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爱君 《护理与康复》2008,7(8):639-640
随着枢椎椎弓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的趋势,许多学者对枢椎椎弓骨折的损伤机制和分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治疗措施,但对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存在不同的看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力学上的巨大优势,使用日渐广泛,但手术过程风险大,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本院对17例不稳定性枢椎椎弓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07-2010-12,我院收治的29例寰枢椎椎损伤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结果:29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无椎动脉破裂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全部患者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牢固,无螺钉松动或钉棒断裂现象,术后6~12个月均可见骨性融合。伴有颈髓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损伤可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固定,同时保留枕颈部的活动度,是寰枢椎损伤的复位和固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CTMPR评估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C2PSP)入路的可行性。方法 对250例(500侧)患者头颈部CTA扫描数据行MPR,测量骨参数椎弓根直径(D)、椎弓峡部厚度(T)、内侧高度(H),动脉参数枢椎段椎动脉(IAVA)走行偏移方向;IAVA骑跨程度。计算椎弓根狭窄、高骑动脉(HRVA)和IAVA分型发生率,并分析椎弓根狭窄、HRVA、IAVA分型及枢椎椎动脉沟(C2VAG)损伤的关系。结果 椎弓根狭窄和HRVA分别为14.40%(72/500)和24.60%(12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84,P<0.001)。模拟C2PSP损伤C2VAG的发生率为19.40%(97/500)。椎弓根狭窄和HRVA患者中模拟C2PSP损伤C2VAG的发生率高于无椎弓根狭窄和无HRVA患者(P均<0.001)。椎弓根狭窄与HRVA同时伴发58侧(58/500,11.60%)。椎弓根狭窄、HRVA及C2VAG损伤在IAVA各型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均以M-a型最多,分别为55.56%(40/72)、46.34%(57/123)、48.45%(47/97)。结论 C2VAG损伤多发于椎弓根狭窄、HRVA或IAVAM-a型的患者;MPR可综合评估骨性和动脉参数,为C2PSP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7.
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很多,如Gallie钢丝法、Brooks钢丝法、Apofix椎板钩等,后来随着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螺钉)技术的出现,使后路固定技术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但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多,Magerl螺钉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暴露。2002年谭明生等[1]通过对寰椎后弓侧块的解剖研究,提出了在寰椎后弓侧块上行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克服了Magerl螺钉的不足,迅速成为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固定"金标准"手术技术[2]。笔者对1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固定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 87±1. 15)分、(1. 19±0. 48)分,对照组分别为(6. 96±1. 24)分、(1. 26±0. 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 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 08±6. 33)分、(9. 36±2. 57),对照组分别为(37. 26±6. 48)分、(9. 52±2. 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 0. 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 29%、17. 07%,重度率分别为29. 27%、0. 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 61%、19. 51%,重度率分别为24. 39%、0. 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 0. 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结论 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9.
吴春立  张沛 《中国临床康复》2013,(26):4896-4903
背景:CT重建技术能够提供寰枢椎内部结构的数字化模型,并利用相关软件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及相关参数的测量,为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有效置入提供可靠数据。目的:综述寰枢椎数字化测量的研究进展,为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寰枢椎疾患治疗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CT重建在寰枢椎椎弓根测量中应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寰椎椎弓根,枢椎椎弓根,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成人,儿童。英文检索词为atlaspedicle,axispedicle,digitization,computer-aideddesign,children。初检得到110篇文献,40篇文献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应用CT重建技术可获得清晰的颈椎图像,应用现代数字技术直接建立椎弓根进钉通道,根据通道的位置来确定螺钉的定位点、进钉方向及长度,该方法更直接更具体更精确,能够为临床个体化置钉提供指导。国内外对成人寰枢椎椎弓根的研究已经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数据,但关于儿童寰枢椎椎弓根研究的报道较少见。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儿童寰枢椎椎弓根进行较精准的数字化测量,儿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将更加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中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7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 对36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重建,采用GE Prospeed Ai型螺旋CT机,层厚2mm一3mm,螺距1.0。结果 寰椎骨折3例,寰枢椎脱位6例,枢椎骨折伴寰枢椎脱位22例,寰枢椎骨折伴脱位5例。轴位图像显示83%,MPR图像显示97.22%。结论 螺旋CT扫描MPR重建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好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上颈椎骨折脱位常常可导致环枢椎不稳,稍有不慎可危及生命。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历来为骨科传统手术禁区。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已成功为5例上颈椎骨折或脱位病人实施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即刻恢复稳定性,同时有效缓解了神经压迫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训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将这5例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27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上颈椎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做好牵引护理,让患者及家属观看牵引治疗实景,牵引时在患者颈后横放1条约3~4 cm高的条形卷巾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前凸位;术前做好沟通和呼吸咳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吹气球练习.术后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2~3 d指导患者在颈托固定保护下坐起或下地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因术后出血、水肿波及延髓,引起循环、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警惕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防止出现脊髓损伤、水肿等并发症;严密观察切口与引流管情况,防止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患者术后X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侧块和椎弓根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年均已达到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4.
总结27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上颈椎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做好牵引护理,让患者及家属观看牵引治疗实景,牵引时在患者颈后横放1条约3-4cm高的条形卷巾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前凸位;术前做好沟通和呼吸咳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吹气球练习、术后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2~3d指导患者在颈托固定保护下坐起或下地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因术后出啦、水肿波及延髓,引起循环、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警惕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防止出现脊髓损伤、水肿等并发症;严密观察切口与引流管情况,防止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患者术后X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删块和椎弓根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末出现并发症,随访1年均已达到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治疗小儿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小儿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突骨折的患儿行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术前均行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椎置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钛棒连接,复位,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后颈托固定1个月.结果 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无鹅颈等发育性畸形出现.结论 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具有术中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儿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估应用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5例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的手术方法、复位效果、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2-18分,平均13.8分。其中有1例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一侧后弓破碎,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同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只要熟练掌握上颈椎解剖关系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肯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寰枢椎损伤螺旋CT扫描及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意义。结果 线平片检查对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椎骨折、枢椎椎体及附件骨折的漏诊率分别为23.07%(3/13)、25.00%(2/8)、50.00%(5/10)、44.44%(4/9)和42.85%(3/7)。CT扫描检查对以上寰枢椎损伤的脱位漏诊率分别为7.69%(1/7)、0、20.00%(2/10)、11.11%(1/9)和14.28%(1/7);而CT三维重建则无一漏诊。结论 X线平片对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脱位显示较好,对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椎骨折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切。CT平扫对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脱位显示较清楚,对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椎骨折、枢椎椎体及附件骨折,可能因阅片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或局部解剖不熟悉,易造成误诊或漏诊。CT三维重建不仅能直观地、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还能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是目前诊断寰枢椎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枢椎在螺旋CT扫描后椎弓根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表现。方法 收集行颈部薄层螺旋CT扫描显示上颈椎正常的成人18例原始数据,分别行经C2椎弓根轴的斜矢状面及垂直斜冠状面重建,与枢椎常规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显示C2椎弓根结构影像对比。结果 斜冠状面相在同一断面完整显示C2椎弓根轴的垂直断面影像呈肾形。斜矢状面相显示椎弓根长轴断面影像较矢状面完整,均呈喇叭口状。结论C2椎弓根CT影像以椎弓根轴为参照多平面重建,可更完整、客观地显示C2椎弓根解剖形态、大小。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对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各种数据的测量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螺旋CT轴位及三维成像的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为临床提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前水平面进钉角(transverse screw angle,TSA)、进钉轴线长度、椎弓根最小横径及椎弓根进钉间距等测量的精确数据。方法 取螺旋CT轴位椎弓根最宽层面及SSD图像进行TSA、进钉轴线长度、椎弓根最小横径、椎弓根进钉间距的测量。结果 该方法协助临床术前确定TsA,螺钉长度与大小的准备,进钉点及进钉间距。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质量及成功率。结论 该方法为临床术前提供TsA,螺钉长度、大小,进钉点及进钉间距等精确数据,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的三维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不同研究关于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点和钉道角度数据各有不同。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设计理想的进钉路径,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骨性参数,评估寰椎椎弓根高度及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随机选出2009-10-01/2010-06-30期间头颈联合部未见异常62例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资料,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测量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进钉点位置、钉道角度、最大进钉长度、钉道在椎弓根内的长度,同时观察寰椎沟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男女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分别为(4.4±1.2),(3.8±0.8)mm,其中高度≥3.0mm占91%。男女进钉点位置至正中线距离分别为(21.7±1.2),(20.8±1.3)mm;钉道内倾角分别为(10.1±2.1)°,(10.3±2.6)°;最大进钉长度分别为(26.9±1.8),(26.5±1.8)mm;椎弓根钉道长度分别为(8.0±1.1),(7.9±1.2)mm。寰椎沟环变异发生率为25.8%,其中Ⅱ-Ⅳ型后环发生率为21.0%。这表明椎弓根最小高度及Ⅱ-Ⅳ型椎动脉后环变异直接影响螺钉置入:MPR成像技术能设计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案,寰椎枢关节螺钉固定患者术前三维CT解剖测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