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验案,介绍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证体会。包括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盆腔炎太阳太阴合病、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太阳蓄血证、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阳明腑实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少阳太阴同病、真武汤加减治疗少阴寒化证、猪苓汤治疗少阴热化证、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厥阴寒热错杂证。认为六经辨证体系指导盆腔炎的治疗较脏腑辨证更能应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叶新翠  李宏 《光明中医》2016,(19):2873-2875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不寐治疗,疗效甚佳。文中列举防风通圣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乌梅丸、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3则以佐证。案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使阴阳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相似文献   

3.
通过2个耳鼻喉科疑难病案,一例急喉痹案,辨为太阳阳明合病,以表里双解法之葛根汤合小承气汤治愈;一例头面发热案,辨为少阳阳明合病,以养阴透热法之小柴胡合青蒿鳖甲汤治愈。从个案角度深入分析其治疗机理,探讨六经病证发展变化过程,为选择合适方药提供理论依据。从经络循行和六经辨证关系,揭示六经辨证的实质,从而得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将检验理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志刚教授从六经辨治咳嗽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咳嗽的病因病机从开阖枢角度可分为太阳开机不利,太阴开机不利,少阴枢机不利,少阳枢机不利。其中太阳咳嗽多为太阳开机不利,治当小青龙汤助太阳以祛其邪;少阳咳嗽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小柴胡汤调和枢机;阳明咳嗽多为阳明肃降不及,治当厚朴大黄汤开实破结;太阴咳嗽多因坤土开机不利,治当小建中汤以开太阴,引阳入阴;少阴咳嗽多为肾水不足,肾不纳气,治当附子汤补肾纳气;厥阴咳嗽多为疏泄失职,阳郁于里,治当四逆散以冲和调达内郁之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主要以腹痛及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可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三阳经辨证多以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或少阳病及阳明经证为多见,临床多以葛根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等加减治疗.三阴经辨证中太阴、少阴、厥阴病均常见,临床多用理中汤、四逆散、乌梅丸或泻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学习丁甘仁医案,梳理其运用六经辨治湿温病的经验,归纳出其治疗湿温的三大特点:其一,不拘泥湿温病只限于阳明、太阴二经,而是将其扩大到六经范畴。先辨病位,再定方药,擅用合方。真正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次,重视少阳、厥阴经的枢机作用,善用柴胡运转枢机。第三,经方和时方并用,经方为主,在经方基础上加用芳化、苦燥、淡渗、疏达之品以助化湿。  相似文献   

7.
喻培勋  姬晓花  刘静  王刚 《河南中医》2020,40(4):497-499
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温病亦属其中,六经辨证亦可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各期的治疗中。预防期,以调节阴阳平衡,祛除湿邪为主,方用桂枝汤加茯苓、白术。素体痰湿较重者,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初期,病主在太阳或太阴。病在太阳,依证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大青龙汤加减、桔梗汤等。病在太阴,方用理中汤加减。若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减。若太阳、少阴合病,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中期,病主在少阳或阳明。病在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病在阳明,依证选用白虎汤加减、小承气汤加减等。若少阳、阳明合病,方用大柴胡汤加减。若太阳、太阴合病,依证选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陷胸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等。若阳明、少阴合病,方用猪苓汤加减。极期,病主在阳明、少阴或厥阴。阳气暴脱证,可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气阴两虚证,可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病在阳明,方用大承气汤加减。病在少阴,方用真武汤加减。病在厥阴,方用乌梅丸加减。恢复期,病主在阳明或太阴。病在阳明,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病在太阴,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运用六经辨证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然疾病之传变方式多样,不可一概而论,辨证施治仍为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六经辨证结合针灸、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颇见功效。今兹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 ,以供参考。病案中有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少阴太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太阴病等 ,以合病为多。临床体会有四 :(一 )《伤寒论》是疾病总论 ,其诊病方法是六经辨证 ,所以六经辨证能合百病。 (二 )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既是六经辨证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又是六经辨证系统的最高成就。 (三 )腹诊法 ,言之有征 ,验之不忒 ,颇具操作性 ,对辨认方证有重要意义。(四 )内治外治紧密结合 ,是整体性治疗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 ,再结合针灸、正脊等外治法 ,常获意外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阖枢"理论大意是"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首见于《黄帝内经》。"太阴为开"中的"太阴"指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该理论已成为解析六经阴阳的一种学说。脏腑痹病亦首次出现在《素问·痹论》,肺痹属脏腑痹病之一。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名家,从《临证指南医案·肺痹》一章探讨叶天士对于"肺为开"的认识,及利用"开阖枢"理论治疗肺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六经辨证结合针灸、正脊治疗腰椎赣肋出症,频见功效。令慈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以供参考。病案中有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少阴太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太阴病等,以合病为多。临床体会有四:(一)《伤寒论》是疾病总论,其诊病方法是六经辨证,所以六经辨证能合百病。(二)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既是六经辨证的基本要素和原则,又是穴经辨证系统的最高成就。(三)腹诊法,言之有征,验之不忒,颇具操作性,对辨证方证有重要意义。(四)内治外治紧密结合,是整体性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再结合针灸、正脊等外治法,常获意外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名方之一,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其配伍巧妙,药效卓著,一直应用于临床各科,病机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根据朱翠玲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伴阳明腑实病机的心系疾病,运用大柴胡汤化裁能取得较好疗效。临证中,朱翠玲教授认为运用大柴胡汤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证,大柴胡汤体质。心系疾病常常病情复杂或虚实夹杂,然大柴胡汤具有轻下之功不可久用以防伤正,故要随时关注患者病情进展,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2.
章浩军主任医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多属中医"吐酸"范畴,可从六经辨治,将其分为"太阴厥阴寒证""阳明少阳热证"两大证,运用经方并结合外治法治疗,临床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之说入手,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与盆腔炎性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相结合,初步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六经证治规律。急性盆腔炎以三阳证为主,极少见三阴证,三阳证中以少阳证最常见,亦常出现太阳少阳合病证及少阳阳明合病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三阴证为主,未见三阳证,常见厥阴证、少阴证、太阴证,因正气虚弱,亦可见太阴少阴合病证、太阴厥阴合病证。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为就近祛邪,通过脏腑在人体的开窍来祛除邪气。在表以汗法解之;在里则以温法或下法治之;在半表半里则以和法治之。循经论治,简单易行,重视邪气的不同,重在除湿。  相似文献   

14.
少阳病的证治是《伤寒论》的难点,各家看法不一,这里简要谈谈少阳病证的本质和有关柴胡汤类方的运用特点。少阳病的提纲问题《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少阳为枢”,枢者,枢机之称,少阳经脉循胁肋,位居太阳、阳明之间。仲景立少阳辨病仍然继承这一思想。从病期的变化部位来讲,是半表半里,外开是太阳,内阖则为阳明。六经各有提纲,少阳病证提纲为何?历来各说不一,如柯韵伯说是:“口苦、咽干、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典型病案分析,辨为阳明少阳合病,以泄下热结的大柴胡汤治愈;辨为阳明少阴合病,以寒热平调的半夏泻心汤治愈;辨为厥阴病,以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愈;辨为少阴太阴合病,以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治愈;黄适教授从病案角度探讨从六经辨证的发展过程及机理,先辨六经,后辨方证,凭脉开方,方证相合,注重以脉学指导用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局部与整体结合,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谢红东  蔡力 《环球中医药》2020,13(8):1422-1424
胡希恕先生是近代著名经方临床大家,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正本清源,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执简奴繁的作用。笔者有幸跟随胡老高足冯世纶教授学习,得以了解和掌握胡老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本文笔者分别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病,破格救心汤加逆气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桂枝汤加附子黄芪治疗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白虎桂枝加人参汤治疗阳明厥阴合病。通过5例不同临床病案,笔者探讨运用先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六经,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之八纲,再辨方证的方法,即应用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治疗杂病畏寒怕冷体悟。  相似文献   

17.
<正> 3 调理开合与六经病的治疗有关开合与六经病的治疗关系,前人有过不少论述,如清代名医陈修园说:“《内经》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此数语为审证施治之大关键。”今人危氏则更加明确地指出:“《伤寒》六经病乃是六经正常‘开合枢’作用障碍的结果,因此可以认  相似文献   

18.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 《光明中医》2016,(19):2777-2781
阳不交阴,则夜不成寐。《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也。"其中阳明不能阖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影响阳明不能阖的原因有太阳、太阴开机的不佳,少阳、少阴枢机的不利,厥阴、阳明的不能阖。现根据顾植山老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田雨青主任临床中善用经方辨证治疗中风病,运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四妙勇安汤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型脑出血合并下肢血栓;大柴胡加桃仁牡丹皮苏木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型急性脑梗死假性球麻痹;葛根汤、真武汤、半夏厚朴汤合白术附子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夹痰型脑干梗死。运用经方治疗中风,可缩短病程,加速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0.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