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GTR组)作为观察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OF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a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及X线变化。结果两组术后PPD、HPD和SBI均有明显减少;β-TCP/HA+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HPD值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X线比较,两组根分叉区阴影面积均变小,β-TCP/HA+GTR组根分叉区牙槽骨平均新生骨高度(3.45±0.24)mm,OFD组为(1.03±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与传统的牙周翻瓣术相比,能更有效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自体血浆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以下简称羟磷生物陶瓷)移植治疗后牙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将52例后牙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患者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26颗患牙行自体血浆和羟磷生物骨粉移植治疗,对照组26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AH增加;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AH无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牙周翻瓣术后自体血浆和羟磷生物骨粉移植联合治疗后牙Ⅱ度~Ⅲ度根分叉病变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是否能够增进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CGF)联合植骨术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根分叉病变的再生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需进行牙周手术的35例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GTR+CGF+植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CGF+植骨术进行治疗.在术前和术后1年时分别对患牙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临床和CBCT数据的变化.结果: 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垂直附着丧失和水平附着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两组的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改善(P<0.001),其中试验组的垂直附着获得和水平附着获得分别为(4.11±1.98) mm和(3.84±1.68) mm,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基线时两组的CBCT显示的垂直骨丧失和水平骨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试验组的垂直骨缺损和水平骨缺损较基线时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01),分别减少(3.84±1.68) mm和(3.88±2.12) mm.结论: 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观察1年的结果显示,GTR可以促进CGF+植骨术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是否能够增进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CGF)联合植骨术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根分叉病变的再生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需进行牙周手术的35例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GTR+CGF+植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CGF+植骨术进行治疗.在术前和术后1年时分别对患牙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临床和CBCT数据的变化.结果: 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垂直附着丧失和水平附着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两组的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改善(P<0.001),其中试验组的垂直附着获得和水平附着获得分别为(4.11±1.98) mm和(3.84±1.68) mm,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基线时两组的CBCT显示的垂直骨丧失和水平骨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试验组的垂直骨缺损和水平骨缺损较基线时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01),分别减少(3.84±1.68) mm和(3.88±2.12) mm.结论: 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观察1年的结果显示,GTR可以促进CGF+植骨术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的方法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31例双侧下颌磨牙患有Ⅱ度根分叉的患者,采用分口对照实验的方法,一侧采用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另一侧采用单纯翻瓣术。结果双侧经牙周手术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牙龈指数、附着水平及根分叉探诊深度都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单纯翻瓣术组比较各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比单纯翻瓣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PRP,BPBM联合GTR修复犬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富血小板血浆 (PRP)、多孔牛骨无机材料(BPBM)和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修复犬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探讨其是否能增强GTR的疗效.方法 人工构建 Beagle 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三前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随机采用 GTR/PRP/BPBM(实验组)或 GTR(对照组)治疗,12周后经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GTR 组的新生牙骨质长度和新生牙槽骨面积分别为(57.7±7.8)%和(30.8±7.4)%,GTRPRP/BPBM 组为 (76.3±10.1)%和(59.94±13.1)%,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PRP复合 BPBM 不能明显增强 GTR 对Ⅱ度根分叉病变的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引导组织再生术(GTR),GTR和牛多孔矿化骨粉(BPBM)联合应用,GTR、BPBM和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应用3种手术方法对磨牙Ⅱ°根分叉病变的疗效. 方法 18例患者的18颗Ⅱ°根分叉病变牙,随机均分3组,分别采用GTR、GTR/BPBM及GTR/BPBM/PRP治疗,在术后6,12,18,24个月时观察术牙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临床附着获得的改变. 结果 3组患牙术后6,12,18,24个月时,PD和CAL与基线时的PD、CAL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在各观察时间3组间的PD、CAL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临床附着获得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TR、GTR/BPBM、GTR/BPBM/PRP均是治疗磨牙Ⅱ°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PRP在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作用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的方法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了31例双侧下颌磨牙患有Ⅱ度根分叉的患者,采用分口对照实验的方法,一侧采用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另一侧采用单纯翻瓣术.结果 双侧经牙周手术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牙龈指数、附着水平及根分叉探诊深度都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单纯翻瓣术组比较各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比单纯翻瓣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和评价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再生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需进行牙周手术的38例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植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翻瓣术.在术前和术后1年时分别对患牙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CBCT.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手术前后临床数据和CBCT数据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数据变化间的差别.结果: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垂直向附着丧失和水平向附着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除牙龈退缩外,两组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01),但实验组垂直向附着获得和水平向附着获得分别为(3.20±1.82) mm和(2.05±1.27) mm,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的变化(P<0.001).基线时两组CBCT显示的水平骨丧失、垂直骨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实验组垂直向骨缺损和水平向骨缺损较基线时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01),分别减少(2.82 ±0.97) mm和(2.24±0.92) mm.结论: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植骨术对于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翻瓣术,CBCT可以较好地反映下颌磨牙根分叉区域的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骨缺损改善情况,较为全面地补充临床检查和传统X线根尖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骨即刻移植治疗因阻生牙引起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实验组45例拔除阻生牙,凿出或凿取磨牙后垫的骨块移植于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根面,对照组45例拔牙后直接拉拢缝合牙龈。通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X线检查第二磨牙远中骨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即刻移植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创伤小、操作简便、保存了自体组织、增强了第二磨牙的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邓炳涛  李业荣  郭庆平 《吉林医学》2012,33(17):3602-3603
目的:已有研究证明富血小板血浆、多孔牛骨无机材料及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牙周骨下缺损的再生方法。本研究采用此联合方法治疗人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观察疗效。方法:采用分口对照设计,共计52个Ⅱ度根分叉病变接受治疗,其中26个接受联合治疗,为治疗组;另26个接受单纯翻瓣术治疗,为对照组。评价的内容包括试验基线时及术后6个月的牙周袋深度和附着水平。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牙周袋深度降低(治疗组:4.07±0.33 mm;对照组:2.49±0.38 mm)、临床附着增加量(治疗组:3.17±0.39 mm;对照组:1.70±0.3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多孔牛骨无机材料及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方法治疗人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非常有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每种成分在再生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术和牙周固定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29个患牙行引导骨再生术和牙周固定术,对照组35个患牙行引导骨再生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牙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应用牙周固定术治疗重度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引导骨再生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牙周引导再生术(GTR)联合羟基磷灰石(HA)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Ⅱ-Ⅲ度根分叉病变26例患牙30颗,GTR15颗,HA+GTR15颗两组,术后以定性及定量指标对比分析疗效。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牙龈指数(GI),附着水平(AL).根分叉垂直探诊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PFD)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HA+GTR组与GTR组比较,各项指标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HA+GTR组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比GTR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Nd∶YAG激光照射辅助牙周再生术治疗牙周炎伴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Nd∶YAG激光照射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本院牙周黏膜科门诊就诊的76例接受牙周再生术治疗的牙周炎伴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行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组(对照组)和Nd∶YAG激光照射辅助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组(实验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牙周再生术,实验组患者术中采用Nd∶YAG激光处置根分叉区。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PPD)、垂直附着丧失(CAL-V)、水平附着丧失(CAL-H)、出血指数(BI)和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采用锥形束CT (CBCT)测量患者的垂直骨丧失(BL-V)和水平骨丧失(BL-H),计算咀嚼效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PPD、CAL-V、CAL-H、BI、BL-V和B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和12个月时2组患者PPD、CAL-V、CAL-H、BI、HPD、BL-V和BL-H均呈下降趋势,且术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下颌第一磨牙牙周病致Ⅱ根分叉病变的32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翻瓣刮治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充填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则单纯翻瓣。临床随访观察6个月,检查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的相关变化,评估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膜引导骨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修复牙槽骨缺损较单纯翻瓣组更为有效,牙周袋探针深度减少,临床附着水平增加。结论: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能够达到修复牙槽骨骨缺损和改善牙周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引导性组织再生原理基础上,评价聚乳酸膜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 使用价格较优的国产聚乳酸膜材料,对24例28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牙行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手术前后检查临床指标并拍X线片.结果 GTR术前术后比较根分叉探诊深度有显著差异.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用聚乳酸膜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隧道成形术治疗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从已做牙周基础治疗1月的患者中,选择患有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4例共34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患牙做基础治疗,对实验组患牙做隧道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3月和术后6月的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出血指数(B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月和6月复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PD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实验组PD减少量较对照组PD减少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月和6月,实验组与对照组BI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6月BI与3月BI值相比,进一步减少,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减少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6月,实验组与对照组AL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成形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不同时间龈沟液和牙槽骨中糖氨多糖(GAG)变化,探讨龈沟液中GAG变化对判断牙周组织再生成熟度有否帮助。方法 将6只杂种犬的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制备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采用自身对照。对照组行常规翻瓣术,实验组行GTR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4,6,8周检测龈沟液及牙槽骨中GAG水平。结果 GTR组术后第4,6周龈沟液及牙槽骨中GAG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观察GTR治疗术前后龈沟液中GAG水平对判断牙周组织再生成熟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孙颖  李璐 《吉林医学》2014,(22):4886-4888
目的:观察单独超声龈下刮治与合并手工龈下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将患者左右两侧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同颌磨牙随机分为试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组)26颗牙,共42个位点,对照组(单独超声龈下刮治组)26颗牙,共36个位点。观察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的变化,记录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两组GI和PD均明显降低(P<0.05),CAL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I和PD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稍长(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 FI)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和骨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骨嵴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 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存在根分叉区水平向骨缺损的下颌磨牙进行观察,共纳入81颗下颌磨牙,共计117处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依据邻面牙槽嵴顶连线与根分叉顶下方的牙槽嵴的位置关系,将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分为凹陷型、水平型和凸出型,其中凹陷型又按照邻面牙槽嵴顶的连线与根分叉顶的位置关系,分为亚型1(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冠方或同一水平)与亚型2(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的根方), 统计各类型出现的比例,在CBCT的矢状面图像中观察骨袋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117处Ⅱ度和Ⅲ度FI中,水平型骨嵴形态出现的比例最高(64.10%), 凸出型出现的比例最低(6.84%), 凹陷型亚型1和亚型2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3.68%和15.38%。有利于成骨的凹陷型亚型1的骨嵴形态,在Ⅱ度FI中出现的比例为8.96%,在Ⅲ度FI中为 20.00%;117处病损中,有31处合并骨下袋,其中29处骨下袋位于牙齿邻面,其余2处位于根分叉区,骨下袋出现的频率在凹陷型亚型1中最高。结论: 利用CBCT观察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并进行分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用于分析骨嵴形态与再生性治疗成骨效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