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8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9月~2013年8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15,p〈0.01)。结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跌倒健康教育对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对8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制定干预措施,住院全过程不断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使患者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结果:精神病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减少了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防跌倒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寻求保证患者安全的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2010年4月起,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开始对跌倒高危患者实施了防跌倒干预.统计干预前后各480例患者跌倒发生率、防跌倒依从性,并用SPSS16.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在神经内科病房对患者实施防跌倒干预后,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减少,依从性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 结果 说明防跌倒干预措施规范、有效,可以提高患者防跌倒的意识,大大减少跌倒意外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降低心内科老年病人跌倒发生率,保障病人住院安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措施;干预组使用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依据病人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流程及加强健康宣教.结果 对照组发生跌倒15例,干预组发生跌倒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实施预防跌倒干预措施,提高了护士参与跌倒预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老年病人进行防跌倒知识宣教可以增强其安全行为,从而降低了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马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14-3014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针对性干预治疗,更有效地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照护者。护士及患者家属综合干预的方法,对2008年13例发生跌倒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与2007年同期跌倒的14例老年住院患者比较。结果:干预组发生跌倒事件13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60人(8.13%),对照组14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07.5人(13.02%)。结论: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综合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动态评估住院期间帕金森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相应干预措施对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实施神经内科常规防跌倒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在常规跌倒预防措施落实同时强化个性化动态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随访(6.0±0.5)周期间的跌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患者发生跌倒与多种因素有关,强化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能够针对性的给予防跌倒干预措施,减少跌倒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80-182+186
目的 探讨目的性巡视在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南京市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32 例脑卒中患者,将2018 年1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322 例脑卒中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8 年10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310 例脑卒中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干预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措施上,实施跌倒专科管理:完善跌倒评估,加强患者和护士的预防跌倒宣教,结合目的性巡视,重点关注患者体位改变、上下床、入厕排泄、物品摆放位置等4 个方面。比较观察组两种跌倒评估量表评估结果的阳性率差异、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的国际版跌倒效能量表(FES-I)差异及两组患者在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约翰霍普金斯跌倒评估量表评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评估结果(P<0.05);干预后观察组FES-I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性巡视不仅可使患者预防跌倒的自信心增强,还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无线防跌倒报警系统联合病房内视频宣教在降低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寻乌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传统防跌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线防跌倒报警系统联合病房内视频宣教,比较干预2周内2组患者跌倒和坠床发生率、预防跌倒知信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和坠床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干预后,2组患者知信行量表和脑卒中专用生活量表(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无线防跌倒报警系统联合病房内视频宣教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跌倒和坠床发生率,提高其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303-2303,F0003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1.2%(22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7.3%),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2.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0.6%)。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丽  陈思 《大家健康》2016,(4):271-272
目的:探讨呼吸科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干预,防止意外跌倒的发生。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38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跌倒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结果:在3860例住院患者中,6例发生跌倒,占住院患者的0.15%,主要集中在高龄患者(>65岁者);跌倒主要发生在夜间及清晨,以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患者为主,且责任护士均为护龄<5年的护士。结论:呼吸科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较多,跌倒风险大,应从环境安全、加强护士风险评估和对患者、陪人健康教育等方面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跌倒风险评估及干预对帕金森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跌倒护理,观察组采用动态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的防跌倒知识教育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动态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李爱凤 《中外医疗》2011,30(18):147-147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科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1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12%,其中发生幻觉跌倒(27.1%)、妄想(20.3%)、冲动(13.6%)、药物反应(30.0%)、环境因素(9.0%)。结论综合干预可以减少住院期间跌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对老年病区1 196例患者实施防跌倒干预,包括跌倒评估、床头挂"警示牌"、实施防跌倒措施。统计干预前后患者防跌倒措施知晓度、遵医行为、跌倒发生率、满意度评价,并用SPSS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干预前后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003%和0.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防跌倒措施知晓度、遵医行为、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必须规范和改进有效的防护设备及措施,实施教育与行为干预为主的防护原则,才能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Hendrich Ⅱ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个性化护理对预防眼科低视力住院病人跌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10月眼科低视力住院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眼科低视力住院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Hendrich Ⅱ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在接受护理后住院期间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知晓掌握情况、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概率、跌倒所造成的损伤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知晓掌握情况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住院期间观察组跌倒病人1例,对照组发生跌倒5例。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60,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建立在以Hendrich Ⅱ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个性化护理能降低低视力病人在住院期间跌倒风险和跌倒带来的损伤程度,提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形成安全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实施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管理策略,探讨其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方法 建立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预防措施表、跌倒事件分析表、防跌倒宣教单和预防跌倒流程,同时注重其专科化,对临床护理单元的患者予以应用,使预防跌倒更具有针对性,提高跌倒实效.结果 经过一年半的资料收集和实效观察,对实施跌倒管理策略前后的跌倒人数、跌倒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发生跌倒人数由24例降低到9例,跌倒率由1.94‰下降至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损伤率由20.8%下降到11.1%.结论 运用评估、干预、评价的科学管理策略能提高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仍要从完善评估、干预、评价的整体体系来不断提高预防跌倒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分享宣教方式在老年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跌倒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分享的方法进行防跌倒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跌倒情况、宣教效果,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10.0%,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防跌倒意识、防跌倒措施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取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分享的宣教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防跌倒意识,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原因,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统计跌倒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分析跌倒原因。结论对精神病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月娥 《吉林医学》2014,(24):5507-550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中的作用。方法:统计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数据,分析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制订相应对策,统计患者跌倒的情况。结果: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QCC品管圈管理方法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由之前的2.5‰降至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品管圈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概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保证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8分者,制定并落实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明显降低。结论跌倒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病房2006-2008年的8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资料. 结果 老年患者、不良的外界环境等因素均为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 结论 加强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评估,增加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有效的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