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融合,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融合^[3],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0号染色体上的PICALM基因与11号染色体上MLLT10基因融合形成PICALM-MLLT10融合基因,是淋巴细胞系及髓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罕见的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参与诱导白血病的发生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2,3]。由于发生率低,既往报道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该类患者的疗效更是未知。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至2021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4例PICALM-MLLT10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与骨髓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的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抑制PML和RARα的正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临床上APL发病常较为凶险,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及诱导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治疗取得成功和第一种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的人类恶性肿瘤。95%以上APL患者具有特征性的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1]。少数变异型APL患者产生t(11;17),该易位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17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近5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找到染色体易位,常见的染色体易位是t(8;21)(q22;q22)。这种易位使21号染色体上的aml1(runx1)基因与8号染色体上的eto(mtg8,runx1t1)基因相互融合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最初对于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着重在造血转录激活因子AML1转化为白血病抑制因子,在靶基因调控水平上阻碍髓系细胞分化,aml1/eto融合基因在造血分化过程关键点抑制作为肿瘤抑制因子的造血转录因子。目前认为,t(8;21)染色体易位及二次突变引起造血干细胞减少的系别限制性及基因组不稳定性是引发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就aml1/eto融合基因及其剪接变异体在调控干细胞更新、阻断造血分化及与各造血系统特异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其表达产物PML蛋白定位于一种被称为核体或POD的核内亚微结构中,具有抑制肿瘤、抑制生长及调节转录等作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融合蛋白,使正常核体结构发生改变。本文重点介绍PML蛋白与其它POD相关蛋白的功能,相互作用及APL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bcr—abl融合基因及其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cr-abl融合基因位于染色体t(9;22)(q34;q11),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细胞原癌基因abl部分序列从其正常位置易位至22号染色体的BCR区而形成。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断裂点集中在5.8 kb的M-BCR区,主要形成b2a2和b3a2二种形式的转录物及蛋白质,二者差异仅为75个碱基及25个氨基酸。bcr-abl融合基因及其表达的检测对CML有重要的诊断与预后价值。用Southern印迹杂交、间期或中期染色体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DNA,发现Ph阴性或变异型Ph病人存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到许多新的融合类型,并确认异基因BMT后白血病的复发是源于自身MRL。用优化的RT-PCR,定量RT-PCR或RNA原位杂交检测RNA,可精确定位罕见或混合的接合型,还发现正常人中bcr-abl基因有低量表达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用Western印迹或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发现BCR-ABL蛋白与C-ABL蛋白之比在外周血与骨髓中相似且与Ph染色体重排率有线性关系,还发现如果P190继P210之后出现,则CML的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9.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其表达产物PML蛋白定位于一种被称为核体或POD的核内亚微结构中,具有抑制肿瘤、抑制生长及调节转录等作用。急必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融合蛋白,使正常核体结构发生改变。本文重要介绍PML蛋白与其它POD相关蛋白的功能,相互作用及APL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Ph染色体是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BC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基因BCR/ABL,常发生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患者中,也可见于2%~5%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20%~35%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中,出现Ph染色体阳性(Ph+)的非常少见,检出率仅为0.9%~3%[2]。Ph+AML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约占成人AML 的10%~15%。不同于其他肿瘤, APL的发病率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说明其发生受制于基因水平。 APL患者通常具有特殊的t(15,17)染色体易位,从而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形成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形成导致了白细胞成熟障碍分化阻滞,最终导致AP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易位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易位涉及的癌基因在T-AL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ALL染色体易位主要包括涉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位点的染色体易位和形成融合基因的染色体易位.通过对染色体易位导致相关癌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来探讨T-ALL的发病机制,为发展临床上有效的相关特异性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就T-ALL中染色体易位和涉及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的分析对白血病临床分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87例在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为白血病患儿的融合基因以及染色体核型。结果:87例白血病患儿年龄1~10岁占比86.2%。所有患儿中,淋系白血病(ALL)60例(69.0%),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27例(31.0%)。融合基因阳性白血病38例(43.7%),常见融合基因型有TEL-AML1、AML1-ETO、E2A-PBX1和BCR-ABL。染色体核型异常55例(63.2%),未检出异常29例(33.3%),3例未做此项检测。与融合基因匹配的特异性典型核型18例(32.7%),复杂核型37例(67.3%)。结论:安徽省儿童白血病以淋系白血病为主,年龄集中在1~10岁。融合基因类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基本一致,但是其中TEL-AML1融合基因与核型检测结果完全不匹配,因此融合基因检测和骨髓细胞核型分析对于儿童白血病的具体分型兼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BCR-ABL融合蛋白多样性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BCR-ABL融合蛋白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首先报告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构及其转录本,其中包括这些融合基因可分为M-bcr,m-bcr和u-bcr三种类型及其见于那些白血病;其次报告了BCR断点位置的变化,ABL的特殊断点,BCR-ABL信息RNA的拼接,BCR-ABL融合蛋白的结构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BCR/ABL细胞有染色体的其它异常和Ph染色体的变种等;最后论述了BCR/ABL融合蛋白起源于何种细胞系,何种成熟阶段。少数文献报告此蛋白起始于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许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存在染色体t(15;17)易位[‘j。t(l;17)染色体易位是由15号染色体上的早动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之间发生融合所致,其结果是形成APL特征性的PML—RARa融合基因,它在AP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诊断指标。方法 :染色体制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 ,bcr/abl融合基因分析用RT -nest-PCR法。结果 :10 2例病例中 ,91例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 ,Ph-、bcr/abl+6例 ,Ph-、bcr/abl-5例。结论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2型76例,男40例,女36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持续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相关检查,由是否能明确诊断或协助诊断,对复发有无相关检查预测性来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76例患者中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提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2型76例,男40例,女36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持续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相关检查,由是否能明确诊断或协助诊断,对复发有无相关检查预测性来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76例患者中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提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第8号与第21号染色体发生易位,t(8;21) (q22;q22)可使位于第21号染色体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基因与位于第8号染色体的ETO基因融合,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能够募集mSin3/N-CoR/ SMART/HDAC共抑制复合物至AML1靶基因的启动子区,使白细胞介素(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及抑癌基因失活,进而导致白血病发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组蛋白乙酰化、染色质重塑,可使AML1-ETO目的基因恢复表达、降解AML1-ETO融合蛋白等发挥抗白血病作用,同时选择性作用于AML1-ETO阳性细胞.目前,HDACI与DNA去甲基化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热休克蛋白(HSP)-90抑制剂及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应用治疗AML1-ETO阳性AML还在探索阶段.笔者拟就HDACI对AML1-ETO融合蛋白及其目的基因的作用,以及HDACI联合用药在AML1-ETO阳性AML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6例初发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h)、急性4E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结合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h为异常中幼粒细胞增生,M3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M4E0为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CML为粒系细胞增生。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h、M3、M4E0、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及融合基因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21)/PML—RARα、inv(16)(p13;q22)/CBFB—MYH11、t(9;22)(q34;q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①M2h、M3、M4E0;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②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记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