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Okabe改良法复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健胃愈疡组,检测溃汤指数和胃黏膜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健胃愈疡颗粒能显著降低溃疡指数(灌药7 d为1.67士0.49,与其他组比较,P<0.05;灌药14 d为0.80士0.42,与其他组比较,P<0.01),显著提高胃黏膜NO水平[灌药14 d后为(0.597±0.042)μmol/g蛋白,与其他组比较,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能通过诱导和促进胃黏膜NO的生成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止血愈疡颗粒(ZY)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组织,血中氧自由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甲氰咪胍(CI)组,ZY组,后3组采用幽门结扎法建立胃溃疡模型,观察胃溃疡组织,血中氧自由基参数变化及与溃疡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胃溃疡组织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与溃疡积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ZY能提高组织中SOD,GSHpx活性及血中SOD活性,降低组织中MDA含量,结论:ZY有抗氧自由基损伤,减少溃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愈疡1号颗粒对胃溃疡(Gu)大鼠自由基代谢相关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冰乙酸注射法建立大鼠GU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及愈疡1号颗粒高、低剂量(高、低剂量)组,给予相应干预后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0)的表达及血清NO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MDA、NO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均能够明显提高大鼠胃黏膜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NO水平。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NO水平。[结论]愈疡1号颗粒通过降低胃黏膜MDA、NO表达及血清NO水平,提高胃黏膜SOD和GSH-Px的表达,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是其治疗GU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消溃灵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 ,分别以消溃灵灌胃和左旋精氨酸 (L- Ar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 (L- NNA)腹腔内注射治疗 7d和 14d后 ,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 ,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及血浆内皮素 (ET- 1)含量。结果 :消溃灵组溃疡指数、血浆 ET- 1含量明显降低 ,而溃疡抑制率、血清 NO含量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和 L- N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与L- Ar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L- NNA组溃疡指数、血浆 ET- 1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 (P<0 .0 1) ,而血清NO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1)。结论 :消溃灵促进溃疡愈合 ,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促进 NO合成 ,反馈性地抑制 ET- 1释放 ,维持 NO和 ET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消溃灵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费灵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以消溃灵灌胃和左旋精氨酸*(L-Ar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腹腔内注射治疗7d 和 14d后,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结果:消溃灵组溃疡指数,血浆ET-1含量明显 降低,而溃疡抑制率,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和L_N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L-Ar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NNA组溃疡指数,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而血清NO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消溃灵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促进NO合成,反馈性地抑制ET-1释放,维持NO和ET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消溃灵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一氧化氮 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以消溃灵灌胃和左旋精氨酸(L-Ar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腹腔内注射治疗7d和14d后,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结果消溃灵组溃疡指数、血浆ET-1含量明显降低,而溃疡抑制率、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和L-N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L-Ar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NNA组溃疡指数、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而血清NO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消溃灵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促进NO合成,反馈性地抑制ET-1释放,维持NO和ET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自制止血愈疡颗粒剂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检测雷尼替丁组及模型组大鼠胃粘膜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cAMP/cGMP)比值分别为7.2±3.5和24.8±2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雷尼替丁能使大鼠胃粘膜cAMP/cGMP水平下降,提示可能cAMP/cGMP比值降低则胃酸分泌减少。止血愈疡颗粒剂表现出与雷尼替丁相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炎饮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腐蚀法建立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以奥美拉唑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溃疡面积和血清ET-1、NO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血清ET-1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P0.01或P0.05),血清ET-1含量明显下降(P0.01),胃炎饮高、低剂量组的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胃炎饮可调节血管舒缩因子,改善胃黏膜循环,从而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对胃溃疡(GU)大鼠胃黏膜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Okabe乙酸烧灼法制作大鼠胃前壁溃疡模型,随机将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复方田七胃痛胶囊(简称复方田七)大、中、小剂量组,硫糖铝及法莫替丁组,各组分别连续给药治疗10 d.给药结束后,检测溃疡周围组织NO、NOS及ET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所有给药组均能够提高胃组织NO及NOS的水平,减低大鼠胃组织ET的水平(P<0.01);其中复方田七大剂量组的作用最强.[结论]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提高大鼠胃组织NO及NOS、显著降低ET水平,可能是提高大鼠GU黏膜愈合程度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酒精性胃损害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氧自由基的作用,以及NO对ET-1、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酒精给大鼠灌胃制备急性胃粘膜损害模型,实验分为五组,应用L-NAME或/和L-Arg依不同分组行尾静脉注射.取门脉血测定NO、ET-1和MDA水平,并取出胃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酒精灌胃后,大鼠门脉血NO含量降低,ET-1和MDA量升高,粘膜损伤加重.L-NAME组NO进一步减少,ET-1和MDA更加升高,粘膜损伤明显加重.L-Arg与L-NAME合用后NO、ET-1及MD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粘膜损伤亦减轻.NO与ET-1及MDA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在酒精性胃损害中,ET-1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起损害作用,内源性NO可调节ET-1的生成,清除氧自由基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七方胃痛胶囊抗溃疡的机制及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应用价值.[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作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后第3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雷尼替丁胶囊组,七方胃痛胶囊大、小剂量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取大鼠胃组织,测量溃疡面积.以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测溃疡边缘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数、新生血管数,并测定溃疡边缘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七方胃痛胶囊组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和对照组(P<0.05,<0.01);再生黏膜的新生血管数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和对照组(P<0.05,<0.01);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数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和对照组(P<0.01,<0.05);血清NO溃疡边缘黏膜组织的HSP70水平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七方胃痛胶囊抗溃疡的作用机制与提高血清NO及溃疡边缘黏膜组织HSP70水平有关,且能降低溃疡指数与炎症细胞浸润,增加再生黏膜的新生血管生成,对于提高QOUH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变化。方法:按肾功能分期,将29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氮质血症期组,尿毒症期组,分别和放射免疫分析衍和铬还原法测定其血浆ET和血清NO。结果:伴肾功能减退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并不下降,且在尿毒症组异常升高,ET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及肾性高血压严重度呈正相关,而NO则无相关性,血透后ET值进一步升高;而NO则明显下  相似文献   

14.
以健康老年人2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0例做为观察对象,检测其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NO水平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水平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ET与NO呈负相关。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NO、ET水平的失衡,而这种失衡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测定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血浆的NO、ET水平,探索它们对肝硬化腹水形成和肾功能损害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测血浆NO的代谢产物NO2^-浓度(Griess法),ET-1浓度(放免法)及肾功能。1.血浆NO浓度在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肾衰组明显高于有腹水、无肾衰组。血浆ET浓度在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衰组明显高于有腹水、无肾衰组。2.肝硬化患者血浆ET浓度与血肌酐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血钠、尿钠呈负相关。3.肝硬化患者血浆NO与ET水平呈正相关。血浆NO和ET升高可能在肝硬化病程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形成腹水和引起肾功损害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协同作用是肝硬化进展及出现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EH,观察Ⅰ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20例EH伴LVH(观察Ⅱ组)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清ET、NO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Ⅰ组血清ET明显高于对照组、NO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Ⅱ组血清ET明显高于观察Ⅰ组、NO明显低于观察Ⅰ组(P均〈0.01),且ET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ET呈正相关(r=0.427,P〈0.05)、与NO呈负相关(r=0.653,P〈0.01)。观察Ⅱ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 ET和NO两者失衡可能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NO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慢性肝病进程过程中,ET,NO和IL-1β,IL-6和TNFα所起的作用及相关关系。应用ELISA及RIA法检测12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ET,NO和IL-1β,IL-6和TNFα水平。慢性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癌患者的ET,NO,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比正常有显著性增高(P<0.05)。随着肝细胞损害程度加重,ET,NO含量增加,IL-1β,IL-6和TNFα水平亦逐渐升高。ET,NO的升高引起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可能是慢性肝病炎症加重的原因之一。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EC)分泌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内皮素(ET)的影响.取体重150—2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的胸主动脉,以组织贴块法进行EC培养,传代至第5代用于实验,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为6孔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对照组不加HCY,分别在2、4、6、8、12、24h观察细胞形态并取细胞培养液测定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AngⅡ和ET含量.HCY可引起EC形态发生变化HCY刺激EC分泌NO、Ang Ⅱ和ET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提示:HCY使EC分泌NO、Ang Ⅱ、ET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