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状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而慢性浅表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80%,它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好发年龄为31~50岁。临床上,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无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隐痛症状,多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服,进食后会感到不适。常因进食冷、硬或辛辣等刺激食物而诱发疼痛,也可因寒冷或情绪不佳而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基层医院医生遇到的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尚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如滥用消化酶、去痛片和抗生素等 ,使一些慢性胃炎病人越治越重。因此有必要阐明治疗慢性胃炎的合理用药问题。1慢性胃炎的病因为正确、合理用药治疗慢性胃炎 ,首先必须对慢性胃炎的病因有较清楚的认识。一般慢性胃炎指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或二者同时存在。能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 ,现将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分述如…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统计,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1/5,此型如任其发展,少数有可能演变成胃癌),它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根据慢性胃炎病变的动态变化,患者可采取保持病变稳定,争取病变好转,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等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疣状胃炎等临床上并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觉上腹部饱胀或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3例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居多,胃镜检查以慢性胃炎居多.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病变以炎症为主,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相当部分病例无明显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胃必治联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改变,为临床常见病。分为慢性浅表眭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肥厚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炎症仅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的表层。其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反酸、隐痛,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或无特异性症状或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症状。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胃必冶联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学对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不易治愈.该病的病机极其复杂,日久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可以两者并存,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本病反复发作,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故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某君到天命之年,患慢性胃炎有十余年的历史,近来胃炎症状时轻时重,听说慢性胃炎容易引起癌变,疑心自己迟早会转变成胃癌,因而情绪比较低落,寝食难安,故来到医院咨询:慢性胃炎会不会转变成胃癌?为防止癌变,是不是可预先切除部分病变的胃? 慢性胃炎能否转化为胃癌?这是众多胃病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慢性胃炎根据粘膜病理改变的不同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粘膜水肿、充血和伴糜烂、出血等炎症改变,而腺体无明显异常,不影响胃酸分泌,所以胃的分泌功能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则胃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平坦,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不同因素所导致的胃部病变,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胃部疾病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居第一。慢性胃炎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慢性胃炎在胃部疾病中排行"老大",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患上慢性胃炎这种疾病,并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猴头菌、阿莫西林、甲硝唑中西医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成三联治疗组78例和空白对照组73例,对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P)染色进行比较。结果三联结合对上述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使患者自觉症状减轻,HP转阴,胃镜检查病变明显好转,远期疗效稳定。结论猴头菌、阿莫西林、甲硝唑中西医三联结合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确诊的慢性胃炎病例共计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26例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为特殊类型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病理学最终诊断结果为准,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17.9%,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p的检出率来看,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34.6%,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须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的表现及认识 慢性胃炎按病理变化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的病变主要限于黏膜表层,而后者炎症病变位置较深,可呈现腺体萎缩甚至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说起胃病,人们就会想当然地将它和慢性胃炎联系在一起。但要问起慢性胃炎究竟是什么,如何分类?何为胃癌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如何预防癌变等,却是一问三不知。解说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的各种慢性炎性病变。依据胃镜观察及病理活检,可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有的患者胃部有糜烂、出血等情况,因此临床上又把慢性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出血性胃炎等类型。这样的胃炎不需要做病理活检,肉眼就可以直接看出来。但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从病理观察可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常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和胃粘膜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认为,胃属功能性器官,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和脾一起被称为后天之本,“诸病皆生于脾胃”。中医根据症状不同,进行辨证分型服用中草药或中成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应该警惕的是,如果无明显原因,慢性胃炎的症状忽然出现明显变化时,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慢性胃炎,应高度重视自我调养,调养得当,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确诊的慢性胃炎病倒共计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26例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为特殊类型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病理学最终诊断结果为准,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17.9%,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p的检出率来看,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34.6%,慢性萎缩性胃炎腑化的患者占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须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病主要是指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和溃疡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镜普查证实,在我国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溃疡病的发病率为10%左右,可见慢性胃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慢性胃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这可解释为什么长期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比如,多年来无彻底治愈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溃疡病虽可采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而饮食不节、精神因素等是重要诱因。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十分常见胃黏膜慢性炎症.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可分成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20.
熊峰 《药物与人》2006,19(10):56-57
慢性胃炎是常见多发病之一,中老年人很易患本病。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我国肥厚性胃炎少见。中青年以浅表性胃炎居多,老年则易患萎缩性胃炎。秋季是慢性胃炎患者容易复发的季节,这与秋季气候干燥缺水有关系,患者多出现胃部隐痛、大便干结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