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前列腺标本采取连续切片方法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52例术后标本中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8.5%。结论:连续切片法有助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睾丸较常用,术后应建立严格的随防制度。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偶发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前列腺恶性肿瘤。我院1990年~1999年共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86例,其中4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电汽化术(TVP),无偶发前列腺癌,365例行耻骨上或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偶发前列腺癌15例,均为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癌灶,总检出率为3.7%。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 ,年龄55~77岁 ,平均69.5岁 :术前经腹壁途径前列腺B超均示BPH,其中3例因直肠指检前列腺局部质地较硬和2例因经直肠前列腺B超发现前列…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82年 4月~ 2002年 12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 BPH) 372例,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 237例,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癌 9例, TVP术 135例,病理诊断前列腺癌 7例,偶发癌( IDPC)发病率为 4.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理检出的前列腺腺癌15例临床资料。病理确诊后15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其中9例术后行内分泌治疗。结果11例获得随访半年至9年,其中A1期9例,A2期2例,随访病例截至投稿时均存活,无前列腺癌转移或因此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预后较好,去势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前列腺偶发癌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男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66例进行检查,发现4例前列腺偶发癌。采用细胞角蛋白(34β E12)单克隆抗体、P63单克隆抗体及P504S单克隆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3例无前列腺癌相关临床症状,1例术后短期有全身癌骨转移。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的偶发性前列腺癌有可能发展为临床性前列腺癌,需根据个体癌灶生物学特征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7年4月-2004年11月共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141例.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检出7例为前列腺癌.偶发癌(IDPC)发病率为4.96%。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经尿道电切前列腺增生偶发癌1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列腺癌可同时出现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内,为了了解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总结了369例经尿道切除前列腺增生(TURP)标本的病理结果。发现前列腺偶发癌13例,检出率3.5%。其中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5例。5例做了睾丸切除术,余用雌激素治疗。3例死于心源性疾病,1例术后半年复发,其他随访1 ̄5年临床生存。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因分化级别高,TURP术后无需再做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10例偶发前列腺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发前列腺癌是指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我院自1992年5月~2000年6月共检出偶发前列腺癌10例 ,结合文献 ,就其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10例 ,年龄68~83岁 ,平均73岁。1992年5月~2000年6月期间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130例。偶发前列腺癌10例 ,均为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癌灶。其中高分化腺癌7例 ,中分化腺癌2例 ,移行细胞癌1例。6例于病理报告后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病程8个月~10年 ,均以尿频、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夜…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的前列腺癌已日益引起泌尿外科和病理学者关注。本文对能收集到原切除前列腺病理切片的4例进行了复查和讨论。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确可出现前列腺癌,应引起足够的警惕。本组4例经复查原前列腺标本切片,其中2例第一次即为高分化腺癌,属偶发癌。对其误诊原因从病理学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前列腺电切标本的病理诊断水平及对前列腺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0例患者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1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低倍镜下观察腺泡、腺腔、间质及中高倍镜下观察,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前列腺增生症77例(96.25%),前列腺腺癌3例(3.7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标本前列腺增生症比例较高,但不要漏诊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诊断应多指标综合考虑,也不要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经直肠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中肌源性肉瘤者3例,包括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纤维源性肉瘤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中医药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随访4例,3例在确诊后第6个月,1例在确诊后第13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前列腺肉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明确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应制订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PIN)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7例PIN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PIN24例,其中高级别PIN(high grade PIN,HGPIN)8例,低级别PIN(low grade PIN,LGPIN)16例,行TURP手术2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例;前列腺癌并发PIN 7例(均为HGPIN),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5例,2例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其余病例为单纯HGPIN 4例,LGPIN 2例。结果 2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PIN患者随访1~6年,22例健康存活,2例HGPIN因年龄〉75岁,6个月后重复前列腺穿刺为HGPIN,复查PSA〉10ng/L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至今仍健康存活。7例前列腺癌并发HG-PIN者随访1~5年,6例均健康存活,1例5年后死亡。2例单纯HGPIN重复前列腺穿刺活检发现前列腺癌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随访2~5年均健康存活。另2例单纯HGPIN及2例单纯LG-PIN予临床密切观察,随访2~6年均健康存活。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PIN的唯一方法,HG-PIN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应给予严密随访,必要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常规MRI表现、MR波谱(MRS)代谢特征及其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表现。方法对9例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常规MR表现及其在MRS和DWI上的表现,测量中央腺体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比值、中央腺体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CC/C值平均为1.04±0.28,范围为0.65~1.45;中央腺体ADC值平均为(1.48±0.18)×10-3mm2/s,范围为(1.16~1.67)×10-3mm2/s;最小ADC值平均为(1.15±0.10)×10-3mm2/s,范围为(0.99~1.25)×10-3mm2/s。结论 MRS和DWI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21例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进行MR检查,并与组织病理作对比研究。其中6例前列腺癌,2例前列腺肉瘤,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自旋回波(SE)T1和T2加权像对所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MRT2加权像52%(11/21)的病人显示位于前列腺两侧及后部的边缘带腺体呈高信号,而中央带的腺体呈低信号。76%(10/13)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显示为中央带腺体增大呈较低信号强度而两侧高信号的边缘带腺体呈压缩变薄的改变。在前列腺癌和肉瘤中7例表现为MRT2加权像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带高信号消失,且周边不见低信号的纤维包膜。21例前列腺增生与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0.9%。此外本文还对肿瘤外侵的估计作了初步探讨。结论:我们认为MR在前列腺增生和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998-2008年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癌,本病的早期症状为肉眼血尿、患侧腰痛、患侧肾积水等;彩超、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CT及MRI水成像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患侧肾、全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为首选术式。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于输尿管癌术后转移8例,4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存活13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肾积水伴有血尿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联合应用多种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老龄患者取腹部弧形切口先行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向上行肾切除创伤小、安全可行;对输尿管鳞癌建议术后定期行放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PTCC)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4例PTC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例,行前列腺根治切除,现仍在随访中。其余3例均为术后病理确诊,2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分别于术后11和9个月死亡。1例行开放前列腺摘除,已随访7个月。结论PTCC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所致尿道梗阻的效果。方法对32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及去势术治疗。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15~42g,平均22.3g,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4.3分降至术后平均9.1分(P<0.01),最大尿流率(MFR)由术前平均5.2mL/s升至术后平均14.4mL/s(P<0.01),剩余尿由术前平均171.0mL降至术后平均37.0mL,生活质量评估(L)由术前平均4.9分降至术后平均1.8分。术后28例平均随访2.5a,2例癌性死亡。结论TVP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 ,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2 0例均为移行细胞癌 ,术前确诊 18例 ,占 90 %。 16例获随访 3个月~ 8年 ,死亡 5例 ,2例再发膀胱癌 ,1例再发残端输尿管癌。结论 :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的重要的检查方法 ,术前联合采用多种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仍是其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9.
以急性阑尾炎为表现的结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结肠癌漏诊的原因,探讨及时诊断、治疗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结肠癌27例I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7例首次诊断急性阑尾炎(外院5例),全部作阑尾切除,术中诊断结肠癌15例,12例作Ⅰ期结肠癌根治术,3例无法根治;漏诊12例(外院5例),术后3天—6个月诊断结肠癌,8例作Ⅱ期结肠癌根治术,3例无法根治,1例放弃治疗。病理诊断:结肠癌26例,急性阑尾炎17例,慢性阑尾炎5例。26例治愈出院,1例放弃诊疗。随访9例,生存3年以上5例,生存5年以上4例。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漏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重视腹腔探查可提高诊断率,确诊后应及时Ⅰ期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3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112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14例,分析两者之间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经验。结果本组患病率为12.50%(14/112)。全组病人均出现甲状腺结节,14例病人术后随访平均5年,局部复发1例,再次手术现存活;死亡1例,为远处转移。结论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肿术前确诊率低,病史、细针针吸活检、CT等综合分析有利于术前诊断,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