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解剖标本中,发现一男尸,约50岁,身高165cm,颈部皮肤未见切口及手术疤痕,见其右侧颈总动脉发出甲状腺上动脉直至甲状腺侧叶上端并伴有甲状腺峡部缺如,现报道如下:该尸体右侧颈总动脉在舌骨体平面才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比左侧颈总动脉分支高2.49cm。而甲状腺上动脉却在甲状软骨右板右上方,距下颌下腺下缘0.67cm处直接由颈总动脉发出,其起始部外径为0.26cm。起始后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直接跨过甲状软骨右板沿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深面斜行向下至甲状腺侧叶尖端处分为3条终支,供应甲状腺。而左侧颈总动脉分支及甲状腺上动…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浅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3.8 mm,距股深动脉起始处2.42cm发出,发出后行向外侧0.85 cm后继而行向下,分支分布于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2.右旋髂浅动脉起于旋股外侧动脉,距股动脉0.85 cm发出,起始处外径1.8mm,发出后行向外上,分布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3.正常情况下: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附近分为髂嵴支和腹壁肌支(升之),前者分布至髂嵴及附近肌及皮肤,后者分布至肌。本例右旋髂深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0 mm,距腹股沟韧带1.22 cm,以短干发出后分为上、下两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2.4 mm、2.2 mm。上支向上穿腹股沟韧带后行向外上,分布于髂肌和腹横肌的下份内面,上支起始段还发出两较大分支,分布于耻骨肌;下支行向外上于腹股沟深面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此二肌的下份。  相似文献   

3.
在44例成人头颅材料上对枕动脉走行分三段调查.第一段位于颈动脉三角内.长2.9±0.4cm,分出脑膜支、肌支;第二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深面,长5.8±0.5cm,分出乳突支、耳支、降支、颅后支,第三段是枕动脉浅出点至上横线的头皮支.长11.7±1.3cm,一般分为Ⅱ主支型(占75%).枕动脉起始部外径3.1±0.2mm;浅出点(A点)外径2.8±0.4mm;头皮支的B点外径2.1±0.2mm、C点1.7±0.4mm、D点2.0±0.3mm 、E点1.6±0.4mm.对头皮支的分型分布提出了体表定位方法.结合临床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和动脉逆行插管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左侧腋动脉长8.90 cm,起始口径为6.85 mm,经正中神经内侧根的前面下行,于大圆肌腱下缘延续为肱动脉(中段外径3.74mm).该侧腋动脉在第二段外下缘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4.41cm,起始外径5.30 mm).该动脉干从正中神经内、外侧根之间穿过后行向外下,分为内、外2个分支:(1)内侧支为变异肩胛下动脉,长2.03 cm,起始外径为4.11mm.该动脉沿肩胛下肌下缘行向内下方,除了发出正常行程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外,还在距起点0.64 cm处发出肌支至肩胛下肌(起始外径为1.05 mm).  相似文献   

5.
女尸,约60岁,右下肢腘动脉于腘肌上缘处(腘肌下缘上方52.7mm)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前动脉于腘肌表面下行至肌下缘处发出腓动脉后,穿过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区;胫前动脉胫后段起始处外径38mm,穿入骨间膜处2.7mm;长度为56.9mm。腓动脉起始处外径2.8mm,在腓静脉的外侧下行于足母长屈肌与腓骨之间,沿途发支至腓骨和邻近肌肉。胫后动脉起始处外径3.4mm,与同名静脉、胫神经伴行,下行于小腿浅深两层肌肉之间,沿途未见腓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对1具中年女性尸体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腋动脉部有较少见的变异,右侧未见变异,现报道如下. 左侧腋动脉于第2段中1/3处发出一较粗变异动脉干,起始处外径为5mm,该动脉干自腋动脉发出后行向外下方,被臂丛的内侧、外侧和后束围绕,其分支有:(1)肱二头肌支,于起始1.5 cm处发出分支,行向外下,营养肱二头肌;(2)肩胛下肌支,于肩胛下动脉近侧0.3cm处发出分支,行向内下,营养肩胛下肌;(3)肩胛下动脉,自起始处3 cm发出,向内下行1 cm分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旋肩胛动脉又分出1支旋肱后动脉;(4)旋肱前动脉,向外穿肱二头肌短头,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5)变异干终末支为另一支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和由旋肩胛动脉分出的旋肱后动脉伴行,向后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与旋肱前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7.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过程中见其营养肝的动脉变异伴副胆囊管异常,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资料,现报道如下: 该男尸年龄不详,身长174 cm.打开腹腔后,见其腹主动脉于第12胸椎体水平发出腹腔干.走行1.73 cm后分为肝总动脉和脾动脉2支.胃左动脉在腹腔干上方0.57 cm处由腹主动脉发出.肝总动脉外径为5.76mm,向右走行2.47 cm后,发出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4个分支.肝左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42mm,向右上走行3.74 cm经肝门入肝左叶,沿途无分支,其与肝中动脉夹角为32.5°.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解剖1例国人成年男性尸体颈部时,观测到右锁骨下动脉分支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该标本右锁骨下动脉第1段未见椎动脉和甲状颈干,其前下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20.22mm处发出胸廓内动脉(始端外径10.36 mm);其前上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26.12mm处发出颈升动脉(始端外径4.82 mm),紧贴前斜角肌内侧缘向后上方上升,行走在前斜角肌的表面,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右锁骨下动脉第2段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32.22mm处发出甲状腺下动脉(始端外径3.84 mm),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转而向内在颈升动脉、右迷走神经、右颈总动脉的后方达甲状腺下极,沿途发出2个小分支;锁骨下动脉后上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49.68mm处发出颈深动脉(始端外径7.50 mm);锁骨下动脉上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37.00mm处发出椎动脉(始端外径11.36mm).  相似文献   

9.
正在解剖一具身长135 cm的男童尸体时发现双侧肾动脉均有多支,同时伴有右侧睾丸动脉起始点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右肾动脉共有3支,均发自腹主动脉右侧壁。上支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右下方1.25 cm处发出,外径3.3 mm,血管干长3.2 cm,走在下腔静脉的下方,于腰大肌前方行向肾门,进入肾中上段。中支距上支下缘2.55 cm处发出,外径为2.2mm,血管干长3.3 cm,走行在下腔静脉的上方、输尿管的下方斜向外下方进入肾下段。下支起点较低,距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右下方1.1 cm处发出,外径2.3 mm,血管干长4.15 cm,走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异常 ,现报道如下 :右颈外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由颈总动脉分出 ,伴颈内动脉的内侧上行 ,其长度 1.71cm ,起始处的外径 9.1mm。在颈外动脉起始处上方 0 .2 5cm处 ,自其前壁发出一动脉干 ,长 0 .38cm ,起始处外径 3.3mm ,此动脉干末端分出 2个分支 (附图 ) :一为甲状腺上动脉 ,其走向前下方分布于喉和甲状腺的上部 ,其起始处外径为 1.5mm ;一为舌动脉 ,其先向后外然后呈“U”字型急转向前 ,穿舌骨舌肌分布于舌 ,其起始处外径为 1.7mm。颈外动脉本干沿着咽侧壁继续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蒂的锁骨瓣转位修复下颌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6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起源恒定,距锁骨上方(7.9±0.8)cm处分为升支和降支,降支主干外径(1.0±0.2)mm。72.2%的降支直达锁骨,27.8%的降支与颈横动脉或肩胛上动脉锁骨支吻合分布锁骨。结论以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蒂半片锁骨瓣转位可修复下颌骨小面积缺损。临床应用1例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的解剖及应用要点。方法 :在 2 5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的走行、分支、发出点和外径等。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张肌支上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1± 2 .3cm ,外径 1.2± 0 .8mm ,该支又分出 2~ 3支外径在 0 .3mm~ 0 .5mm的小分支从阔筋膜张肌后份进入肌质 ,上行至肌起始处达髂骨 ;其下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9± 1.8cm ,外径 1.3± 0 .8mm。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具有手术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复合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血供来源及其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其锁骨头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肌支。该支出现率占82.5%,距甲状腺上动脉起点(1.72±0.76)cm处发出,起始外径(1.52±0.10)mm,肌外长度为(22.07±0.4)mm;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其体表投影位于乳突尖下方(4.01±0.39)cm,距肌前缘的距离为(2.14±0.46)cm处。结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血供丰富为多源性,血管粗、蒂长,可以制成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带半片锁骨瓣修复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左侧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异常.左颈总动脉从主动脉弓上壁发出,在颈部外侧上升.平甲状软骨上缘1.7cm处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在颈总动脉距甲状软骨上缘下方2.1cm处发出甲状腺上动脉.向上呈弓形,再向下前,经肩胛舌骨肌上腹深面,到甲状腺侧叶上端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沿甲状腺侧叶的内侧下降,主要营养侧叶的前面,经过中发出一小支,沿甲状腺峡上缘向内与对侧同名支吻合.后支在甲状腺后缘下降.分布于腺体的内侧和外面,并与甲状腺下动脉吻合.另外还发出舌骨支,喉上动脉,环甲肌支,胸锁乳突肌动脉.右侧和其他部位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5.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1支右膈下动脉、2支左膈下动脉共干并自腹主动脉发出,查十年文献未见此种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报道如下。在腹主动脉前壁,腹腔干上方0.27cm处发出一长0.23 mm,外径2.76 mm的膈下动脉主干并分为3支,1支右膈下动脉,2支左膈下动脉。右膈下动脉起始处外径2.12 mm,经右膈脚前方向右,在下腔静脉后方向右后走行至右侧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时,见其右足背动脉起源走行及分支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供临床工作者参考,现报道如下:腘动脉进入比目鱼肌腱弓后,在腘肌的下缘分出一细小的胫前动脉,起始处外径4.83 mm,胫前动脉于骨间膜上缘穿出并沿骨间膜与腓深神经伴行向下走行。腓动脉于外踝尖上约26 cm处起于胫腓干外侧缘,起点处外径4.92 mm,该处胫腓干外径6.52 mm。胫后动脉起始处外径为  相似文献   

17.
本人在湖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解剖一具老年女尸时,发现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肝左动脉共干(见附图)。现报告如下: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前右缘,距腹腔干起始部1.2cm,外径3.4mm,至贲门发出食管支,然后转向右,沿胃小弯至幽门,沿途发出11条胃支入胃前后壁。该动脉自幽门处转折向左上,距肝脏左纵沟与横沟汇合1cm 处发出一分支入尾叶,长3cm,外径1.5mm。主干  相似文献   

18.
1 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伴其它动脉变异较少见,我们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老年男性尸体,腹内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在第一腰椎上缘水平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一外径12mm的动脉干,此干向左下行约25mm后分成两支,其中一支延续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外径9mm.另一支起始部外径10mm,在肝胃韧带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向右上行约17mm后又分成两支:一支为脾动脉,起始部外径8mm;另一支为肝总动脉,起始处外径7mm,分出后沿胆总管左侧上行,距起始部10mm处,在其上缘发出胃右动脉.与胃右动脉相对处在肝总动脉下缘发出一极短的动脉干,此干发出后立即分成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二者均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下降.胃左动脉在腹腔肠系膜上动脉干起点上方约9mm处直接起自主动脉前壁,起始部外径3mm.另外此标本左肾动脉为两支.  相似文献   

19.
<正>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程度较大,较少见[1],现报道如下。右侧腋动脉第一段发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变异干。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其起点、分布无异常。变异干在胸小肌上缘发出,起点外径为3.84 mm,向外行于正中神经的深面。其分支有:第1支、第2支距变异干起点19.02 mm处发出,起始  相似文献   

20.
女尸,约60岁,右下肢动脉于肌上缘处(肌下缘上方5 2 .7mm)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前动脉于肌表面下行至肌下缘处发出腓动脉后,穿过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区;胫前动脉胫后段起始处外径3 .8mm ,穿入骨间膜处2 .7mm ;长度为5 6.9mm。腓动脉起始处外径2 .8mm ,在腓静脉的外侧下行于足母长屈肌与腓骨之间,沿途发支至腓骨和邻近肌肉。胫后动脉起始处外径3 .4mm ,与同名静脉、胫神经伴行,下行于小腿浅深两层肌肉之间,沿途未见腓动脉分支。腓静脉注入腓侧胫后静脉。左下肢动脉、腓动脉未见异常。国人资料表明,动脉末端平面最高在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