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川 《长寿》2005,(6):23-23
前几年我一位朋友的母亲在世时,我经常去探望她。但让我不怿的是,每次探视她时,她惟一的话题就是自己的“苦命三段论”。从出生到出嫁是第一段,因为她在兄弟姐妹中是长姐,从懂事起,就要整天照看弟弟妹妹,有好吃的不但要让着弟弟妹妹,而且凡是和弟弟妹妹发生矛盾,弟弟妹姝们一哭她还要挨父母骂;  相似文献   

2.
奶奶怎么了? 来访者小柳一脸困惑,他说:“我奶奶今年76岁了。近来奶奶和我们常常闹些不愉快。就说入夏以来吧,我和母亲总是从街上买回最新鲜的瓜果,然后挑最好的给奶奶吃。可奶奶吃完以后,还总抱怨我们不给她买好吃的。有一天我买了个大西瓜回去,先为奶奶切了一块.她吃得很香.还夸西瓜又沙又甜。正巧爸爸单位一位同事来访,我们便把剩下的那一大块西瓜端给客人吃。  相似文献   

3.
她记得我爱吃芹菜馅饺子,她坐在电脑前等我上线,她很诚恳地让我回家,这,已足够我爱她很多年。【奶奶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奶奶偏爱弟弟,是因为她重男轻女。她的确很偏心,无论吃的用的,都会把大的好的给弟弟;去外边吃喜酒如果只能带一个人,向来都是带弟弟。儿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姑姑来看奶奶,她给奶奶买了秋梨膏,我和弟弟都喜欢装秋梨  相似文献   

4.
母亲节     
《长寿》1995,(5)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过“母亲节”特别受欢迎。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它使我们大伙儿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呀。 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相似文献   

5.
心愿     
有一个老母亲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孝顺,一个儿子有些窝囊无能。 两个女儿常常塞钱给老母亲让她买好吃的,可老母亲又特别疼小孙子,于是常常把女儿给的钱又去塞给了儿子,让他给小孙子买吃的。  相似文献   

6.
日前,接到一位家长来信,信中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6岁的女孩把她堂弟的阴茎剪掉了,幸亏医院抢救及时,小男孩才免一死。原来不久前,女孩曾好奇地问过妈妈:“弟弟有这个,我怎么没有?”妈妈信口回答:“你原来和弟弟一样,也有这个,小时候爸爸用剪刀给你剪掉了。”于是,女孩就认为,弟弟也应该剪掉这个!这封信让我想起一篇新闻报道:某市小学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性格比较内向,从不与同学吵闹,可是  相似文献   

7.
马丽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她有两个哥哥,自幼父母亲和兄长对马丽百依百顺,家里的活都让两个哥哥和父母亲包下来了,就连马丽的衣服也一直是由母亲来洗。小时候她和两个哥哥打架时,父母总是偏护这个宝贝女儿,把哥哥痛打一顿了事,也才能解开马丽的心头之恨。家里有好吃、好玩的都留给马丽享用,父母和兄长总是迁就她。就这样,马丽慢慢地长大了,到了22岁,应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但是挑来挑去总也没有选到合适的对象,最后与当地一名工人结合了。丈夫为一辈子能娶到一个如  相似文献   

8.
皮鞋与芒果     
一个成功的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说:“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动,改口说:“妈,我要布鞋好了。”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双皮鞋给了我。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也从此学会了撒谎。以后,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得到的东西,我都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们都很爱读书。父亲生长在沈阳参军在沈阳,是典型的“城里人”。我的母亲生长在辽宁海城的一个小山村。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听母亲讲她小时候的事儿。那些往事鲜活生动,且富有传奇色彩,因而我至今难以忘怀。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她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CHINESE HEALTH76离校的铃声已响过,校园里一片寂静。门被轻轻推开,又是晓晓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走进我的办公室:“高老师,您瞧瞧,这是韩博给踢的。”韩博是我们班一个性格顽劣的孩子。她边说边把晓晓推到我面前,挽起孩子的裤脚。原来,今天下午上体育课,韩博支使晓晓到校外给他买水,晓晓没去,被韩博踢了两脚。晓晓是家里第三代单传,家人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上初中了,从收拾书包到洗袜子,所有生活细节都是由长辈包办,这使他不仅失去了锻炼的空间,也让他对独立做事失去自信心。晓晓小时候与伙伴玩耍,总有家人在一旁…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81岁的母亲突发性脑出血,被送进了医院。昏睡第15天后,我在她的病床上,自言自语:“刚穿两天的袜子又顶出个洞来”,母亲在昏迷中却与我搭话“:快拿来针线,我给你缝上。”再喊她又没了回应。虽然是偶然,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希望!日最爱和小曾孙子比高低,我这么一激,她果然把双脚挪到床前,让我扶着她双脚落在了地上。母亲真的能和曾孙子并排站立了!那一刻,我们三人都大声笑了起来。这次站立极大地增强了母亲的信心,再次等曾孙子放学归来时,她坚持要走两步,但怎么也迈不开腿。曾孙子突然喊出“一二一”的口令时,我借机告诉她,喊“一”时迈右…  相似文献   

12.
……1…… 事实上,在二宝刚出生的日子里,瞻这些表面工作都已经做得非常好. 她从弟弟出院回到家,就对他爱不释手、疼爱有加. 平时放学后,不顾我们的担心,兴奋地从我们手里把弟弟抢过去,像大猫拎着小老鼠一样抱上一会儿. 弟弟每当学会一点新本领,她都会高兴地对他连亲好几口,夸奖的话赞不绝口,一口一个“我弟超萌,我弟最棒”. 每当身边人说起弟弟和姐姐长得一个样时,瞻都会自豪又霸道地显摆:“那是,我弟嘛,不随他姐,他敢随谁?”  相似文献   

13.
大姐: 我有个女儿,今年5岁,在上幼儿园。她非常小气,平时家里如有亲朋好友带着孩子来作客,女儿从不主动把自己好吃的食品和玩具给小客人分享,要在我们的“命令”下,才极不情愿地拿出来;如果我们对小客人称赞几句,她就翘着小嘴巴不高兴,弄得我们很尴尬。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我们很伤脑筋,真不知该如何使她转变过来?  相似文献   

14.
黄静 《家庭育儿》2006,(9):29-29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小时候,一次把母亲刚买回家的金表给摆弄坏了。母亲看到孩子搞破坏,就狠狠地揍了陶行知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师。陶行知的老师听了这件事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陶行知的母亲很不理解,老师对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后来,老师给母亲找到了一个补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母亲没有什么嗜好,心中惟有她的孩子们。她最看重我们姐妹几个的读书学习。记得小时候,常听母亲说一些鼓励我们学习的歌谣、掌故什么的。比如讲到一个孩子读书时贪玩,她就很有节奏地朗声道:“平时不用功,考试问老兄,老兄不搭理,急得乱搓笔。”我们听了就哈哈大笑,因为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同学,  相似文献   

16.
“甜甜蹲在墙角里大哭大闹,说大家都不喜欢她,只有肖老师喜欢她,我们怎么劝也不停不下来!“训练中心的田老师跑来对我说.   两个月前,甜甜的妈妈抱着甜甜来到诊室,已经三岁半的甜甜始终赖在妈妈的怀里不肯下地.我说“甜甜,妈妈累了,下来去玩儿玩具熊.“她反而更抓紧了妈妈.妈妈则拍了拍甜甜说:“甜甜不去,妈妈抱着你.“妈妈苦恼的问题是甜甜在家非常自私,根本容不得弟弟的存在,妈妈抱抱一岁的弟弟,她就哭闹,摔东西,搞破坏,除非妈妈赶紧过来哄她,长时间的安抚她,才能有短时间的安静.甜甜和其它的孩子也玩不到一块儿.照顾这两个孩子可把这位母亲累得够戗.   ……  相似文献   

17.
我6岁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我有个弟弟,今年18岁,从小就很受母亲的偏爱,而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培养母女之间的感情,但收效甚微。在我13岁时,有一次母亲因肾病严重发作,差点没命。当时,她答应努力改善我们的关系。但事实上每次我们谈话时,她总是在不停地谈论我弟弟,而不是我。  相似文献   

18.
正终于有了第二个宝宝,你迫不及待地想把所有的爱都奉献这个小天使?且慢,你是否忽视了正处于羡慕嫉妒恨风暴中的大宝?吐槽人:高莹34岁公司职员二宝准备中作为“独一代”长大的妈妈,我一直觉得一个孩子太孤独了,总想给女儿再生个弟弟妹妹,让我们激动的是,我们很快就要有一个新宝宝了。刚向3岁的女儿透露了这个消息,结果就遭到了重重一击:“妈妈,如果你给我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我会趁你不注意,把他(她)给扔出去。”由于不满,小人儿的语气变得恶狠狠的,这让我心底感到一丝凉气拂过。怎么帮助女儿接受即将到来的二宝呢?  相似文献   

19.
赵倡文 《家庭健康》2006,(11):21-21
父亲特别爱抽烟,而且还特别会吐烟圈儿。父亲吐烟圈儿的花样很多,最绝的是能把第二个烟圈儿吐在第一个烟圈儿里面。因此,小时候每当父亲从外地回家探亲,我和弟弟便围在父亲的膝前,让父亲吐烟圈儿玩。这时,母亲就笑着站在旁边看我们父子三人表演。父亲深深地吸一口,白白的香烟便一下子燃烧去许多。接着父亲慢慢张开嘴,吐出一个个的烟圈儿来,我和弟弟跳着脚、张着手,追抓着飘来飘去的烟圈儿。随着烟圈儿散去,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无比高大。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灶台     
母亲在灶台前忙碌了几十年,她的腰身曾经那样坚挺有力,她的身影就像一幅油画,镌刻在我的心里。纷飞如雪的岁月里,母亲曾给了我们多少美味温香的记忆,那是味蕾深处浓浓的母爱!难忘母亲的灶台。母亲的灶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用红砖砌成。大灶连着小灶,大灶熬粥煮饭,小灶煲水熬汤,还有一个专门炒菜的土灶。都要烧柴生火。小时候,母亲的灶台,是我最觉安稳的港湾。母亲就像一个舞者,而灶台,是她翩翩起舞的舞台。春天,母亲到野外采了绿绒绒的野田艾回来,给我们做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