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实施心电图、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检测,依据诊断结果,为其制定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两联抗凝治疗,观察组应用三联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高于治疗前,EtnT、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APTT高于对照组,EtnT、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准确的病况诊断,然后依据诊断情况,实施对症治疗,能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均应用血管造影、运动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行危险性分级;通过计算机将其平均分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病情的危险程度,同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尽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师将地西泮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70例UA/NSTEMI确诊病患,对其进行随机分组,Ⅰ组81例,依据最新用药指南施治,Ⅱ组89例,以Ⅰ组为基础,另以地西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48h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指标变化,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或者地西泮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8h后,Ⅰ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6.42%(70/81)、72.84%(59/81),Ⅱ组分别为98.88%(88/89)、86.52%(77/89),相对应比较,均为Ⅱ组高于Ⅰ组,P<0.05。Ⅰ组中5例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6.17%,Ⅱ组中1例发生,发生率1.12%,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中3例出现轻度嗜睡症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地西泮配合常规用药,对UA/NSTEMI病患进行急诊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新 《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5):36-37
目的对比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272例,分为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和早期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和再次介入治疗率或血管搭桥术,以及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住院率方面同药物保守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它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病理解剖学改变、心电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均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不尽相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以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为表现的非ST段抬高ACS.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56例急性非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缺血、抗凝、强化抗血小板及强化调血脂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并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结果 治愈49例(87.50%),好转6例(10.71%),死亡1例(1.79%).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随访6个月,出现心绞痛5例,再梗死2例,猝死1例.结论 NSTEMI早期症状轻、预后好、住院病死率较低.但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率和远期病死率高.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强化调血脂治疗可降低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恶化住院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应常规应用.中、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冠脉狭窄情况,必要时介入治疗,以防止再梗死及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病之首位,近年来将其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脏缺血性猝死。本研究对NSTEMI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特点,以便对临床诊治NSTEMI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华县人民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的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统计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数据。结果 23例中低危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及血糖,扩冠,护心等治疗),均有效控制住了病情;25例高危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3例死亡,其余均正常出院,就不同程度NSTEMI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及死亡发生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显效30例,占50%;有效21例,占35%;无效9例,占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时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状况和对血脂、白细胞数量及内外源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4例中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5粒,每日3次,28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7d、14d、28d的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采.结果 两组在7d、14d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28d时有明显差异.结论 长期应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陈才顺 《临床医药实践》2009,(2Z):1374-1375
<正>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30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14.
李昌  林琍  宗文霞 《中国药业》2009,18(7):41-4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min)30min,维持量0.1μg/(kg·min)48h],比较两组48h和3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8h及30d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h:2.04%对16.33%;30d:6.12%对30.61%。P〈0.01);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实践指南工作组最近更新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的治疗指南,其中之一为:新药替卡格雷(ticagrelor)可与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普拉格雷(prasugrel)等用于UA/NSTEM治疗.  相似文献   

16.
辅助性抗凝治疗可降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发梗死和死亡的风险。首个被评估用于此种适应证的抗凝药物——普通肝素(UFH),由于大多不经肾脏清除,且具有半衰期短,抗凝作用可逆转以及临床医师对该药较为熟悉等特点,一直被临床应用。但患者对UFH的抗凝反应不可预测,且患者必须接受凝血监测.达到抗凝疗效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这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UFH在未能达到抗凝效果时,可使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的85例NSTEMI及11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对高危因素、并发症、预后、心肌酶峰值、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STEMⅠ组糖尿病、高脂血症、梗死后心绞痛、半年内再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STEMⅠ组,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STEMⅠ组(P< 0.05);NSTEMⅠ组肌钙蛋白T、心肌酶峰值低于STEMⅠ组(P< 0.05);NSTEMⅠ组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NSTEMⅠ组,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Ⅰ组(P< 0.05).结论 NSTEMI具有良好的近期预后,但远期预后有可能较STEMI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B型钠尿肽(BNP)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60例疑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0.15μg/L 3倍参考值判定NSTEMI病情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80例确诊为NSTEMI,经c Tn I>0.15μg/L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诊断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阈值标准为BNP>100 ng/L疑为NSTEMI的特异性为60.21%,灵敏性为81.93%,ROC曲线面积0.807。结论 BNP在NSTEMI诊断中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同时能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NSTE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欣维宁(国产替罗非斑)治疗ST抬高心肌梗塞(STEMI)的有效性与不良反应。方法:入选24例STEMI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再流(no-flow)以及慢血流(slow-flow)的患者,年龄分布为45~81岁,中位年龄61.3岁;男15例,女9例。梗塞相关血管分别为右冠8支,前降支10支,回旋支6支。术中给予冠脉内注射欣维宁10μg/kg导管内注入,10min注射完毕。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全部存活,术中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恢复TIMI3级18例,TIMI2级6例,治愈率及好转率分别为75%和25%。术后12h血小板计数下降至70×109/L停用欣维宁3例,穿刺部位血肿及牙龈出血各2例。1例上消化道出血,无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冠脉内注射欣维宁能改善无再流及慢血流情况,部分病例出现出血并发症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