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医院保洁工艾滋病防护能力。方法:通过对88名保洁工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对医院保洁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结果:医院保洁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67.8%提高到90.5%,防治艾滋病的能力增强。结论:进一步加强医院保洁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有利于提高保洁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何珂  苗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98-4898
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笔者从事结核科护士长工作多年,并在非典病区工作过。全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在结核科工作的自我防护措施及防护应急预案,消除了疲沓思想,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全科7a来没有造成一例工作人员感染结核、乙肝、艾滋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口腔科与其他科室不同,患者多,流动性大,口腔专科治疗时医护患近距离接触,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我院加强对医院口腔科感染的监控管理,采取了各种针对性地消毒隔离措施,完善了管理及监测制度,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1提高思想认识培训教育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用医院感染事件开展警示教育等各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培训,使之树立牢固的标准预防的观念,提高职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防护规则。2防止锐器刺伤患者用过的器械特别是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均有可能污染HBV、H IV、HCV等血液传播致病因子。为防止使用后…  相似文献   

4.
郭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362-3362
目的:为了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针对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结果:加强手术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观念,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及防护意识。结论: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陈春 《当代护士》2009,(4):103-104
总结保洁工的管理措施,包括采用把好进人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加强个人防护、进行督导和检查,认为根据保洁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保洁工的医院感染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我们必须加强对口腔科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采取各种针对性地消毒隔离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树立牢固的标准预防的观念,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注意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双向防护,使医护人员自觉主动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努力,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631-163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存在的相关因素,制定管理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制度、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血液净化室、医疗废物等的管理及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的监测,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结果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加强净化室的管理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与自我防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医院的特殊环境又使护理人员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自身感染.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防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17-7018
医院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聚集地。手术室具有独特的接触血液致病菌的危险,如长期与手术开放创面接触,经常操作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血液等,加之工作繁忙、紧张、劳累,其感染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其危害,加强职业安全意识管理,掌握其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医源感染的发生。现就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防护对策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韦喜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12-2613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其环境、感染等因素时刻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必须与各种手术器械、化学消毒剂、具有传染性的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频繁接触,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人群。笔者对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相关因素及防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对控制医院内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以及双向防护意识的提高,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预防医院内感染的措施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院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侵人性治疗等临床上广泛应用,院内感染也越来越突出,对如何预防医院感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1生物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要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尤其血液,感染HBV、HCV及艾滋病等的机率很高,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被其污染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SARS以后,国内外多次发生实验室感染的报道,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为防止医院感染,本文谈谈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1 工作环境的消毒,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检验科包括抽血室、常规检验室、血液室、生化室、微生物室、免疫室、血库、基因诊断室等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内,每日要处理大量临床标本如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痰、脓液、胸腹水、胃液和脑脊液等。工作中每一环节都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果预防控制不好就可能造成医院感染。首先,工作人员手、试验台、水龙头、电话等污染较严重;其次,直接接触患者的抽血室台面、患者座凳、止血带、抽血小枕等污染也比较严重;抽血室消毒瓶盖不能及时关闭,有时较长时间暴露,其有效成分挥发,浓度达不到要求而致污染;再者病者患有呼吸道感染、肝炎等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检验科医院感染存在的原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领导不够重视,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意识淡薄,防护措施不到位。结论:检验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精神科住院患者感染肠道疾病的管理。方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加强病房环境细菌学监测及患者餐具的管理;同时加强精神科患者健康指导。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感染肠道疾病明显减少。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预防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性肠道疾病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堃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2871-2872
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保障医院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维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的重要工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践“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举措。现将我们做好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01/2007-12住院6465例进行监测统计分析。结果:6465例中医院感染271例,感染发生率4.19%;感染300例次,例次发生率4.64%。感染部位好发于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结论:对重点部位严格的监测、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牙科门诊各个诊断室是患者就诊治疗的场所,由于牙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各异,各种患者均在同时侯诊就医,所以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及其他健康人员间的交叉感染的机会始终存在。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牙科门诊患者在医院感染的机会。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郭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26-4127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健全控制医院感染监督组织,完善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落实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加强了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