢痕区进入造成不必要的脑脊液漏和神经根损伤的现象,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下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滑脱椎体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滑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MRI证实滑脱椎体T:加权像及STIR序列高信号。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骨水泥的注入量。采用Taillard指数评估椎体滑脱程度及术后复位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腰痛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骨水泥的注入量平均(4.2±0.7)ml,手术时间平均为(167±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08±45)ml,腰痛VAS评分术后1年随访时改善为(4.6±0.2)分,术前Taillard指数平均为(17.6±1.8)%,术后为(8.2±1.3)%,滑脱复位率为53.4%;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骨水泥渗漏及神经血管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植骨均已融合,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下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滑脱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的应用增加了椎弓根螺钉把持力,彻底的减压及植骨融合改善了神经刺激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接受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矫形协会(JOA1评分及Nurcik分级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后路手术均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手术采用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或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次全切8例,单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7例,2个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0例。手术历时180~300min,平均245min。出血100—1600ml,平均505ml。术前JOA评分(9.34±2.40)分,术后(13.11±1.90)分,平均改善率为4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rcik分级,除1例术后仍为v级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提高。前路植骨均在术后4—9个月融合,未见假体移位、下沉;25例随访时进行了CT复查,未见后路再关门;30例术后进行了颈椎MRI检查,显示脊髓减压充分。术后发生吞咽时疼痛8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声音嘶哑1例,深静脉血栓1例,后路切口感染1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的系统性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 (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内镜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全内镜下腰椎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对几乎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都可以做到充分的减压,可以获得良好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但对于合并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或盘源性腰痛等需要腰椎融合的疾病,全内镜下手术仍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后路手术治疗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并用JOA改善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行后路手术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随访3.4年,影像学检查无钉棒松动、断裂,无术后继发性脊柱侧凸畸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分别为:(61.35±15.68)分、(26.21±16.32)分、(22.32±9.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JOA下腰痛评分为:(12.26±2.34)分、(15.28±2.32)分、(23.86±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优良率达88.3%。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适当矫形重建脊柱平衡,有利于提高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 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腰椎椎间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lO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采用腰椎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78例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6例,年龄41。69岁,平均为52.4岁。病程3个月至7年,平均38个月。病变节段:L3峡部裂3例,L4峡部裂28例,k峡部裂47例。按Meyerding分度:I度滑脱25例,II度滑脱47例,III度滑脱6例,滑移程度为(39.3±10.9)%。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18min,术中出血平均540ml。随访24~83个月,平均41个月。VAS评分术前为6.7±1.5、末次随访为1.7±1.3;ODI指数术前为(60.7±9.8)%、末次随访为(24.1±4.9)%;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移程度末次随访为(9.8±4.1)%,滑脱复位率为75.1%,2年融合率为97.4%。结论应用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实,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肿瘤手术喉返神经损伤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586甲状腺肿瘤病例。结果 9例出现一侧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为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应强调严格按照外科间隙解剖,细心操作、严密止血、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和变异,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否解剖喉返神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