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寒论》阳明病以腑热燥实之证为主,其治法主要以清、下二法为其正治之法。清法以白虎类方为主,又有第228条热郁胸膈治以栀子豉汤之清宣胸膈郁热、第229条阳明腑实尚未成形治以小柴胡汤之清透半表半里邪热、第232条太阳表热未除治以麻黄汤之发汗等方法治疗阳明热证。下法以承气类方为主,但又有第230、231条阳明胃气不降、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小柴胡汤之枢机通利、第233条津液枯涸、燥屎不下治以蜜煎方(蜂蜜)之滋阴润燥、导下通便等方法治疗阳明不大便、大便硬之证。透过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蜜煎方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制及方药组成均说明阳明病中的权变治法。  相似文献   

2.
刍议《伤寒论》阳明病之虚寒证乐都县人民医院俞长宏,吴顺安,俞文选《伤寒论》阳明病之虚寒证,乃是涉及中医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题目.综观历代注家多强调其实热证,现代教科书在其“本证”和“兼变证”的分型中亦无“虚寒证”。我们认为,忽视阳明病的虚寒证...  相似文献   

3.
分析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 ,认为阳明病与温病紧密关联 ,温病中的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在内 ,清、下两法是治疗阳明病和温病的主要方法。《伤寒论》相对《素问·热论》是个进步 ,但《伤寒论》并未究尽外感热病的证治 ,把阳明病与温病等同起来 ,不承认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也是不对的。吴鞠通运用承气汤遵古法而不拘古方 ,《温病条辨》对阳明下法的运用不但有继承 ,更有发展。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少阳病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少阳病篇的内容,应该综合全书的内容来考虑,不要仅囿于宋本的内容,对于散见于太阳、阳明及三阴篇的内容,既要从传变的角度来分析,更要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提纲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仅是从胆火上炎的角度揭示其病理表现,并不能概括少阳病所有的证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即揭示了一方多证的特点,更示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抓主证的辨证方法,同时须知小柴胡汤证并不等同于少阳病。  相似文献   

5.
喻昌作为伤寒学派中错简派之中坚,其学说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重订突出治法,释义不落俗套;虽嫌标新立异,却开创了《伤寒论》学术争鸣的先河,亦开启了后世医家们从多角度研究《伤寒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论述吴茱萸汤证的条文共有三条 ,分别见于阳明篇 ,少阴篇和厥阴篇。吴茱萸汤证其病机概为胃阳不足、浊阴上逆或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因此见于阳明篇和厥阴篇是没有争议的。但其病机与少阴并无联系 ,为何会出现在少阴篇呢 ?这一直是《伤寒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拟就仲景将吴茱萸汤证列于少阴篇的本意进行探讨。“食谷欲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 ;……”。 (2 4 3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瘐汤主之。”(30 9条 )、“干呕吐延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378条 )以上是《伤寒论》论吴茱萸汤证的…  相似文献   

7.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作为“阳明病篇”提纲证,其解读历来存在争议,争议点主要围绕“胃家”的代指及“实”字的含义两点展开。由于“胃家实”作为提纲证统摄“阳明病篇”全篇,是准确把握阳明病证之机要与理解“阳明病篇”立法处方的切入点,因此有必要对“胃家实”的概念进行考据并结合临床情况阐发其实践应用。该文从训诂学及中医经典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临床阐释“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内涵,并由此展开针对“阳明病篇”第179~181条的讨论,概括总结“阳明病篇”的方证主治以及主要的治法思路,以期对经方之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阳明篇第212条曰:"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在现行多版教材中,对此条的讲解均认为是论述阳明腑实重证的证治和预后,笔者认为本条是论述阳明腑实重证的形成、预后及预防,而且关键是强调预防.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不典型阳明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伤寒论》阳明病篇的221-223条文从文理,医理和编次上进行重新的理解,指出有阳明病外证而内无燥屎结聚的所谓不典型阳明病,在临床上应从上,中,下,三焦辨证论治,其主治方剂分别的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这样理解比之现行的将此条件作为阳明误下后的救逆似更有临床意义,而后世的温病三焦辨证与此暗合可能受此启发。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子汤证的两条经文各有重点 ,同样是一方多证 ;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是阴虚热盛 ;少阴病篇中吴茱萸汤证、四逆散证是与少阴病四逆汤证进行类证鉴别 ,而非少阴病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胃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1]阳明病篇中论述下法的内容全面详实,文章主要是结合《伤寒论》当中的相关条文对承气汤方的应用规律和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从而验证《伤寒论》阳明病相关内容的治则治法理论在临床实践,特别是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脾胃病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衰,生化无源,产生虚证、寒证;邪实壅于中焦,正邪相争,则为实证、热证;正气已虚,然邪仍恋战,则发展为虚实夹杂证、寒热错杂证;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不力则致痰阻气逆证.仲景在治疗外感病过程中运用五法治疗脾胃病:温补脾胃、苦寒直折、寓清于补、攻补兼施、降逆化痰,有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成功截断病程,促进痊愈.《伤寒论》对脾胃病的治法,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论及针灸疗法的条文共26条,本文分析了其临床价值,即针灸对伤寒外感热病也可起到主要治疗与辅助治疗作用,并讨论了仲景三阳经病宜针,三阴经病宜灸,热病禁灸,异病同治,针(灸)药并施及治未病等学术观点及其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将霍乱的证治列于六经病篇之外,旨在进行类证鉴别;《伤寒论》所论之霍乱属于虚寒性质的湿霍乱,其发病多兼有表证;《论》中所谓之热是指发热之症状,非为病性,所以“热多”、“寒多”并不是论“热霍乱”和“寒霍乱”;对其证治方药进行了论说。   相似文献   

18.
痹证是一种中医病证名,这类病证的主要表现是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部位产生疼痛、酸楚、麻木之感,并可伴随有关节的屈伸受限以及变形肿大等症状。在现代医学的体系中,诸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有关节疼痛表现的疾病,均可归属于痹证之范畴。尽管《伤寒论》中未直接论述痹证的治疗方法,但已有与痹证相关的论述,且其所载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白虎汤、当归四逆汤等,在痹证的临床治疗中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对《伤寒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也逐渐揭示了这些方剂治疗痹证的内在机制。本文对《伤寒论》中与痹证相关的论述及方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痹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