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用电阻式输液微粒计数器对本市四所医院制剂室生产的40瓶输液进行微粒检测,结果为每ml中含大于10μm的微粒超过20粒的有4瓶,占10%;每ml中含大于25μm的微粒超过2粒的有22瓶,占55%。每ml中含大于10μm的微粒超过20粒的4瓶中大于25μm、微粒2粒。检品中微粒的数量超过药典标准的占55%。这提示输液微粒检测质控工作急待抓紧。  相似文献   

3.
4.
5.
窦丽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19-35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为了保证输液的安全,一定要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1],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输液微粒来源1.1药品和输液器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使异物与微粒混入。1.2药物配置、配伍中带来的如药物不当配伍形成的结晶性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输液器穿刺胶盖带来的橡胶微粒等。1.3环境因素输液环境中的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  相似文献   

6.
微粒分析仪与显微法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含量检查的比较韩荣萱陈敏(安徽省黄山市药品检验所245000)关键词:注射液不溶性微粒;微粒分析仪;显微镜检查法中图法分类号:R927.11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中国药典》1995年版仍规定用显微镜检查法检查,但...  相似文献   

7.
<正>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1—25um,也可为50—300um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见到50um以上的微粒。 1.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含有微粒的注射液注入静脉系统,因最大的毛细血管直径仅为5—15um,因此比较大的微粒就有可能停留在毛细血管中,引起阻塞。最易受损害的是肺、脑、  相似文献   

8.
潘启雁 《右江医学》1996,24(2):89-90
输液剂不溶性微粒分析百色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533000)潘启雁微粒是指输液生产中经各种途径污染药液的不溶于水,不能代谢,肉眼看不见的50um以下微小颗粒。微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生命微粒如:纤维、尘埃、橡胶、玻璃屑、塑料等;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微粒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粒皮机制作的微粒皮在大面积烧伤创面切痂微粒皮植皮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大面积烧伤病人60例,分为微粒皮机制作微粒皮组30例,以剪刀人工制作微粒皮组30例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微粒皮机组与人工剪刀组创面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4±35)、(212±43) min;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6.77±0.32)、(31.47±0.40) d,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粒皮机制作微粒皮移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皮粒小、均匀,创面愈合快等优点,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细胞微粒(MPs)由多种细胞受刺激后分泌,与炎症、凝血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内皮微粒(EMPs)为损伤内皮细胞胞膜脱落形成,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炎症息息相关,可表达胞质蛋白,且不同疾病状态下,所表达的蛋白亦不同。EMPs蛋白组学通过对EMPs所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标志物,是临床上常用的筛选标志物的方法之一,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结近年来中药载体制剂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综述了有关脂质体、微粒、毫微粒、乳剂等作为载体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聪武  张波  周野 《四川医学》2002,23(7):721-722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剂型非诺贝特调脂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微粒型非诺贝特和普通型非诺贝特比较两间的调脂作用。结果 微粒型降LDL、升高HDL效能和预防心脏性事件优于普通型。结论 非诺贝特可作为调脂治疗的有效药物,微粒型非诺贝特疗效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与有关不溶性微粒数量的相关性。方法 模拟临床输液配制操作过程,对本院临床常用药配伍,测定进入病人静脉前液体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经输液器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均未超过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相应标准。结论本院绝大部分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可排除由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有关微粒数量超标而引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经济、灵敏的HCV-RNA提取方法。方法:在裂解缓冲液中加入二氧化硅微粒提取血清中的HCV-RNA,并按传统的酚一氯仿提取法从血清中提取HCV-RNA作为对照,然后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二氧化硅微粒提取法有25例RT-PCR检测结果( )。结论:应用二氧化硅微粒撮HCV-RNA,其灵敏度不低于传统的酚一氯仿提取法,而且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提取法的繁杂操作步骤,是一种快速、经济、灵敏的HCV-R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使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高技术科学。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核分析)结合的产物。纳米微粒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基因治疗、肿瘤诊治及药物开发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常用纳米微粒材料的特性及其生物学应用范围到目前为止,用各种方法所制备的…  相似文献   

18.
19.
微粒皮肤移植术64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64例次严重烧伤病人进行微粒皮肤移植术的总结,提出了该方法对大面积烧伤治疗的优越性,特别是对面积超过50%的病人。本组病例中70.07%的部位异体皮排斥后微粒自体皮已将创面修复,不需再次植皮。本文指出对深度烧伤不论是早期还是后期溶痂后形成的肉芽创面,均可进行微粒皮移植,在肉芽创面上进行微粒皮肤移植也可取得较好效果,另外还提出了该方法的病例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间配伍操作等环节,输入液体量被污染,为了分析其原因,提高输液质量,清除环境对输液剂的污染,现将微粒污染观察及预防报告如下。l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危害1.l不溶微粒的来源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途径主要来源于空气、输液器具及配液操作等方面。空气环境污染主要与空气洁净度有关,输液操作引起的微粒主要是开启安部时落下的玻璃屑,加药时穿刺橡胶塞落下的皮塞屑,据我们多年来的临床观察,针头每刺入瓶胶塞一次都有橡胶屑脱落,这样大量的微粒混入药物中输入人体,就会发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