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老年初治菌阳性肺结核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法将60例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分为化疗+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组)及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化疗外每2周肌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一次。每次22.5μg,共6次。结果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指标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可以提高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T细胞亚群及痰菌阴转率的影响。方法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200例,均给予抗结核及降血糖治疗,观察组108例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照组92例未使用免疫调节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T细胞亚群变化及痰菌转阴率。结果治疗2个月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及痰菌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T细胞亚群及痰菌阴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评价化疔联用母牛分支杆菌菌苗(vaccae)在菌阳肺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300例患者分为母牛分支杆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初、复治涂阳各60例,耐多药30例.结果 观察组痰菌阴转、病变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初治涂阳患者疗效末痰菌阴转率:观察组100%,对照组91.7%.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复治涂阳组疗程末痰菌阴转率95%,埘照组75%.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耐多药患者疗程未痰菌阴转率观察组56.7%,对照组26 7%,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 01).初、复治菌阳二月末,耐多药三月末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0.01<P<0.05).耐多药结核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显示,在疗程未,CI4明显升高,CD8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母牛分支菌菌苗在菌阳肺结核治疗中,能协同增加化疗疗效.有助于痰菌阴性、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可作为菌阳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 (微卡菌苗)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分微卡菌苗治疗组 (A组,84例 )和对照组 (B组,84例 )。 2组化疗方案均为2HRZE 4HR,A组加用微卡菌苗治疗 2月,B组不用微卡菌苗。结果 A组第 1月涂片阴转率36.9%,培养阴转率 47.6%;第 2月涂片阴转率 79.8%,培养阴转率 85.7%。B组第 1月涂片阴转率19.0%,培养阴转率 17.9%;第 2月涂片阴转率 53.8%,培养阴转率 67.9%。前 2月痰菌阴转率A组显著高于B组 (P<0.01 )。疗程满 6个月后A组涂片阴转率 98.8%,培养阴转率 97.6%;B组涂片阴转率 96.4%,培养阴转率 97.6%。A组和B组治疗 6个月痰菌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A组优于B组。A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随访A组和B组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 1.3%和 2.6% (P>0.05)。结论 微卡菌苗能改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缩小关闭的速度,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微卡菌苗可用作初治菌阳肺结核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蓝珂 《内科》2007,2(1):47-48
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s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3PaPtVAkZ/15PaPtV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结果治疗8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82.8%,对照组为60.6%;空洞闭合率为82.8%,对照组为5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耐药肺结核,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痰菌阴转及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例)给予正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下降(P0.05),而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上升(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微卡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微卡加化疗组即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化疗方案均为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为病人头3个月每15 d肌注微卡(22.5μg),随后的3个月每月肌注1次微卡.观察2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6%和26.6%,18个月时为93.3%和73.3%有显著差异(P<0.05);X线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CD4^+、CD4^+/CD8^+9个月时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卡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微卡菌苗治疗初治性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抗痨药加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微卡)的疗效。方法两组各45例,均为初治肺结核,两组的抗痨药物相同.治疗组加用微卡菌苗22.5μg肌注.每两周用药一次,疗程为三个月。对照组单用抗痨药物。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86.7%,较对照组68.9%有显著差异,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卡菌苗能改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痰菌阴转,缩短疗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是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临床病情好转常伴有免疫状态的改善,肺结核病患者,特别是重症或老年肺结核病患者体能消耗大,抗病力经常伴有细胞免疫低下和体液免疫低下和体液免疫紊乱,抗痨治疗的同时应用免疫调节剂。纠正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而使病情更快的恢复,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利于病灶吸收,提高治愈率。现就文献综述如下。1 微卡注射液(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能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氧化氢,一氧化氮水平及促进 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可明显抑制结核菌感染豚鼠反应,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微卡加化疗组即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化疗方案均为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为病人头3个月每15d肌注微卡(22.5μg),随后的3个月每月肌注1次微卡。观察2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6%和26.6%,18个月时为93.3%和73.3%有显著差异(P<0.05);X线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CD4+、CD4+/CD8+9个月时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卡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痰结核菌培养转阴、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IFN-γ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4^+、CD8^+百分率、CD4^+/CD8^+和IFN-γ浓度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及其他可供使用的结核药配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能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在维持血糖基础上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连用12周,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90 d后,观察组CD+4构成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这P0.05,而CD+8构成比(23.3±5.7)%显著低于对照组。2两组血糖控制平稳,观察组与治疗组空洞闭合比例、病灶吸收比例及痰菌阴转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抗结核治疗中加用胸腺肽注射液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加快空洞闭合、痰菌阴转与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乌体林斯和胸腺肽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第一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胸腺肽,第二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乌体林斯,第三组为单纯抗结核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末X线胸片显示病变吸收情况、痰菌的阴转情况以及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末3组病变吸收和痰涂片阴转率没有明显差异;治疗2个月末,胸腺肽组和乌体林斯组病变吸收率和痰涂片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组CD3、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NK细胞降低,且胸腺肽、乌体林斯2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乌体林斯和胸腺肽能明显改变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及痰菌的阴转速度,两种免疫辅助药物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强化期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243例。对比观察采取与未采取提前干预措施2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126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1例(11/126,8.7%),非干预117例,其中出现肝损害42例(42/117,35.9%),对比2组肝损害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2.7%(79/126)和64.1%(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如老年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营养不良、脂肪肝、嗜酒者等,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曾安津  董霞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36-2037
目的观察和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莫西沙星组在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上加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组则在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期痰菌转阴情况。结果莫西沙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76.9%)(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疗效显著,可提高痰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16.
丁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76-2177
目的 观察应用胸腺五肽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对其免疫功能和痰菌阴转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初治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2HRZE/6HR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1 ml隔日肌内注射,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及痰菌阴转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T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可改善其免疫状态、提高痰菌阴转率.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痨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熙  何钟宓  李曦  周小飞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96-1598
目的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与193例营养状况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均采用2HREZ(S)/7HRE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好转率。结果2个月强化期结束时蛋白质营养不良组与营养状况正常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5.7%,65.8%(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73.5%,83.9%(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13.5%,30.4%(P〈0.05)均有显著差异。9个月疗程结束时,蛋白质营养不良组与营养状况正常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2%,97.4%(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2.4%,95.3%(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2.7%,84.8%(P〉0.05)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蛋白质营养不良影响肺结核患者的早期抗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广西CDC、广西龙潭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登记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733例,采用液体培养和改良中性罗氏培养方法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对CD4+ T细胞进行检测,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结果HIV感染与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率为16.1%(118/733)。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为1级的痰培养阳性率为12.3%(9/73),2级为10.3%(6/58),3级为17.0%(15/88),4级为17.1%(88/514),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的痰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性=2.004,P=0.157);不同级别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048,P=0.035)。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是否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有关,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4±0.65)lg低于无该症状的患者(1.68±0.70)lg(t=-2.621,P=0.009)。结论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结果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对于咳嗽、咯痰>2周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应予以重视,警惕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IL-15水平及其效应性CD8^+T细胞的变化,探讨IL-15在结核病免疫保护和结核病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9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血清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检测,并结合痰涂片、病变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初治、复治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或P〈0.01),复治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计数低于初治组(P值均〈0.01);肺结核患者重度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百分比计数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值均〈0.01)。痰菌阳性、痰菌阴性两组间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百分比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5有望为结核病病情判断、内源性复发的评估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7-2008年期间,广西、四川、湖南三省(自治区)共6个县诊治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共观察3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33例。使用SAS 9.2软件,分析患者体质量、CD4+ T淋巴细胞水平、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HIV感染途径、HIV感染年限、结核病类型、机会感染等因素对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状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病死率为10.0%(33/330)。对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CD4+ T淋巴细胞水平未对患者的病死率产生影响(Wald χ2=0.5774,P=0.4473,OR值0.858,95%CI值0.578~1.2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612倍(Wald χ2=14.8539,P<0.001,OR值7.612,95%CI值2.712~21.369),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性传播组病死率(6.7%,14/210)与静脉吸毒组病死率(16.1%,19/118)比较,静脉吸毒组病死率较高,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涂阳肺结核组、涂阴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单纯肺外结核组病死率(分别为:20.9%,18/86;8.0%,14/174;11.7%,27/230;16.7%,5/30;1.4%,1/70)比较,涂阳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病死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7.8685和7.9687,P值均<0.05。 结论 结核病变程度、患者机能状况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