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禹 《人民军医》1994,(8):66-68
胆汁淤积(即阻塞性黄疸)是肝胆胰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黄疸。对胆汁淤积进行治疗前,首先必须搞清以下两个问题,即:(1)胆汁淤积的部位:是发生在肝内还是肝外?在肝内者称肝内胆汁淤积,常需内科保守治疗,故又称内科黄疸,在肝外者称肝外胆汁淤积,常需外科手术处理,故又称外科黄疸;(2)究系何病所致:无论是肝内或吁外胆汁淤积,均应明确病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很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B型超声、核素扫描、CT扫描和磁共振等检查,约8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正确诊断,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性肝炎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化验、CT综合诊断的70例急性酒精性肝炎病例的CT影像资料;本组病例肝功能化验均无甲、乙肝炎表现。结果:急性酒精性肝炎CT影像表现为:点状、片状低密度急性肝损害征象以及胆汁淤积、肝内胆管扩张,重者可出现肝组织坏死液化、肝肿大。急性酒精性肝炎的并发症有:肝硬化、脾大、脂肪肝、腹水。根据急性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中度23例,重度8例。治疗后复查CT,除2例死亡外,其他所有病例的急性肝损害征象可恢复。其并发症酒精性肝硬化为不可逆病变。结论:CT能够显示急性酒精性肝炎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卢德权 《西南军医》2010,12(1):67-6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本文将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可逆性胆汁淤积,可导致孕妇肝功能异常及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致临床出现瘙痒、黄疸等症状,对胎儿的影响远远超过孕妇,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甚至死产、死胎等。现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例IC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由饮酒、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胆汁淤积肝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上述因素对肝脏的共同影响是产生慢性炎症,导致异常的肝脏炎症、坏死、再生、修复过程。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够植入靶组织并分泌多种因子,从而改变或改善受损组织的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潜能分化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因此MSCs的分化潜力及旁分泌特性使其成为组织修复的重要选择。本文主要就MSCs及其修饰体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是孕期特发的一种以疹痒和黄疸为主要症状,伴胆酸、肝酶等生化异常的疾病。该病的孕妇预后良好,但易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故加强对ICP的认识.积极、准确的治疗和监护ICP,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现将本院2004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32例ICP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外胆管炎症、纤维化、局灶性或节段性狭窄为主要特征,最终导致胆管阻塞、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PSC的检出率和诊断率逐年提高,已成为目前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来PSC诊疗的新进展,包括较为准确及常用的诊断方法、当前的治疗以及一些特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PSC-AIH)、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小导管PSC等,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强力于系强力新的同类制品,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它对病毒性肝炎具有改善症状、退黄疽和降低血清ALT等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报道较少。本研究从该药对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现实对象1989年10月~1991年12月住院的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侵迁肝此例、使性活动性肝类(简称慢活肝周例;年龄31.42土6·54岁。对照组为同期住院乙肝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其中慢迁肝6例、慢活肝5例;年龄3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管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经超声检查诊断胆管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 70例患者穿刺病理结果结合血清学最终诊断胆管性胆汁性肝病5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3%。依据声像图表现不同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胆管病变导致的肝内弥漫性胆汁淤积,一是由胆管阻塞导致的肝内区域性胆汁淤积。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提示性诊断胆管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的改变及辅助生殖技术的迅猛发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及围产期并发症呈上升趋势,危害大。临床上已经深入研究,但目前尚无有效、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处理措施为孕期检测,对已诊断明确的孕妇进行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本文对国内外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危害及与妊娠时间、单胎、多胎、辅助生殖、伴有合并症的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炎11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芬  范振平 《人民军医》1998,41(4):230-232
1991年4月~199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药物性肝炎112例,现将其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12例中,男77例,女35例;年龄4~82岁,平均45.4岁。均符合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用药后1~4周出现肝脏损害表现,有的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生;(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3)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0.60;(4)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征象;(5)用药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HAVM、HBVM、HCVM、HEVM)均阴性;(6)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7)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害。标准(1)加(2)~(7)中的任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胆道引流、胆道支架、125I粒子腔内近距离照射、胆道腔内射频消融以及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等5种方法。如何安全有效的解除胆汁淤积症状、避免胆道再狭窄的发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目前临床上针对肝门部胆管癌常用的上述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作一综述,并进一步展望多种介入治疗手段联合使用在抑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0年6月以来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并肝素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2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组40例是1990年至1992年住院的典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甲肝抗HAVIgM阳性29例,乙肝HBVM阳性11例。治疗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10~56岁。另外以门冬氨酸钾镁并强力宁治疗1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甲肝15例,乙肝7例(含慢迁肝5例,慢活肝2例)。对照组甲肝14例,乙肝4例(含慢迁肝3例,慢活肝1例)。4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B)136~357μmol/L,直接胆红素119~333μmol/L,碱性磷酸酶(AKP)增高30±5U,ALT90~365U。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疽均持续2~8周,部分病例更长(>8周),SB均在136~357μmol/L之间。  相似文献   

14.
胸腺素α1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严重 ,进展迅猛 ,病死率较高 ,目前无特效药物 ,治疗难度较大。我科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应用胸腺素α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 ,初步认为有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 2例重型肝炎符合 2 0 0 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会议有关重症肝炎临床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为男性。治疗组 2 1例中急性重型肝炎 2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4例 ,慢性重型肝炎 15例。对照组分别为1、5、15例。治疗组年龄 2 0~ 5 7岁 ,平均 33.5岁。对照组年龄 18~ 5 8岁 ,平均 35 .8岁。病原学分型…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治水平。方法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抗结核药物(25.0%),抗肿瘤药物(23.3%),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和风湿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15.0%),抗感染药物(11.6%)和抗真菌药物(6.7%)等。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度管理对围生儿的影响,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治疗的合理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9例ICP患者分成轻、重两组,比较两组对药物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围生儿发生危险的时闭,决定适当的分娩时间。结果:轻度患者对药物反应性较好,重度患者对药物反应性较差。轻度患者发生围生儿窒息和羊水污染的时间较晚,重度患者发生围生儿窒息及羊水污染时间早。结论:轻型患者可药物治疗至足月,期待阴道分娩,重度患者应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分型可减少医源性早产及围生儿发病率,减少ICP患者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柴建华 《西南军医》2010,12(3):580-58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发病率为0.8%~12.0%。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抑制慢性乙肝DNA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但其产生的病毒变异等耐药现象而致病情反复 ,甚至加重等问题[1] ,更引起了肝病学界的密切关注。为寻求对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2 0 0 0年 1月以来 ,我们应用干扰素+苦参素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效果较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4 3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2 0 0 0年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 ] ;(2 )服用拉米夫定 (10 0mg/天 ,1次 /天 )后HBV DNA转阴、丙氨酸转氨酶 (ALT)复常 ,继续服用拉米夫定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硬肝复康临床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四川省部分市、地、县及军队医院临床应用硬肝复康的资料进行小结和分析。结果应用硬肝复康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44例,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甘草甜素对照组的85.0%(P〈0.05);且硬肝复康组HBV标志改善率、化验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家医院临床应用硬肝复康治疗各种肝硬化共459例,总有效率92.4%;治疗三月后,大多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化验指标等显著改善。结论硬肝复康对乙型肝炎和各种肝硬化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后期以皮肤瘙痒、肝内胆汁淤积和黄疸为特征的疾病。ICP患者预后良好,但胎儿可发生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合并症,使围产儿病率以及围产儿死亡比均增加。ICP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综合指标,其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收治ICP患者108例,占同期分娩总数4070例的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