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应用少腹逐瘀汤为主 ,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 1 5 8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 5 8例治疗对象 ,均为未婚或已婚未孕的年轻妇女。症状以月经前后或行经期腹痛为主 ,经妇查或B超盆腔检查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及盆腔脏器的其他病变 ,确诊为原发性痛经。其年龄最小者 1 5岁 ,最大者 34岁 ,平均年龄 2 1 3岁 ;病程最短者 4个月 ,最长者 1 8年 ,平均 2 1年 ;未婚者 1 1 6例 ,已婚者 42例。分型 :气血郁滞者 46例 ,寒凝血瘀者 83例 ,冲任虚寒者 2 9例。2 治疗方法 少腹逐瘀汤加味 :桃仁 1 2g ,红花、当归、… 相似文献
2.
少腹逐瘀汤治疗继发性痛经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陈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4):243-244
少腹逐瘀汤一方出自《医林改错》,方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药、蒲黄、五灵脂所组成。笔者应用该方治疗继发性痛经 78例疗效满意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中年龄 2 1~ 30岁 30例 ,31~ 40岁39例 ,41岁以上 9例 ,病程 3个月~ 1 1年。相当于西医子宫内膜异位症 38例 ( 49% ) ,慢性盆腔炎 2 5例 ( 32 % ) ,其它 1 5例 ( 1 9% )。按疼痛程度将痛经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 1 3例 ,疼痛可忍受 ,能坚持工作或学习 ;中度 2 3例 ,疼痛难忍 ,难于坚持工作或学习 ,需服止痛药 ,但全身症状不明显 ;重度 42例 ,疼… 相似文献
3.
少腹逐瘀汤源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瘀阻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痛满,或经期腰少腹胀或月经1个月见3、5次,连续不断,短而又来,其色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痛,或月经推迟痛而不下等症。 相似文献
4.
近 2年 ,笔者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 30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18~ 35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10年 ;其中原发性痛经 2 0例 ,继发性痛经 10例。2 治疗方法予少腹逐瘀汤 ,药用 :炒小茴、炮姜、制乳香、制没药各 6 g ,延胡索 15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少腹逐瘀汤能通过抑制COX-2酶活性而降低PGF2α;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降低钙离子水平;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异常的激素水平;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5个方面缓解疼痛,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血瘀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40例门诊就诊患者口服少腹逐瘀汤,水煎汤剂由本院煎药室代煎.每剂2袋,每袋100 ml.每次l袋,每日2次口服.经行前l周开始至经行结束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结果 40例患者,痊愈15例(占37 5%),显效14例(占35%),有效8例(占20%),无效3例(占7 5%),总有效率为92 5%.结论 少腹逐瘀汤治疗血瘀性痛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常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根据1980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的调查,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1].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5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传统方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肉桂等)治疗本病60例。结果:有效率90%。提示:本方具有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71例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对照组35例服用艾附暖宫丸。结果治疗组36例,痊愈23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35例,痊愈10例,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5.7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确切,优于艾附暖宫丸。 相似文献
10.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凡于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1]。青年妇女多见,痛经的发生率为33.19%(包括原发和继发者),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占13.59%。笔者自2004年至2005年,对辨证为寒凝血瘀的原发性痛经治疗30例,效果甚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未婚25例,已婚5例(均已婚未育);年龄12~20岁者25例,21~25岁者5例,平均15岁;病程1~10年,平均3.8年。1.2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出版…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86年7月~2002年3月间,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之理论,研制出加味失笑散,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9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病例9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32岁;未婚95例,已婚3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平均4年~8年;伴有昏厥史5例;经期须口服止痛片和/或肌注止痛针73例;有精神、情志因素54例,经期感寒或平素喜贪凉饮凉38例,体弱多病6例。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本病的诊断标准而拟定:①经期或 相似文献
13.
14.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1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临床以月经前后或经期小腹疼痛为主要表现 ,患者以青少年女性为多。笔者自 1996年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患者 1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 ,其中年龄最大者 40岁 ,最小者 16岁 ;已婚者 42例 ,未婚者 94例 ;病程最长者 6年 ,最短者 3个月。经前痛者 2 5例 ,经后痛者 30例 ,经期痛者 81例。属原发性痛经者 10 7例 ,继发性痛经者 2 9例。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女子每次行经期间 ,或经来前后 ,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剧痛难忍 ,或恶心… 相似文献
15.
庞玉霞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25(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制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药、蒲黄、五灵脂)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结果:35例中,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4%.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川芎、灵脂、蒲黄、赤芍、醋元胡、肉桂、干姜、制没药、当归)煎汁口服治疗病53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0.6%。结论:少腹逐瘀汤是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18.
19.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晓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98-39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病例38例,均为寒凝血瘀型痛经,以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38例,痊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欣欣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1):15-1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