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研究不但能够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还促进中西医的沟通和交流。现在,心肌梗死中医证型研究已开始逐步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在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型客观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心肌梗死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化和客观化。就近年来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以期能促进中医辨证诊治心肌梗死客观化研究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从病证相参和循证医学的新视角,采取问卷式调查与现代技术指标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律,使之规范化、客观化,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临床效率,方便辨证施治及临床疗效评价、总结.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证候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在病症结合基础上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现代西医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能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冠心病证候客观化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证的实质、寻找辨证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将传统宏观辨证与现代微观辨证有机结合是提高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和微观指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和临床疗效的提高都很重要。目前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和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多按指标升高的程度对各证型进行排序,各家结果不一致。建议采用"金标准"检查来选择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以提高研究设计质量,并参考相关国际规范来报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紫文  屠庆祝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79-1283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笔者通过查阅近15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证型相关类文献,观察CAG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下黏膜、焦虑抑郁、胃肠激素、炎症介质、蛋白质53(protein53,p53)、血液流变学、胃肠道消化吸收、细胞增殖基因、X线造影、细胞核DNA等方面详尽阐述近年来CAG各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归纳并总结CAG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指出目前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如:缺乏统一的CAG中医辨证分型、样本数量过少、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动态观察、研究深度不够等,认为应制定规范统一的中医辨证标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规范科研设计,加强动态和综合研究,进而更深入地探讨CAG中医证型的本质及规律,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 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证候表现复杂,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对高血压的干预和管理应着重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这也是开展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着眼于从宏观层面评价;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研究高血压的证候要素组成和组合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实用的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的评价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综合和系统效应,以表达和体现中药干预的"差异化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是中医学术思想特有的概念,是中医学认知疾病演变规律的核心。辨证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前提,是中医获取临床疗效的基础。因此,证的研究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故本课题在前期严格遵循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组织病理学进行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阐明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的相关性,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中医证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隐匿性、进展性传染病,其病情复杂,预后不佳,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开展了很多研究,包括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抑制病毒等多个方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研究对提升临床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标准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等问题。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干预应着重体现辨证论治的优势,这也是开展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着眼于从宏观层面评价;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要素组成和组合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评价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效应,以表达和体现中药干预的"差异化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喜  袁霭凤  宋军  闪增郁 《陕西中医》2019,(10):1483-1485
本文从数理统计法、文献整理法、德尔菲法等方面梳理、归纳失眠证候的研究方法,回顾目前失眠证候的研究现状,提出从病因病机方法学角度探讨失眠证候的观点,希望能以此为失眠中医证候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可视化,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失眠的临床辨证治疗水平及疗效评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方法。为推进中医学现代化发展,国内外学者在中医证候相关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中医辨证理论创新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是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然而,由于中医辨证理论的复杂性和抽象化,目前尚无能够完全符合中医辨证思维逻辑的分析方法。文章从对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合多学科、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多维计算机自适应试验的中医证候量化研究思路,探索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手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现状,从四诊信息采集、证候群特异性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以及证候辨证方法客观化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前提;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条件;方证结合和建立证候动物模型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复杂系统理论为辨证客观化提供新方法。证候客观化研究应当从中医整体性出发,多学科交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方法,抓住"辨证标准"这一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就有可能推动中医理论、临床疗效、证候本质研究的发展。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症状及证候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睡眠障碍。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因其证候的复杂性及诊断的局限性限制了临床疗效。本文从神经递质、免疫、电生理、胃肠道相关物质等多方面阐述失眠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梳理并分析当前已建立的失眠证候模型及建模方法,认为失眠证候物质基础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提出可根据睡眠—觉醒紊乱机制,利用系统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探讨失眠证候的物质基础,以提高临床辨证的精确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21-1423
中医四诊客观化是证候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而证候规范化、客观化是中医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于临床辨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多年来相关研究在诊断客观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提出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以增强中医辨证诊断客观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研究思路初步探讨,期望能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发展完善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诊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直观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为尽量减少中医辨证过程中的主观性、直觉性,提高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在辨证要素的权重分配上提出了"减权法",通过对各个证素权值的数量化计算,建立统一的辨证规范,以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本研究在中医证候量化和客观化研究方面进行了方法学上的有益探索,为中医证候的标准化、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对冠心病病证结合的深入研究,规范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诊断标准,揭示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确立疗效评价体系。在阐明方证对应理论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相关生物学基础,推广应用先后形成的相关量表和临床指南,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形成转化成果的新辨证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心悸为临床极常见症状,见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目前心律失常的证候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其客观化、标准化研究进行了探索。证候研究是开展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关键环节,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系疾病的研究。本文从室性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证候分布以及辨证指标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深层研究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并对A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AD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虚证可见肾虚、心虚,实证可见痰浊、血瘀等。以标准规范的证候要素为基础,具有中医特色的AD诊断标准及证候量表已使用于临床。AD的生物学研究可为中医证候微观辨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有机结合,进而制定出与AD整个病理发展过程相适应的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常见病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不规范和不统一,是制约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与新药研制水平、临床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要系统总结各病的治疗规律,不断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提高临床疗效,前提是从中医角度对西医各病种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阶段及其演变规律有明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而“审症(证)求因”是中医临床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认识各种西医疾病的主要证候及其主症。主要证候转化规律,并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