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自我血糖监测(SMB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影响进行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根据WHO1999诊断标准确诊T2DM42例,排除T1DM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均需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CSⅡ)组成的“双C”方案应用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CSⅡ+CGMS为观察组,45例,CSⅡ+多次指尖血糖检测血糖为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血糖值的变化、波动幅度、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血糖控制更平稳,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短期治疗是老年T2DM患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system,CGMS)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infusion,CSII)联合治疗危重症老年2型糖尿病(T2DM)(联合组)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sulin injection,MDII)组进行比较。方法:合并危重症的老年T2DM患者39例,随机为联合组(n=19)及MDII组(n=20),比较两组每日使用胰岛素量、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天数、MODs发生率低于MDII组(P〈0.01或P〈0.05)。结论:CGMS与CSII联合治疗相较于MDII,可以更平稳、迅速的控制危重症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趋势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方法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4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患者记录生活日记。结果 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餐后及中、晚餐后1~5 h,下午2点至凌晨1点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7.5%)的时间段,而75.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凌晨2点至5点。血糖(7.8 mmol/L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3%和57%。食物、运动、生活事件影响血糖波动。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食物、运动、生活事件是影响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为拟定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为糖尿病教育提供更形象、更具说服力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即"双C"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SII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2h餐后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有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均无其他伴随症状,对照组有1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均伴有冷汗、心慌等症状,2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双C"疗法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及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中的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147例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血糖(BG)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37.23%,其中无症状低血糖60.80%(697人次),与病程呈指数曲线负相关。平均血糖(MBG)与低血糖发生率呈指数曲线负相关,与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呈双曲线负相关。随着日内血糖差值逐渐增大,低血糖发生率呈等级增高。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高,MBG控制越低、日内BG波动越大,则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越高;(2)CGMS能及时准确发现无症状低血糖。  相似文献   

7.
田利华  吴慧敏 《临床荟萃》2009,24(13):1173-1174
在新诊断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β细胞功能平均已丧失50%左右,因此尽快给予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控制高血糖,消除高血糖毒性作用,尽可能恢复胰岛功能,减少β细胞功能衰竭,在稳定血糖及防治并发症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在使用胰岛素治疗中,预混30胰岛素(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其使用简单方便,每日早晚餐前各注射1次,为很多患者所接受。本研究采用雷兰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DGMS),其连续的血糖监测形成直观的血糖连续图谱,不遗漏任何重要血糖波动趋势。现将我们观察的新诊断T2DM患者在使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中血糖谱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欧美荣 《临床医学》2011,31(12):69-70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比较CSII与MSII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显著少于MSII组,控制血糖所需时间CSII显著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显著低于MSII组。结论 CSII强化治疗T2DM更能较快平稳控制血糖,优于MSII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1)将研究对象分为胰岛索治疗组、磺脲类治疗组和诺和龙治疗组;(2)用CGMS对66例T2DM患者于血糖稳定后进行72h血糖监测,其间监测指端血糖谱并输入CGMS以校正,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的特征。并对每一患者抽血检测升糖相关激素,比较低血糖发生时与非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的异同。结果(1)各组低血糖多于11:00—12:00,21:00一次日5:00发生,最多见于2:00。(2)餐后3h血糖较餐后2h可以更好地预测低血糖的发生。(3)发生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变化不明显。(4)磺脲类治疗组较胰岛索治疗组、诺和龙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英国一项糖尿病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控制能够减少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治疗是血糖达标的有效手段,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有效控制血糖。本文旨在观察比较胰岛素泵入强化治疗达标后转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赵桃月  应莉 《护理研究》2008,22(3):816-817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连续监测糖尿病(DM)病人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的新型仪器,对DM病人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不仅能较快掌握其血糖谱变化规律,指导临床用药;而且能较好地控制过高的血糖值,避免低血糖发生,既可减少病人住院费用,又可缩短其平均住院日。熟练掌握CGMS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病人的作用。[方法]将10l例初发2型糖尿病分为2组。实验组(51例)按标准的临床路径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5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出院时2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迭标率、血糖监测指标达标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初发T2DM病人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强化治疗可明显控制血糖,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蓝海云  沈知行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51-1352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需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随着T2DM的病程进展,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患者需要接受足够的量才可改善血糖控制,但何时给药及如何给予,目前尚无一致意见,而且各国现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也不甚相同。本研究针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T2DM患者,应用3次/d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简单强化治疗,观察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c”治疗[即胰岛素泵(CS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4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患者佩戴CGMS24h后置入CSII,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人的剂量;对照组采用多点式血糖监测联合常规多次胰岛素注射,根据指血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三餐后2h及22:00、2:00血糖平稳度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的平稳度、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法对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的意义及血糖控制对危重症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并内科危重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水平。人选后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血清内脂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C肽并计算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糖控制良好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照组血糖控制差者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内脂素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波动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可积极的控制血糖并降低血糖波动,可以减少T2DM合并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56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2组,分别予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IG)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唾前皮下注射,治疗24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等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有显著意义,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2组间HbAl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血糖效果好.口服降糖药物剂量小,低血搪发生率低,更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功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均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实验组设定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功能(血糖低于4.0 mmol/L时自动报警),对照组根据动态血糖监测情况定时调整血糖.连续应用2周并观察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患者依从性等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功能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预防低血糖事件发生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樊跃忠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51-1852
糖尿病(DM)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临床工作中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控制不佳,血糖达标率低。为此,本科对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疗效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耘  杨娜  杨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85-1986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60例为调整血糖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降糖,治疗组采用沙格列汀5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肝肾功能、观测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糖控制、降低HbAlC方面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沙格列汀可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HbAlc,有利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联。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6例(T2DM+ACI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T2DM组)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检测,降糖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量表评分,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血糖波动的关系。结果 T2DM+ACI组和T2DM组平均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T2DM+ACI组和T2DM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2DM+ACI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显著高于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MAGE、LAGE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高NIHSS评分的患者MAGE和LAGE显著高于低NIHSS评分的患者。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单纯2型糖尿病的患者大,血糖波动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