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高流行区,HBV 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乙肝肝硬化是 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在中国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恶性程 度高,病情进展快,大多数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丧失根治性治疗时机, 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索拉非尼的临床应用使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延 长患者生存时间,开创了晚期肝癌的靶向治疗时代。文章从索拉非尼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处理、HBV 相关原发性 肝癌的内科综合治疗进展,以及笔者近年来应用以索拉非尼为核心的内科综合治疗手段治疗HBV 相关中晚期肝癌 的临床体会等几个方面,对索拉非尼在乙肝相关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华消化杂志》2022,(5):321-327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预测评分(PAGE-B)和改良肝细胞癌预测评分(mPAGE-B)预测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经NA治疗的707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比较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m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白蛋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 并对mPAGE-B和PAGE-B进行风险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Mann-WhitneyU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7例患者年龄为(46.7±12.2)岁, 其中男567例(80.2%)、女140例(19.8%);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56.4%(399/707);PAGE-B...  相似文献   

3.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和分析。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基因型占24.29%%,BC基因型占5.71%。HCC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HCC(40~50)岁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中B基因型分别占16.67%、28.57%;C基因型分别占83.33%、68.57%,两年龄组患者B、c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CB、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HBeAb阳性率、e系统(HBeAgHBeAb)阴性率及HBVDN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南京地区HBV相关HCC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少量为BC混合型。HCC患者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HCCB、C基因型患者的HBeAg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HBV持续感染不仅能引起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最终还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近年来发现,肝外细胞,尤其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的存在和复制是导致机体HBV长期感染的重要原因[1-2].目前,虽然针对HBV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HBV相关HCC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警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以往研究认为,HBV相关HCC的发生主要是HBV基因片段整合后,X基因过度表达;而HCC与肝外组织,尤其是PBMC中HBV的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以PBMC中HBV DNA检测为主,然而,PBMC中HBV DNA的检测不能准确区分HBV是在PBMC中存在还是在其细胞内复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剪接特异性蛋白(HBSP)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HBV感染肝脏疾病患者152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CHBC)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2例、肝硬化(LC)患者38例、HCC患者32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SP水平,荧光定量法检...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HBV感染是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但HBV的致癌机制至今不甚清楚.近年研究显示,HBV前S区缺失突变与肝病进展相关[1-2].本研究采用PCR测序法调查HBV相关肝癌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区缺失突变频率,探讨前S区缺失突变与HBV相关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中IKKi蛋白在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肝硬化相关HCC IKKi蛋白表达,同一病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HCC IKKi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IKKi在HCC与癌旁肝硬化组织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性(P=0.016),IKKi在癌周肝硬化组织表达强度明显强于HCC;(2)IKKi在HCC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即IKKi表达水平越低,HCC分化程度越低(P=0.019,r=0.278);与肿瘤直径呈负相关,即IKKi表达水平越低,肿瘤体积越大(P=0.011,r=-0.311);(3)IKKi在HCC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P=0.034,r=0.261)、Child-Pugh分级(P=0.046,r=0.246)、乙型肝炎家族史(P=0.017,r=0.292)呈正相关.结论:IKKi在HCC表达下调提示IKKi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CC的发生中可能起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希腊雅典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原发性肝癌(HCC)起源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作者用酶联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主要发生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之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密切相关。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兴起的诊断和治疗复杂疾病的理想模式,特别是对于 一种疾病有多器官损害表现,或一种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的疾病帮助更大。本期专题笔谈“HBV 相关HCC 的多学 科合作诊断与治疗”将从内科医生在HCC 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作用、HCC 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BV 相关HCC 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及与预后关系、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 的临床分析等方面进行系列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为进一步揭示HBV相关HCC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GSE55092、GSE121248两个数据集,采用R语言筛选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绘制可视化火山图。对DEGs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 3.9.0开源平台中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和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DEGs。利用UALCAN和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中临床样本数据对筛选出的核心DEGs进行差异表达和生存分析验证。结果 从GSE55092数据集和GSE121248数据集中分别筛选出1 148个和686个DEGs,其中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703个和477个、上调表达基因分别为445个和209个;两个数据集共筛选出557个共同表达的DEGs,其中下调表达基因384个、上调表达基因173个。G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氧化还原、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已建立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模型(REACH-B评分模型及CU-HCC评分模型). 方法 收集2004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初次人院、HBsAg阳性超过半年的患者,分为病例组(肝癌组)和对照组(非肝癌组),回顾性收集3年前及5年前相关指标,进行评分评估.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627例患者纳入3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REACH-B评分模型验证,其中病例组151例,对照组476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3年肝癌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8,敏感度为73.00%,特异度为78.70%.男性并ALT≥45 U/L患者应用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肝细胞癌发生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敏感度为87.09%,特异度为83.86%.共159例患者纳入5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REACH-B评分模型及CU-HCC评分模型验证,其中病例组65例,对照组94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5年肝癌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9,敏感度为73.60%,特异度为75.43%.CU-HCC评分模型预测5年肝癌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6,敏感度为78.40%,特异度为77.40%. 结论 REACH-B评分模型和CU-HCC评分模型均可适用本地区人群;男性并ALT≥45 U/L患者应用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龙云铸  范学工  李宁  黄宇琨 《肝脏》2004,9(4):238-24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与肝硬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结果经肝细胞癌绀织与癌周组织的差异对比分析,共发现有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35个蛋白质点,14个差异蛋白质点得到了初步鉴定,其中5个蛋白质既往文献中曾报道其与肝细胞癌变相关。结论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蛋白质组与肝硬化组织蛋白质组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研究中初步鉴定的差异蛋白质,可能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癌变机制、肿瘤标记和治疗靶标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BV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HBV X基因及其产物X蛋白、核心启动子突变、前S2区突变、剪接特异性蛋白等均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示光  江家骥  朱月永  刘景丰  郑琦 《肝脏》2009,14(3):194-19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相关性的病毒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RFLP法或测序法测定回顾性随机配对的124例HBsAg阳性HCC患者和12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比较HCC患者中不同HBV基因型的临床资料;检测HBV的HBx、Enh2与Bcp基因序列的变异.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B型占62.1%,C型占37.9%,HCC患者中基因B型占41.5%,C型占58.5%,未见其他基因型.基因B、C型的HCC患者平均年龄均在50岁左右.在≤35岁的HCC患者,感染的HBV以B型为主;在36~50岁组中, C型比例明显大于B型;而在50岁以上组中二者无明显差别.感染HBV基因B型HCC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C型[分别为(56.3±79.5)μmol/L和(23.7±18.3) μmol/L,P=0.015];感染C型者HBeAg阳性率高于B型(分别为34.1%和9.74%,P=0.024);所有发生肝外转移的HCC患者的HBV基因型均为B型.在整个HBx、Enh2与Bcp区,基因B、C型HBV株氨基酸水平变异无明显差别.70.0%基因B型和96.2%C型HBV株发生nt1762/1764的双位点变异.此外,在反式激活区和增强子II区,B型HBV的基因变异明显,C型HBV株共有64个氨基酸发生热点变异,而B型HBV株仅有23个氨基酸发生热点变异.结论 福建省HCC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HBV株在反式激活区的基因变异较大,这可能与感染C型HBV株者更易发生HCC有关.感染基因B型HBV的HCC患者较易发生肝外转移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HBV DNA阳性,这些患者还处在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HCC)的危险中,只有抗病毒治疗,即清除或持续抑制HBV,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肝脏切除术是肝细胞癌(HCC)根治的主要方法。最近几年,由于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改进,所以HCC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已经达到了50%。然而,HCC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仍然很高,在大多数研究的文献中5年复发率〉70%,肿瘤复发是长期生存的主要限制因素。HCC切除术后大多数的再发性瘤出现在肝脏的剩余部分,由肝内转移灶引起或形成多中心肝癌。许多研究已经阐明肿瘤因素与肿瘤复发的高危险具有相关性,例如显微镜下静脉的侵袭是转移复发危险的预测因素。大多数的HCC与HBV或HCV感染相关。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了解HCC切除术后病人病毒状态的长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4):787-791
早期肝细胞癌(eHCC)病理诊断标准已建立并于2009年更新,但目前国内外均未确定eHCC影像学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和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国内10余省市40多名专家共同努力形成本共识,旨在为相关专业医生诊断eHCC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P^53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HBsAg,HBcAg以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癌灶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26.7%(12/45),癌旁肝组织无1例P^53蛋白阳性,P^53蛋白表达与HBsAg无明显关系,而与肝癌发生年龄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提示P^53基因突变与HBV相关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而多数肝癌组织无并P^53基因突变又进一步提示肝癌发生尚涉及其它复杂机制,此外P6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35例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45例)和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具体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抗病毒治疗、HBV DNA、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脾脏厚度、门静脉癌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门脉高压性胃病、腹水、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HBV相关肝细胞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出血组与对照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77.8%vs 66.7%)和PLT计数(中位数:147.87×10~9/L vs 148.51×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6,P=0.183;U=2009.500,P=0.942)。出血组患者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1.47±6.64)g/L vs(36.24±7.04)g/L],PT显著长于对照组(中位数:17.85 s vs 16.91 s),脾脏厚度较对照组增厚[(47.98±10.93)mm vs(43.71±11.4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7,P 0.001;U=221.500,P 0.001;t=2.072,P=0.040)。出血组患者门静脉癌栓(73.3%vs 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1.1%vs 46.7%)、红色征阳性(42.2%vs 6.7%)、门脉高压性胃病(48.9%vs 12.2%)、腹水(77.8%vs 44.4%)、腹膜炎(55.6%vs 22.2%)、肝性脑病(17.8%vs 3.3%)和肝肾综合征(17.8%vs2.2%)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ALB(OR=0.912,95%CI:0.852~0.977,P=0.008)、红色征(OR=8.551,95%CI:2.808~26.036,P 0.001)、门静脉癌栓(OR=4.368,95%CI:1.761~10.834,P=0.001)、腹膜炎(OR=4.135,95%CI:1.877~9.10~9,P 0.001)和肝性脑病(OR=5.466,95%CI:1.282~23.313,P=0.022)是HBV相关肝细胞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ALB为保护性因素,红色征为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5%vs 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9,P 0.001)。出血组中病死者和生存者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1±5.73)g/L vs(31.84±7.59)g/L;t=-0.366,P=0.716],对照组中病死者和生存者ALB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32.56 g/L vs 36.70 g/L;U=256.500,P=0.065)。出血组和对照组患者仅合并红色征(0%vs 0%)、门静脉癌栓(3.0%vs 11.1%)、腹膜炎(8.0%vs 5.0%)及肝性脑病(12.5%vs 0%)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红色征、门静脉癌栓、腹膜炎和肝性脑病是HBV相关肝细胞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CC)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是中国HCC 的主要病因,高病 毒载量是HCC 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有资料显示,在HCC 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 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存质量,显著改善HBV 相关性HCC 患者的 预后。推荐对HBV DNA 阳性及HBV DNA 阴性但拟接受抗肿瘤治疗的HCC 患者均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优先 选用强效、低耐药的口服核苷( 酸) 类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