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49例患者均为1998年8月~1999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2例,女性7例,年龄19~54岁,平均36岁,诊断按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均为CHB轻、中度。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变程度上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1例采用基础护肝治疗,用门冬氨酸钾镁、苦黄注射液、能量合剂等,治疗组28例在基础治疗上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15例急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3例慢性肝炎、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6.15±8.94%、48.85±9.01%和55.86±9.0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5±8.93%(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0.46±7.51%、26.71±7.03%和29.03±7.6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5.72±7.5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1.93±5.06%、18.71±5.53%和21.15±5.6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4.58±4.9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60、1.35±0.53和1.34±0.5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8±0.47(P<0.05)。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4.
5.
灵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映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3):39-39
动物试验已显示灵芝对免疫细胞具有广泛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灵芝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我们对CHB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60例CHB患者均为我院近年住院病人,诊断标准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修订的标准。男41例,女19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HBV感染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2例HBV携带者、231例慢性乙型肝炎、61例肝炎肝硬化、18例原发性肝癌和2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本组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7±5.4、43.6±4.3和29.2±5.4;HBV携带者、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7.3±11.2、70.0±12.5、64.4±16.5和58.4±43.4,除HBV携带者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2.9±7.7、36.6±12.5、35.4±12.4和31.2±22.0;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9.2±7.4、28.8±9.9、24.5±9.7和20.6±13.0,其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与正常人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病情进展,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逐渐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了细胞免疫功能而致感染慢性化和重症化。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64例健康者,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最显著,急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与HBV DN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主要见于慢性病毒感染状态,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是一种以多种作用为特征的疾病,尤以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乙肝病毒(HBV)并不是直接造成机体组织损坏,而只是在免疫作用下即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或免疫复合物作用之下引起细胞损害.笔者通过对我院2003年8月-2007年12月的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以观察其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拉米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和34例健康人,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常规检测患者HBV DNA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为31.4±10.6%,明显低于对照组(47.3±16.5%,P﹤0.05),而CD8+T细胞和NK细胞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3.4±18.2%和16.6±1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8±16.4%和13.7±9.4%, P﹤0.05);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为74.7±18.9%,CD8+T淋巴细胞比率为37.2±19.7%,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抑制HBV DNA复制,调节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率,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0.
恙虫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恙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我们对25例临床确诊为恙虫病的患者。进行了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以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25例恙虫病患者,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45岁,病程3~22天,患者均来自湛江地区,其中8例患者在恢复期复检 T 淋巴细胞亚群。恙虫病的诊断参见1994年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学》诊断标准。患者病前均去过流行病区,均有发热、淋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对干扰素有应答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后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的差别,探讨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干扰素有应答的32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组(治疗前)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P<0.01);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可判断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2.
13.
14.
甲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郑煜煌,金一平,谢小明,张雪梅,蒋芳清,王计全,易长庚有关甲型肝炎(甲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已有报道,但作者尚未见国内有关甲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TL-CFU)的报道。我们采...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病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重度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绝对细胞数进行观察,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采集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柠檬酸钠新鲜抗凝血,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分型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CD3+CD4+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的CD3+和CD3+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CD3CD19+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重度和轻中度患者(P<0.01).CD4/CD8比例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重度和肝硬化患者间无显著差异.肝硬化和重度患者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绝对细胞数均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P<0.01),且肝硬化患者CD3-CD16+56+细胞的绝对细胞数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与轻中度患者的DNA载量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高水平病毒载量的患者比例高于轻中度患者.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发展为重度和肝硬化的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细胞数随病情的进展显著减少,主要表现为CD3+CD4+和CD3+CD8+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进行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应答组55例、部分应答组71例、无应答组24例基线,治疗12周、24周、5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的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比夫定治疗后,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在完全应答组及部分应答组均较无应答组升高(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自服用替比夫定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应答组内CD3+、CD4+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从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应答组治疗各时间点与基线相比较,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可抑制其HBV复制,替比夫定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细胞亚群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变化。方法6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或单用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3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和CTL细胞。结果在苦参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CD3(+72.47±5.14%)、CD4(+37.81±5.04%)和CTL细胞(21.46±4.53%)均较治疗前(68.85±7.31%、33.61±7.33%和18.11±5.21%)升高,也较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分别为67.51±5.26%、32.58±5.52%和17.63±3.56%)升高(P0.05或P0.01)。苦参素治疗患者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30%和24.24%)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6%和3.03%,x2=6.53,x2=6.3,P0.05)。结论苦参素能提高CHB患者CD3+、CD4+和CTL细胞水平,并显著提高CHB患者的抗病毒应答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42例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取外周血,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BD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及CD4 /CD8 T比值明显下降(P<0.01),与无并发症组比较,CD3 、CD4 T淋巴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但CD8 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导致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无并发症组更紊乱,免疫功能更低下。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CD系列检测30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及CD_4~+/CD_8~+比值,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经间接免疫SPA法测定,冠心患者CD_3~+、CD_4~+及CD_4~+/CD_8~+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01),而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组与隐性冠心病组之间却无明显差别(P>0.05)。文中就T细胞亚群CD_4~+降低对冠心病发生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我们观察了 5 6例慢性乙型肝炎 (下称慢乙肝 )患者的外周血 CD4 、CD8变化 ,以了解其 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本文 5 6例慢乙肝患者 ,其中男 37例 ,女 19例 ;年龄 16~ 6 1岁 ,平均 39岁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及标准 ,其中轻型 9例 ,中型 35例 ,重型 12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 HBs Ag、抗 - HBc及 HBe Ag阳性 39例 ,抗 - HBe阳性 17例 ,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示 HBV- DNA均为阳性。另选2 5例同龄健康人做对照。方法 :两组分别抽取外周血 2 ml,进行外周血 CD4 、CD8细胞及 CD4 / CD8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