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汗证治验2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汗证治验2则赵凤山(江苏省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阜宁224421)关键词汗证中医药疗法例1.计某某,女,37岁,1994年8月11日初诊。患者自述入睡则汗出,睡衣湿透,醒后汗即止。因惧多汗睡前即焦虑不安,夜间心烦多梦,晨起倦怠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相似文献   

2.
肝阳虚证治验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学秦 《新中医》1997,29(3):52-52
肝阳虚证治验2则梁学秦例1:古××,男,40岁。1992年9月4日初诊。3年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住院治疗黄疸消退,症状好转出院,继续门诊服药治疗。数天前突发头顶疼痛,经治疗不效反剧。症见巅顶痛剧,不欲睁眼,痛时欲呕,呕出清稀痰涎,平素头晕昏胀,视...  相似文献   

3.
杂证治验2则     
王东旭 《江苏中医药》2006,27(11):46-47
1 复发性口疮(口疮) 胡某,男,39岁。2004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口唇内侧、上腭或舌边尖溃疡2年余。此愈彼起,反复不已,缠绵不愈。发时疼痛,伴面黄乏力.纳少脘痞,大便粘滞不爽,身热,小便黄,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腻,脉缓滑,重按可得。初期曾于当地中医治疗。治以“导赤、清胃”等泻心脾之火类方药,初有小效,稍臾即发。笔者诊断为复发性口疮。证属中焦脾胃虚弱,清阳下陷,相火上冲。  相似文献   

4.
头痛治验2则     
赵广 《新中医》2002,34(3):68-68
黄某,男,55岁,2000年10月16日入院。10天前无诱因出现肢体麻木伴轻度头晕,10月9日突然头痛头晕,随即晕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大小便失禁,即送当地卫生院救治,诊断为脑血管意外,治疗7天未效。入院  相似文献   

5.
临证治验3则     
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一些疑难病证的治疗,疗效比较满意,积累了一定经验。兹举3则如下: 1 习惯性流产王某某,女,29岁,工人。1988年5月4日,停经48天,昨晚突然阴道流血,色淡红,小腹坠痛,腰酸膝软,头昏神疲,纳差,面色既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弱  相似文献   

6.
经方治验2则     
经方治验2则张秋兰(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医院萍乡337055)关键词咳嗽,发热,中医药治疗1小青龙汤证4、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  相似文献   

7.
秋燥咳呛,以及阴虚痨嗽,每见干咳无痰,喉痒、胸痛、咽干失音等症,两者证治的区别点是:秋燥咳呛,外因是秋凉束肺,内因是肺虚郁热,感外邪之后,易从燥化,见症多见咽干唇燥、喉痒鼻干、舌质红而苔白、脉细浮,治以辛凉透泄,方以桑菊饮化裁,加用沙参、麦冬、白前、牛蒡子、蝉蜕、梨皮、枇杷叶等。如有恶  相似文献   

8.
[例一]刘某某,男,37岁。1984年8月31初诊。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汗出40余天,曾住某医院以“败血症”治疗11天未效,来余处求治。入院时伴有颈项强直,背微恶寒,口苦咽干而不渴,时有咳嗽,二便正常,体温38.9℃,白血球3800/mm~3,舌淡苔薄,脉弦微浮。 观其脉症,四诊合参,诊为三阳合病,拟柴胡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药用柴胡15g,黄芩9g,知母12g,半夏9g,甘草9g,桂枝6g,白芍9g,葛根12g,玉竹12g,大枣5枚,生姜6g。上药连进5剂,热退证减,饮食渐增,体温、白血球计数均转正常,随方加减佐以扶正之品调进5剂痊愈出院。 按: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有汗、咳嗽等,为太阳中风;颈项强直,背微恶寒,二便正常为阳明经证;口苦咽干而不渴为少阳证。此属三阳合病之伤寒发热。以小柴胡汤合桂枝和解透表,加葛根、知母、玉竹以解肌清泄阳明之热,方药相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经方治验2则     
1气痹王某,女,45岁,1989年6月5日初诊。患者右下肢疼痛10余年,经多次X线摄片、血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诸医皆以风湿论治,罔效。眼扑炎痛、强的松等,可缓解一时。诊见:左下肢游走性疼痛,恼怒后尤甚,行动不便,用手探按疼痛部位则暧气连连,疼痛随之缓解,须臾又作,伴见胸胁微胀,时有审痛,纳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弦。证属“气痹”。乃肝气郁滞,痹阻经脉所致。治宜疏肝解郁,缓急止痛。方拟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12g,机壳15g,香附15g,白芍609,甘草10g。水煎服,2日1剂。5剂后疼痛止,行动自如。原方加当归15g,…  相似文献   

10.
李秀丽 《国医论坛》2006,21(3):28-28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生甘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常用治外科疾病.该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对气血虚寒凝滞之疾有"阳和一转,寒凝悉解"之效,不仅可治外科阴疽,也可用于内科、妇科疾病,只要掌握"阴证"、"虚证"的特点,尽可放胆选用.近年来,笔者据其和阳通滞、温补气血的特点,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等病,收效良好,现择验案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血管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对本病尚无统一认识。笔者根据本病以皮肤损害为突出症状和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例1.孙某,男,32岁,济南市人。入院诊断:变应性血管炎,于1988年10月27日入院,病人半年前因感冒后双下肢皮肤见红色丘疹、瘀斑、风团、瘙痒,伴双下肢关节痛。经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五更泄是在黎明前腹部隐痛、肠鸣、腹泻、泄后则安的病症。 五更泄属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之症,此症不纯属命门火衰,应结合临床脉症相参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经方治验2则     
皮后炎 《吉林中医药》2007,27(10):47-48
1 柴胡桂枝汤治疗夜半隐疹 覃某,男,32岁.2001年10月8日主诉:近3个月来,无论起卧,每至夜半始觉胸、腹、上背部3处燥热不适,继之在该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奇痒难忍,持续约1h左右渐渐停止,头面及四肢少见.抗过敏类药物可减轻症状,但停药后届时又作.乌蛇止痒丸等服后效果不显而求诊.诊见:胸、腹、上背部等处抓痕累累和晨起口苦.  相似文献   

14.
1 脑震荡后遗症江某,男,29岁,农民,住院号21081。患者于1991年3月14日因山地纠纷被人击伤头部后昏迷不醒,在当地经过处理和清创缝合后,出血停止,神志转清,但持续头痛头晕,呕吐以致不能进食,X线颅骨摄片及CT检查正常,西医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经用镇静药及ATP、脑复新等治疗无好转,而于6月13日邀中医会诊。症见头痛眩晕,目闭不睁,呕恶不止,涎水长流,涎痰吐出后自觉症状减轻,腻苔满布,舌底色绛,脉象弦滑搏指。患者素嗜烟酒,中焦蕴痰,而震伤脑络后,肝阳扰动,挟痰浊  相似文献   

15.
癃闭治验2则     
王敬珍 《国医论坛》2007,22(1):27-28
例1:王某,女,22岁,未婚.小便涓滴难下已5天,前医曾用"通利"之剂而未效.诊见小腹膨胀,辗转不安,伴胸胁满闷,噫嗳不舒,时欲叹息,两脉俱弦,舌质红,苔薄腻.询知其素来性情急躁,近因暴怒,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而致升降之机壅滞,水道不利.治宜疏肝清泄,佐以宣通分利.处方:柴胡5g,制香附7g,炒山栀10g,台乌药10g,紫菀10g,桔梗10g,赤茯苓10g,木通7g,泽泻10g,车前子12g(布包).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用食盐半斤,炒热熨敷脐部.服药1剂后,小便即可自解,但仍不畅,连服3剂,小便通利,腹胀已除,胸闷诸症亦均消失.  相似文献   

16.
1过敏性鼻炎 何某,女,29岁,1998年11月5日初诊.自诉平素易出虚汗两年余,每遇气候冷暖变化即打喷嚏,鼻流清涕,伴鼻塞鼻痒,口服朴尔敏、息斯敏等其效不著,脉细微无力,苔薄白.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属营卫失调,卫表不固.  相似文献   

17.
案例1患者刘某,女,25岁。1996年8月20日就诊。酷暑炎热,沿街摆摊叫卖,因感头痛眩晕而求诊治。望之面赤气粗,大汗出,舌苔黄燥;问之烦热,头胀痛,眩晕欲仆,口渴喜冷饮;切其尺肤灼热,脉洪数。按暑入阳明诊治,予白虎汤方:生石膏30g,知母12g,粳...  相似文献   

18.
急症治验2则     
急症治验2则郑文平主题词胃扩张/中医药疗法,承气汤/治疗应用,牙周炎/中医药疗法,急性病1急性胃扩张刘×,男,34岁,农民,1980年4月12日入院。患者昨天午餐后进小煤窑挖煤,进洞即感上腹胀满疼痛,被迫返家,入夜胀痛加剧,彻夜未眠而急诊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19.
周建莹 《中医杂志》2000,41(12):720-720
1 腔隙性脑梗塞致味觉丧失王某某,女,72岁,1998年8月26日初诊。患者自觉3天前味觉丧失,食不知味,伴头痛、纳减,嗅觉、言行如常,无眩晕、恶心、呕吐,无口眼歪斜。8月24日在某医院检查,MRI报告示:大脑半卵圆区侧室房腔隙性梗塞灶。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诊见体稍胖,言语清,心肺正常,肝脾无殊,血压135/80mmHg(1mmHg=0.133kPa),舌胖嫩、色淡紫、苔薄白,脉细涩。原有血管性头痛病史,平时服止痛片缓解症状。分  相似文献   

20.
经方治验2则     
1支气管肺炎任某,男,3岁。因咳嗽、咯痰7日就诊。7日前患儿突发高热(39.5℃),经服安乃近热退。后出现咳嗽、喉间痰鸣,以支气管肺炎住我院儿科治疗效果不明显。刻下:咳嗽,喉中痰鸣,口干,纳差,舌尖红宫薄黄,脉浮数。辨为痰热望肺,投麻杏石甘汤加减1剂后反见咳嗽加重,彻夜未眠,余药未取即来就诊。其毋代诉夜间咳嗽频剧,吐出泡沫样痰液。询知患儿夏季冷饮不断。此乃寒饮停肺,内有郁热无疑。即予小青龙汤加味:炙麻黄459,杏仁6g,桂枝3g,白芍3g,干姜3g,细辛Zg,五味子6g,制半夏6g,地龙6g,前胡6g,甘草3g。5剂。1剂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