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搜集我院1980年~1992年收治周围神经鞘瘤21例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瘤多发于四肢,较少发生于颈部。本组年龄20岁~加岁,男14例,女7例。病期为2个月~22年,21例全部手术切除。20例随访1年~13年,效果满意,1例复发。结论:在周围神经鞘瘤切除术中,防止神经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软组织肉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张湘茹  孙燕 《癌症进展》2005,3(4):332-337,352
软组织肉瘤(STS)是一种来源广泛、组织学各异、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的基础依赖于光镜下的形态表现,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是其病理诊断的有益补充,结合临床如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等,以综合判断从而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主要方式,辅助放疗能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现代治疗软组织肉瘤,尤其病灶位于四肢者,崇尚综合治疗.辅助化疗的作用仍有争议,但有Meta分析证实辅助化疗能提高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特别是位于四肢者.化疗对晚期STS有一定作用,以ADM、IFO为主的强化治疗能产生较好的疗效,但选择标准更为严格.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是改善STS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通常发生于女性生殖道和胃肠道的恶性肿瘤,极少数发生于腹膜后腔和腹腔.平滑肌肉瘤也发生于软组织,占所有恶性软组织肿瘤的5%﹪~10%﹪[1],占新确诊的骨与软组织肉瘤的14%﹪[2],相比之下,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罕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3岁;后路单纯开窗减压+Coflex固定15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Coflex固定25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行腰椎MRI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3.88±16.34和5.94±1.39降至末次随访的14.63±6.84和1.13±0.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活动度8.32±3.56,术后3.64±2.7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明显提升(P<0.05),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指数逐渐下降,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例行单节段减压、椎间盘切除+Coflex固定患者术后6个月内原有症状加重,MRI检查提示有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率7%;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有再突出风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术后指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一生中80%的人在一定时期内受到腰痛困扰。腰痛的年发病率为5%~20%,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然而,90%慢性腰痛患者的具体原因不能明确。椎间盘源性疼痛是最常见的慢性腰痛,约占39%。椎间盘造影被认为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金标准,但其可靠性仍受到质疑。此外,除存在假阳性、感染、神经损伤等问题,还会进一步加速椎间盘退变。因此,寻求一种无创的、精确的判断腰痛原因的方法,成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为腰痛诊断带来极大帮助,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现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柱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痛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随着脊柱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成功率虽然,已经接近100%,而临床症状改善率却未能达到相应满意的程度。腰椎行融合术后,长期随访发现的邻近节段退变也令外科医生感到棘手。而比较年轻的患者,完全融合术将明显影响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思考一种新的非融合方法即动力性固定(dynamic fixation)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外很多学者已经针对动力性固定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中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腰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管减压环状融合内固定术对矢状面失平衡的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42名LASD大于 3 5mm的腰椎滑脱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2 2名患者行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另外 2 0名患者行椎管减压环状融合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终末的LASD、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分别加以比较 ,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率、融合率、下腰痛以及下肢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环状融合内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2 0个月 ,后外侧融合内固定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2 3个月。两种手术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恢复率分别为 74 3 4%和 72 2 8%。但是后外侧融合内固定组患者的下腰痛评分较高 (P <0 0 1 )植融合率也低于环状融合内固定组 (P <0 0 5 )。后外侧融合内固定组患者术后LASD、滑脱角、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的改善在随访期不能得有效维持。结论 对矢状面失平衡的腰椎滑脱来说 ,椎管减压环状融合内固定术更具生物力学优势 ,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和降低术后下腰痛的发生 ,应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是一类临床上比较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其治疗效果远比四肢软组织肉瘤差。为了提高本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影像学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B超、CT以及MRI的检查,对于确定肿瘤大小、部位、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和有无肝脏及腹腔的转移,具有特殊的价值。主张通过开放活检,获取组织学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因此,我们主张在明确本病诊断后,尽可能完全或大部分切除肿瘤,对术后复发者,也要争取再次、多次手术切除,并于术后酌情辅加放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18例(20侧)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患者。男5例,女13例,平均33.5岁。月骨11例,舟骨6例,三角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各1例。主要症状为腕部酸胀不适、疼痛,伴握力下降和活动度降低。X 线平片显示腕骨内圆形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有硬化缘。CT 及 MRI 显示病灶内为液体。均采用病灶刮除+自体松质骨移植术治疗,术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4周。结果18例获3个月至4年的随访,平均15个月。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者18例。术后疼痛消失10例,减轻7例,3例无缓解。16例握力下降者有14例得到改善。6例术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下降。复发1例。术后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8例,一般2例。结论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是慢性腕关节疼痛原因之一,其确诊需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相结合,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细胞瘤( KHE )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内皮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 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 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中度以上肌肉骨骼系统慢性持续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已经诊断的1452名慢性骨关节病和腰背痛患者。男762例,女690例,平均年龄49.32岁(20~78岁)。患者服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4周。首剂50mg,2次/d。依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400mg/d。患者每周到医院随访一次,并由医生填写临床观察表格。结果2、3、4周的失访率分别为2.6%、5.0%、7.4%。疼痛缓解率从第1周的70%升至第4周的94%,夜间疼痛发生率从治疗前的86%降到4周后的9%,睡眠质量良好率从治疗前的10%升至第4周的74%,能坚持原工作的患者从治疗前的31%升至第4周的58%,生活态度积极者从治疗前的13%升至第4周的51%,治疗顺应性从第1周的60%升至第4周的75%,本组出现的副作用为恶心8%、呕吐1%、眩晕2%。结论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的慢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副作用轻微,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采用射波刀进行腰椎转移肿瘤的放射治疗,并且利用交叉视野脊柱追踪技术得出误差结果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上靶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我科室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接受射波刀治疗的14例腰椎转移肿瘤患者,中位年龄63岁(46~83岁)。患者根据临床要求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十字中心激光定位。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交叉视野脊柱追踪技术对靶区位置进行校正,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3~5次。每隔90 s采集一次正交图像并与参考数字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ly radiograph,DRR)行自动配比后记录误差值。分析治疗过程中采样点的随机误差,根据van Herk等人提出的MPTV=2.5Σ+0.7σ公式进行计算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扩边界范围。结果:通过治疗过程中采集到6个方向上共749组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线性方向体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X轴的偏差为(0.37±0.27)mm,Y轴的偏差为(0.29±0.22)mm,Z轴的偏差为(0.34±0.27)mm;三个旋转方向体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L-R偏差为(0.30±0.21)°、DOWN-UP偏差为(0.25±0.20)°和CCW-CW偏差为(0.39±0.26)°。以上结果得出三个线性方向X、Y、Z的外放边界分别为1.11 mm、0.88 mm、1.04 mm。结论:腰椎肿瘤使用射波刀交叉视野脊柱追踪进行的椎体追踪技术可为临床靶区外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性纤维瘤(elastofibrom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弹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弹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改变和近/远期手术疗效。结果本组18例,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2岁。发病部位均为肩胛下角。右侧病变8例(44.4%),左侧病变6例(33.3%),双侧病变4例(22.2%)。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后背肩胛下角处肿物,可伴有局部疼痛不适及活动肩关节时弹响感等。根据临床特点和特征性的影像学可明确诊断。手术方式为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4~104个月(平均46.7个月),无复发。结论弹性纤维瘤常见于老年女性,多发于肩胛下角区域。正确诊断该病依靠典型体征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后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胃癌骨转移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0月诊治的胃癌骨转移9例。9例均为多发骨转移并均侵及脊柱,其中8例分别合并骨盆、股骨、肋骨、胸骨、顶骨、软脑膜等处转移。患大多因疼痛首诊,经X线平片(9例)、CT(7例)、MRI(5例)、及ECT(9例)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2例)。5例接受单纯化疗;4例化疗加放疗,其中1例颈椎转移合并病理性骨折,以颈托外固定。结果:9例全部获得确诊,经治疗后所有患疼痛均获得较明显的缓解,末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随访2—24个月,9例中有2例至今存活,最长18个月,7例于骨转移后4—24个月死亡。结论:胃癌骨转移应强调综合治疗,化疗和放疗能减轻疼痛、提高患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外科手术是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组织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2 例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 2 例均为成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右大腿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大体上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无包膜,质地坚韧而有弹性感。组织学上具有两种特征性的形态:其一为瘤细胞胞浆透亮,似上皮细胞,排列成条束状、巢状、片状或腺泡状;其二为肿瘤的间质中大量胶原纤维发生透明样变性,形成硬化性的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上皮样的瘤细胞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 ,部分弱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 而细胞角蛋白(CK)、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蛋白(Desmin) 及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 均为阴性。 结论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纤维肉瘤,在组织学上应与一些具有上皮样形态及硬化性间质的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及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放射治疗又分为2种照射方式,一种为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放射源与患者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治疗方式用途最广,同时是临床最主要的治疗途径.另一种为近距离治疗,又称为内照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源置于肿瘤内部或肿瘤组织5cm范围内,其分为腔内治疗、管内治疗、组织间照射(放射性粒子植入)及术中置管、预制模型后装。  相似文献   

18.
阴囊Paget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86年9月至1994年9月收治的17例病人,术前取活检经病理证实为阴囊Paget病后施行手术,术后化疗、放疗.结果浸润程度浅、无淋巴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10年生存率为76.9%.浸润程度深,有淋巴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25%,10年无存活.结论阴囊Paget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未穿透基底膜、淋巴转移前施行手术,预后良好.临床上早期很易误诊为湿疹、皮炎、股癣等,故早期做出正确诊断、早期手术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骨癌疼痛机制与相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有75%~95%的晚期癌和转移痛患者都有癌症疼痛.癌症诱导的骨疼痛(简称骨癌痛)是癌症疼痛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独特的疼痛状态,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骨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骨癌痛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外周因素如肿瘤生长和溶骨作用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变化都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机制.骨癌痛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和其他尚在开发中的药物等.本文综述骨癌痛的基础研究和相关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李学敏  王俊杰 《癌症进展》2018,16(2):138-142,143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异质性间叶来源的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多变.手术治疗是软组织肉瘤的一线治疗方式.对于不能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单纯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具有局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进行术前或术后放疗.近距离治疗是外照射治疗的重要补充方式,对于特殊部位及病理类型或复发危险度高的患者,可考虑外照射治疗联合近距离治疗.对于外照射治疗后复发的软组织肿瘤患者,近距离治疗可作为重要的挽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