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淋巴结增生症为罕见的良性疾病,临床及X线诊断中易误诊,作者结合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X线征象,并复习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CD)最早由Castle man等于1956年首次正式提出,该病常发生在胸腔内,特别是纵隔区域,属于少见病,临床上极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胸内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LCD)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淋巴样错构瘤等,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至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不清,组织学改变特殊,病因不明,现多认为是由血管淋巴组织错构瘤或原因不明的特殊炎症引起[1]。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临床上又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14例,现将其CT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组织学发生、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报告1例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复习有关献。结果 ①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可能由病毒刺激机体产生。②本病应与浆细胞瘤及Hodgkin’s病鉴别。③临床呈多中心性发生,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弥漫增生为其典型病理特征。结论 本病无论临床和病理,其表现和淋巴瘤十分相似,必须加以鉴别,治疗可选择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镜作为一种先进手段,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许多疾病的确诊离不开电镜观察资料.郎格罕细胞型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表现为能自行缓解的单一骨损害到威协生命的多系统受累等多种形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临床较少见,故早期诊断较困难.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及诊断郎格罕细胞型组织细胞增生症国内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本文就2例小儿郎格罕细胞型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超微结构观察及诊断进行报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为Castleman's病(Castleman's disease,CD)[1], 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1956年命名为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病、血管瘤样淋巴错构瘤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12例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住院时间3~9天,平均(6.4±1.9)天.术中出血100~2500 ml,平均(1108±696) ml.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发生饮水呛咳1例,随访8~87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生存,无复发病例.结论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发病率较低,患者缺少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的诊断手段,术前诊断困难.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单中心型可行外科手术治愈,个别可以经胸腔镜手术切除;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多中心型多无法通过手术治愈,应辅助其他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历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2例Castleman病患者,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讨论该病的  相似文献   

9.
李忠英  侯晓峰  樊华  王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109-109,111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病,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1956年被命名为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不典型淋巴结增生症。  相似文献   

10.
6例良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angiofoliCularlymphoidhyperplasia),是一种良性瘤样淋巴组织增生,在外检及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病,霍奇金氏病等,此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1]。我们近年在外检工作中遇到6例...  相似文献   

11.
伴有巨块性淋巴结肿大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sinus histiocytosis、with massivelymphadenopathy,简称SHML)是一种特发性的、以双侧颌颈部淋巴结无痛性缓慢肿大为主要特点的良性病变。患者伴有发热、中性白细胞增高、血沉加速、多克隆γ-球蛋白血症等征候。本病较罕见,临床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大,12岁。因双侧颈部肿块进行性肿大1年半,伴鼻塞、呛咳、呼吸困难2月,于1988年9月29日入院。体检:双侧颌  相似文献   

12.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是一种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青少年腹膜后Castleman病在临床上罕见,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我院收治的1例青少年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成功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巨淋巴结增生症,又被称为Castleman病[1],是由Castleman在1954年时通过病理现象首先报道。巨淋巴细胞增生症是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临床极少见,现报告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既往体健,平素无任何不适。征兵体检时胸X线检查示:右侧肺门软组织影,肺门及纵隔阴影增宽,向两侧突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 Castleman'病)的CT表现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及与病理特点的对应性.结果:混合型1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透明血管型7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病灶内含血管丰富,增强动脉期呈明显高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仍持续中高强化. 6例病灶内见纤维瘢痕组织对应CT上放射状或分支状低密度影,增强延迟期范围逐渐缩小;2例病灶内见变性血管壁的钙化影,1例病灶见多发囊变影,增强无强化;5例病灶周围伴多发肿大淋巴结,病理为慢性反应性淋巴结炎;5例病灶周围见增粗血管影环绕.结论: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具有典型的特征性,正确认识该病的CT表现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在局灶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局灶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MRI表现。结果本组6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包括颌颈部病变4例,腹部病变2例,均为透明血管型,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较光滑,MRI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信号匀匀,未见明显坏死或钙化,动态增强扫描所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速升缓降或平台型,DWI序列呈均匀的弥散受限高信号,其ADC值为(1.02±0.23)×10-3 mm2/s。结论局灶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常规MRI结合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减少漏误诊.方法 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7例,多体位超声探查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特征,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 7例中超声诊断4例,超声特征性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腔内外壁光整,囊壁可见罗-阿氏窦.其中节段型1例,局限型3例;误诊3例,1例误诊慢性胆囊炎,2例误诊胆囊癌.结论 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以淋巴结增生性肿大为其特点,我院20年间共收治7例。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确诊困难,易误诊为其它纵隔肿瘤或肺癌。另外增大的淋巴结表面血管丰富;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出血多,造成手术困难。本组7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证实为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术后无并发症,经随访无复发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复习有关文献。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一种淋巴组织良性反应性增生疾病,但有恶变倾向,其临床表现各异,伴发全身症状的局灶型及多中心型预后相对较差,两者的病理类型有所交叉,在全身症状出现前应考虑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Castleman病又称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淋巴结增生,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良性的淋巴结增生性病变。1954年,由Castleman等[1]首先报道,此后对该病陆续有报道。因该病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并复习相关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发生在有淋巴结存在的任何部位,病因至今未明。首次由Castleman[1,2]等在1956年报道并由此得名。由于既往对本病了解少,易造成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我科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