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芥菜籽(MS)对1,2-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用DMH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发生大肠癌,观察MS对诱癌率及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等的影响.结果:用DMH成功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正常对照组未见肿瘤发生,DMH组腺癌发生率为83.33% (10/12),腺瘤发生率为16.67%(2/12),总肿瘤发生率为100%(12/12),肝及淋巴结转移率为58.33%(7/12).5%MS和7.5%MS组腺癌发生率比DMH组分别降低了58.33%和75.00%(X2=15.662,P=0.000),肝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降低了41.66%和50.00%(x2 =8.585,P=0.014),总肿瘤发生率[66.67%(8/12),41.70%(5/12)]亦显著低于DMH组(x2=9.687,P=0.008),而腺瘤发生率[41.67%(5/12),33.33%(4/12)]则高于DMH组.7.5%MS组大鼠胸腺指数和睥指数均明显大于DMH组,P值分别为0.013和0.037;同时5%MS组胸腺指数也显著大于DMH组,P=0.039.结论:MS对DMH诱导的大肠癌有预防发生及减少转移的作用,并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增产菊胺酯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产菊胺酯(代号WD5)我国开发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经田间实验表明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有广阔的就用前景。本文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从生殖毒理方面研究了WD5对小鼠精子数量、活动率、存活率、形态以及睾丸早期精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WD5剂量为5.0 ̄125.0mg/kg的试验条件下,可引起小鼠精子数量减少、活动率和存活率降低、畸形率升高、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增加,提示WD5对雄性小鼠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与增殖失衡在小鼠大肠癌诱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小鼠大肠癌不同阶段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细胞增殖-凋亡失衡在大肠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二甲肼(DMH)皮下注射诱发昆明种小鼠实验性大肠癌动物模型,分别于诱癌12、18、24、32周分批处死动物,以DNA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PCNA染色分别标记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多阶段动态观察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分布和密度变化.结果:小鼠正常粘膜中凋亡细胞全部位于表层,增殖细胞位于基底,数量均很少.诱癌早期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轻度增多,二者比值变化不大;诱癌中期二者密度均显著升高,比值变化不显;诱癌晚期非癌粘膜增殖和凋亡细胞密度高于其它时段,不典型增生粘膜中增殖细胞增多,且随其程度递增,而凋亡细胞虽有升高,但不随其程度变化,二者比值则随其程度呈下降趋势.结论:1)在动物模型上证实了小鼠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增殖-凋亡失衡;2)诱癌早期低增殖、低凋亡,中期高增殖、高凋亡,晚期(癌)极高增殖、低凋亡;3)增殖细胞随不典型增生程度递增,凋亡细胞变化不显,二者比值呈递增趋势;4)癌变阶段最本质的变化为凋亡/增殖比值极度降低.以上结果支持我们以前在人类大肠癌研究中提出的"细胞选择性增殖"假说.  相似文献   

5.
早期大肠癌患者以手术切除为主,疗效不够满意,晚期患者则以化疗为主,化疗中以5一氟脲嘧啶最有效,但单用有效率只20%左右,有效的合并用药方案亦不多,因此,继续寻找治疗大肠癌的有效药物,实属重要。目前国内尚无大肠癌动物模型,动物自发性大肠癌又极少,故建立与人体大肠癌相似的动物模型十分迫切。不少化学药物可诱发消化道肿瘤,如苏铁素,甲基氧化偶氮甲醇,二甲基肼以及亚硝胺类化合物等,但亚硝胺化合物的致癌性甚强,口服后可引起消化道肿瘤,国内外曾用甲基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二甲肼(DMH)给11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诱发大肠癌。在实验开始的42天将动物均分成对照、维生素A(VA)及维生素C(VC)三组、VA组动物隔日以3600iu灌胃,共24次,总量86400iu,VC组则每日饮入VC约83mg。在第6个半月处死全部存活小鼠,对其大肠作肉眼及显微镜检查。实验过程中,对照、VA、VC组总死亡率分别为43.2%,54.1%,22.2%。6.5个月大肠诱癌率为93.8%,66.7%及95.8%。诱发的大肠肿瘤数则为4.1±2.8,2.0±2.6,5.3±7.3。肛门以上8cm肠段重量为0.45±0.15,0.31±0.08,0.45±0.16g。实验期间体重的增长以VC最明显且较稳定,VA组在用药后74天下降明显。综上可见,长期服用超剂量VA可抑制DMH诱发大肠癌,但中毒严重。大量VC可减少死亡率,增加体重,但对DMH诱癌率及大肠肿瘤数与单用DMH者无差异。注射DMH的动物大肠细胞中~3H-TdR掺入DNA的量较正常细胞明显增加,但应用VA或VC后,并不能使其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据流行病学调查,大肠癌高发区的居民和大肠癌患者的粪便中厌氧杆菌较多;大肠癌低发区居民粪便中乳酸杆菌较多。厌氧杆菌可能与改造胆酸盐和中性固醇而生成辅致癌物质有关。本实验观察小鼠长期服用灭滴灵对二甲肼诱发大肠癌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药品 灭滴灵片剂由天津力生制药厂生产,研磨成粉后用生理盐水配成0.4%灭滴灵溶液。二甲肼(DMH)系白色粉末状结晶,临用时以  相似文献   

8.
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1-5组小鼠皮下注射DMH,剂量20mg/kg体重,每周1次,连续20wk.第2-5组于注射前1wk开始灌胃儿茶素1mg、2mg、4mg、EGCG 2mg/每只/每日,第6组给几茶素3mg作为对照组,每周连续灌胃5次至23wk.第7组为溶剂对照组,27wk处死小鼠.结果显示:2组对照小鼠未发生肿瘤,DMH组大肠层发生率为80%,与第2-5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01),当同时用不同剂量儿茶素后,DMH诱发大肠癌的例数、瘤结数和肿瘤体积、累及肠周径  相似文献   

9.
丁酸钠抑制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CX  Zhang SZ  Zhang XW  Geng XL  Li TJ  Huang LH  Wang B 《癌症》2005,24(8):930-934
背景与目的:体外研究证实丁酸钠能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给予小鼠直肠内灌注丁酸钠,旨在观察丁酸钠对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发的昆明种小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模型组以DMH30mg/k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连续给药11周。实验组分别以1.25×10-3mol/kg、2.5×10-3mol/kg丁酸钠溶液,直肠灌注,每天一次,连续24周。分别于给药后第12周、18周和24周分3个阶段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的发生率,以及2.5×10-3mol/kg丁酸钠灌肠组小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增长、肝肾功能、以及肝、肾、肺、胰腺等病理变化。结果:实验12周各组小鼠未见肿瘤发生;18周时,模型组小鼠肿瘤发生率为58.3%(7/12),1.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为25.0%(3/12),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为0(0/12),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24周结果,模型组小鼠肿瘤发生率为95.0%(19/20),1.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45.0%(9/20),2.5×10-3mol/kg丁酸钠组肿瘤发生率为15.0%(3/20),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2.5×10-3mol/kg丁酸钠灌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未发现肿瘤。单纯2.5×10-3mol/kg丁酸钠灌肠组小鼠一般状态良好,体重增长及肝、肾功能均与生理盐水灌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肾脏、胰腺等重要脏器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DMH诱发的实验性小鼠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二甲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导小鼠大肠癌的过程中,通过叶酸进行化学干预能否预防肿瘤的发生.方法:以DMH诱发ICR小鼠大肠癌,在诱癌过程中用叶酸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肿瘤发生率的影响.定量PCR检测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癌基因c-myc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补充叶酸使小鼠大肠癌的发生率由95%降低至45%;MSP分析9例c-myc表达升高的DMH造模组中有4例发现肿瘤组织DNA启动子区低甲基化,并且发现这4只小鼠的叶酸水平为(71.65±7.04) ng/mL,低于该组其他小鼠(85.75±11.78) ng/mL,P<0.05.结论:通过补充叶酸能有效降低DMH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发生率,其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与其对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临床观察、组织形态学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不同方面,提出日本血吸虫感染与大肠癌发病率间存在正相关。但也持有否定意见者。为了进一步阐明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关系,我们通过动物实验,用~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试验检测大肠粘膜上皮细胞DNA合成速度,同时配合病理形态学观察,研究了日本血吸虫感染对1,2—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1-5组小鼠皮下注射DMH,剂量20mg/kg体重。每周1次,连续20wk.第2-5组于注射前1wk开始灌胃几茶素1mg,2mg.4mg、EGCG2mg/每只/每日。第6组给几茶素3mg作为对照组.每周连续灌胃5次至23wk。第7组为溶剂对照组。27wk处死小鼠.结果显示:2组对照小鼠未发生肿瘤。DMH组大肠层发生率为80%,  相似文献   

13.
低氧放疗对小鼠骨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0年代末,苏联等国提出在放射治疗中采用吸低氧的方法,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间氧分压变化的差别,达到保护正常组织,有效地杀灭肿瘤的目的。本文采用小鼠骨髓细胞脾结节测定技术,探讨低氧放疗对骨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菘蓝叶氯仿提取物对环磷酰胺(CP)引起的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精子畸形试验及精细胞微核试验.观察雄性小鼠的精于畸形率及精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菘蓝叶氯仿提取物本身对生殖细胞无毒性,而对CP引起的生殖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性抑制作用.CP+菘蓝叶提取物100 mg/kg剂量组对精细胞微核的抑制率为{57.38%,}对精子畸形的抑制率为50.87%.结论:中药菘蓝具有减轻对小鼠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并发症是供体骨髓中成熟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抗人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组成的抗T免疫毒素能特异性地去除T细胞。体外实验证明它们能有效地抑制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T细胞功能。在1×10~(-9)mol/L浓度时对靶细胞的杀伤可达到99.9%,而对非靶细胞则无细胞毒作用。该浓度的抗T免疫毒素对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在10例异基因骨髓移植中(8例为HLA二个位点不相同的移植)用它在体外清除供体骨髓中的T细胞,结果未见明显的GVHD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用新研制的维甲酸的衍生物维胺酸作为分化诱导剂。以上皮细胞来源的癌细胞,如小鼠前胃癌细胞MFC(转移率为85%)、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转移率为56%)、CNE-2Z的亚系克隆株L2(高转移细胞株,转移率100%)以及L4(低转移细胞株,转移率为13%)作为研究对象,用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以10~(-5)mol/LRⅡ作用5代后,进行了系列观察。实验结果显示,RⅡ作用于MFC细胞和CNE-2Z及其克隆株后,在生长曲线、集落形成、运动性及侵袭性均查见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FN和LN基质的粘附性均有升高;在形态下也出现明显的微细结构的改变,主要为细胞表面的改变。这些改变说明RⅡ有一定分化诱导作用,使癌细胞有向正常分化的趋向性。对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动物癌细胞及人癌细胞受RⅡ作用后,与转移的相关性有明显矛盾现象。如高转移的MFC细胞对nm~(23)不表达,RⅡ作用后出现表达而CNE-2Z克隆株中高转移细胞中的nm~(23)表达,在RⅡ作用后受到抑制。在CNE-2Z及其克隆株中发现fos,ras~H,nm和Rb4个基因的表达,具有共同特点。RⅡ作用后在母系及高转移的L2细胞株中的表达受抑制,而在低转移L4细胞株中均呈高表达。提示癌基因、抑癌基因在不同侵袭转移性癌细胞中引起的作用可能不尽相同,同时对RⅡ作用后不同癌细胞中其基因表达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7.
除毒河豚肝油是由东方鲀(Fugnver-micularis)肝脏原油除去河豚毒素的制品(简称除毒肝油),由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提供,实验研究表明有一定镇痛和免疫增强作用,对晚期癌肿患者亦具镇痛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的疗效。作者应用二甲肼(DMH)诱发BALB/C小鼠大肠癌,同时给予除毒肝油。结果DMH 皮下注射或灌胃除毒肝油组小鼠,每组平均荷瘤数(4.61,3.96)比单用DMH组小鼠(6.63)为低,而灌胃  相似文献   

18.
除毒河豚肝油是由虫纹东方鲀(Fugu-vermicularis)肝脏原油除去河豚毒素的制品,简称除毒肝油,经实验研究表明具有一定镇痛和免疫增强作用,临床应用于晚期癌患者,亦取得镇痛、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的疗效。作者应用二甲肼诱发小鼠大肠癌,同时给予除毒肝油,观察该药对小鼠大肠癌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除毒河豚肝油是由虫纹东方鲀(Fugu-vermicularis)肝脏原油除去河豚毒素的制品,简称除毒肝油,经实验研究表明具有一定镇痛和免疫增强作用,临床应用于晚期癌患者,亦取得镇痛、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的疗效。作者应用二甲肼诱发小鼠大肠癌,同时给予除毒肝油,观察该药对小鼠大肠癌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睡莲花烟花苷对D-半乳糖胺(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烟花苷(25、50和100 mg/kg)给药组,共6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和烟花苷给药组按10 mL/kg每日灌胃给药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其他各组腹腔注射D-Gal(800 mg/kg,按0.02 mL/g)造模。造模8 h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摘取肝脏、脾脏称取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取0.3 g肝组织制备匀浆,检测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取肝左叶距边缘0.5 cm处小块组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在(50、100 mg/kg)剂量时,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 0.01),血清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INF-γ水平降低(P < 0.05);肝脏、脾脏系数降低(P < 0.05),肝匀浆中SOD和GSH活力均显著升高(P均 < 0.05),MDA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 < 0.05);肝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各剂量组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其中烟花苷50和100 mg/kg组较25 mg/kg组受损程度较轻、修复情况较好。结论:烟花苷对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抗氧化酶、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