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果槲寄生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白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揭示了其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桦树茸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以期为桦树茸在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上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桦树茸生物活性广泛,具有抗病毒、抗炎、抑菌、抗凋亡、生发、止咳化痰、抗衰老、抗疲劳、保肝的功效。三萜类、甾体类、多酚类、芳香类及多糖类化合物等作为其有效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清除自由基、降低血糖、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茜  韦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32-2234
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几种特色壮药的药理、毒性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壮药,研制新的特色药,弘扬民族医药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茜  韦松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32-2234
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几种特色壮药的药理、毒性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壮药,研制新的特色药,弘扬民族医药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超  樊巧玲 《中医杂志》2012,53(10):890-892
针对“十八反”中涉及的相反药对的药理毒理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6.
黄独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块茎,其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其毒副作用也屡见报道。为给临床用药和后继开发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独的药理、毒理以及减毒增效配伍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川乌毒理与药理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味苦、辛,大热,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行瘀止痛[1].研究表明川乌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因其毒性大,临床上常因用药不当而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现代对川乌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以下仅从川乌的毒性毒理、药效药理现代两个方面论述近十年新的实验研究进展和动态,旨为川乌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更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川乌毒性毒理的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8.
综述吴茱萸药理研究进展,目前,已经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吴茱萸生物碱、柠檬苦素、黄酮、氨基酸、甾体和脂肪酸等100多种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红参作为人参的主要炮制品,炮制方法不同,对红参中皂苷、多糖、AFG含量均有影响;红参中含有不同于鲜参和生晒参的独特成分,具有抗糖尿病、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抗疲劳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槟榔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东林  王小莹  杨冰  张晗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273-2275
该文综述了槟榔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槟榔对多种寄生虫都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能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许兰氏黄癣菌、流感病毒。嚼食槟榔可使口腔黏膜纤维化,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且有生殖和神经系统毒性。中药槟榔饮片配伍使用未见有不良反应报道。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的临床药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治国  赵维征 《陕西中医》2009,30(6):727-728
银杏叶是传统中药,具有益气敛肺,化湿活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和改善心脑循环等作用。近年欧美国家已将银杏叶提取物作为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作用,具有降血脂、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抗炎、抗过敏作用。随着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深入研究,其各种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银杏已有600多年的药用历史。历代中医药文献大多认为银杏有毒或有小毒。大量的临床试验均表明银杏类制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多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自发性出血、癫痫发作等多散见于个案报道。虽然动物毒理学试验发现银杏类制剂具有致癌性,细胞毒理学试验发现某些黄酮苷类如槲皮素、山柰酚具有基因毒性,但大量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尚未发现银杏类制剂或其中的成分与癌症具有相关性。与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精神神经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联用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的不良反应。企业应发挥不良反应监测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药物上市后安全性证据体。本文对银杏类制剂的安全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此类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银杏叶提取物防治老年性聋的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银杏叶的有效成分,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老年性聋相关靶点基因,微生信对基因本体论(GO)、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功能富集,Cytoscape3.8.2构建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D-半乳糖诱导SD大鼠制备老年性聋的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10、20、30 mg·kg-1)的银杏叶提取物,运用免疫荧光染色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螺旋神经节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结果 GO富集主要涉及细胞衰老、过氧化物酶成分、氧化还原酶的活性等;KEGG富集相关性较高的通路包括细胞凋亡通路和氧化应激相关的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与凋亡相关的靶点基因包括:Bcl-2、Bax、AKT1、TNF等;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靶点基因涉及到:GSTP1、GSTM1等。动物实验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可减轻毛细胞丢失,降低螺旋神经节细胞及线粒体损伤,提高GST、T-SOD含量,降低MDA含量,上调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下调Bax表达。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Bcl-2/Bax通路减轻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和毛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来延缓老年性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复方银杏叶片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银杏叶片对大鼠长期毒性影响。方法复方银杏叶片88.44,17.69 mg/kg(为临床日剂量的50倍和10倍)给大鼠连续灌服13周,停药2周,分别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复方银杏叶片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复方银杏叶片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推论临床拟用剂量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的精制工艺。方法:以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3-4)正交试验,探索乙醇提取最佳工艺。结果:采用5倍量90%(v/v)浓度的乙醇回流2h,提取4次;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5~75℃)后,静置8h,去除相应杂质(叶绿素、树脂);使用DA201大孔吸附树脂,750.4(v/v)乙醇作为洗脱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再用0.2%活性炭80℃保温30min,除去银杏酸。结论i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宜进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银杏总黄酮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中总黄酮在大鼠胃肠道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循环装置,以银杏总黄酮为考察指标,采用UV法和HPLC法检测总黄酮和酚红在大鼠在体胃、肠循环的含量。结果:大鼠在体肠回流吸收实验3h后,供试品在小肠上部的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吸收较好的部位在中上部,但与全肠比亦较差。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按照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依次降低;在总黄酮浓度1mg/mL、2mg/mL、3mg/mL范围内药物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没有吸收饱和现象发生。而吸收速度常数基本不变,表明银杏总黄酮的吸收是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制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增加动脉血流量,效果良好。运用分析化学、植物化学与药理学对银杏叶制剂进一步研究,将银杏叶中有效成分高效提取与分离,研发新型银杏叶产品,为各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基于此回顾性分析银杏叶制剂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洁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1):1678-1680
目的:探讨银杏叶萃取物治疗耳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耳鸣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5 mg·d-1盐酸氟桂利嗪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对照组加用10 mg维生素B6,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银杏叶萃取物56.7 mg·d-1加用治疗,每天3次,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疗效、耳鸣响度评分( TVL)、焦虑倾向评分( SAS)、耳鸣残疾评分(TH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1周、2个月TVL、SAS及THI得分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1周与2个月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4/28),观察组为12.00%(3/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银杏叶萃取物治疗耳鸣疗效显著,耳鸣响度、焦虑情绪及耳鸣致残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HPLC-ELSD法测定银杏叶胶囊中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Kromasil,4.6×250mm,5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LSD雾化温度为50℃,载气N2流速为1.2L/Min.结果:测得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分别在2.18 μg-16.35 μg、2.10 μg-15.60v-g、0.59 μg-8.85 μg、0.73 μg-9.90 μg线性关系良好;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8%、97.68%、98.34%、99.52%.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分离效果好;本方法可用于银杏叶胶囊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银杏甲素的抗过敏药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银杏甲素进行了抗过敏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甲素20mg/kg和40mg/kg能阻止过敏介质释放及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并能直接拮抗过敏介质引起的豚鼠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