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庆 《海南医学》2012,23(22):132-133
目的分析海口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口市2007-2011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2007-2011年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44起,占全市暴发疫情总数的84.62%;3~4月发生18起,9~10月15起,分别占40.91%、34.09%;病种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水痘20起,占45.45%,甲型H1N1流感15起,占34.09%;小学发生28起,占63.64%,中学11起,占25.00%;病例相关疫苗免疫接种率为1.53%。结论春、秋季开学后的1~2个月是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高发期,中、小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是防控重点,针对性主动免疫是有效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2003~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市2003~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003~2006年共报告7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人数为3 640人,死亡1人,病死率0.03%。发生时间以6月、9月相对较高,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长沙市农村地区和学校是突发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1 事件发生经过 2004年7月29日我们接到报告,滴道矿近期有20余人出现发热、食欲不振、恶心症状,疑似传染病暴发流行.8月4日经鸡西市疾控中心组成专家会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清学诊断确诊为伤寒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李霞  雷静  杨嵘  丁娟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7):648-649
目的 为了解银川市近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征,从而为有效防控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银川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银川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3起,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占75.72%,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72.25%;疫情按月分布呈现每年1~2、7~8月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量明显下降,每年3~6、9~12月份突发数量又开始增多.按地区分布发生数量前3名依次为兴庆区(39.88%)、西夏区(19.65%)、金凤区(12.72%).结论 银川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重点是传染病暴发疫情,防控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疫情出现的高峰在每年的5、6和11、12月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4-2010年某部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某部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某部2004-2010年共出现传染病疫情29起,其中呼吸道传染病23起,主要病种为流感样疾病、水痘、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等;消化道传染病4起,主要病种为细菌性痢疾;自然疫源性疾病1起,病种为流行性出血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近年有增多趋势,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结论部队要根据执行任务特点和传染病流行规律,采取综合措施防控传染病暴发疫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兰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流行因素,为制定我市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为评价我市传染病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信息。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及暴发疫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全市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17008例,死亡23人,报告发病率为523.95/10万,死亡率为0.71/10万;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4.97%,12种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位居前三位的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这3种传染病合计发生15856例,占传染病总数的93.23%,是我市主要传染病病种。全市2007年报告1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各3起、水痘暴发6起、气体中毒事件1起。结论我市对乙肝、结核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要重点防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要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2007年报告的1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12起发生于学校,表明学校是传染病暴发的重点场所,因此要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朱庆  林志文  卢君毅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10-1210,1260
目的 查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发生一起群体性腹泻病暴发的原因,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检测,查清暴发原因.结果 2006年10月10~20日3个村发生的感染性腹泻病暴发事件具有同源性,暴发原因为使用受产毒性大肠杆菌污染的猪粪引起.结论 这是一起由产毒性大肠杆菌污染粪便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4—2021年云南省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云南省2004—2021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1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806起,报告级别主要为一般事件(90.25%),共波及人口2 183 493人,报告病例数94 643例,死亡13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位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水痘(588起)、流感(300起)、手足口病(267起),占总报告事件数64.0%;事件分布在全省121个县区,集中发生在3—6月和9月—次年1月,主要为水痘暴发疫情,水痘疫情持续时间为19 d。事件发生场所为托幼机构和小学最多(1 386起);疫情发现时间的中位数为7 d(4~13 d)。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云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重点,及早报告并开展处置有利于控制事件扩散范围和减少危害;同时规范疫情处置工作,在疫情高峰期加强学校传染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无锡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方法对无锡市1980~200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4年间菌痢发病率呈较大幅度下降,但菌痢发病数仍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5%,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的第4位,肠道传染病的首位。我市菌痢的流行特征主要为城市发病高于农村,有明显的夏秋季节(7~10月)高峰,男女性别比例为1.2: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近6年流动人口发病比病逐年上升,我市6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在幼儿、青少年和外来流动人口聚集等单位加强卫生管理。全市抓好大卫生设施基本建设、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落实“三管一灭”肠道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场突然暴发的非典,使全面加强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步伐,成为政府、科学家及广大群众的共识。6月5日,中国科学院20多位院士再次集会,研讨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专家侯云德作了专题发言。21世纪人类还要直面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死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如传染病暴发流行、核及有毒化学物质大面积泄漏,战争、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侯云德院士介绍说,全球性传染病流行每年都有数十起,特别是突发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近年人们记忆犹新的O157出血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道县2004~2007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道县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道县共发生2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病143例,无死亡病例.两起疫情均为校园内传染病暴发事件,一起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另一起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由于控制措施得力,疫情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论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力度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灵武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43起暴发疫情,发病381例,罹患率0.87%,死亡1例。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并以小学及托幼机构为主,病种以水痘、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为主,两个小高峰集中在3~6月和10~12月份。结论小学与幼儿园是各种暴发疫情发生的高发场所,控制传染源、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防病意识,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准确地掌握宝安区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客观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分析其流行因素及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宝安区2009-2012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结果:2009-2012年共发生暴发疫情134起,发病3 159人(男2 042人,女1 117人),总罹患率为2.91%;涉及病种12种;疫情中最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暴发疫情总数的66.42%和33.58%;疫情涉及9个街道,其中以新安、西乡、沙井为多,分别占暴发总数的30.60%、18.03%、12.02%;疫情主要发生在3~6月,以及9~11月;发病单位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工厂,分别占暴发总数的87.31%和7.46%。疫情以儿童、青年发病为主,所有病人中学生占48.08%,工人占41.44%,幼儿占6.49%,幼儿的罹患率最高为6.35%,学生和工人的罹患率次之,分别为3.59%、2.12%。结论:学生及流动人口是我区传染病暴发的主要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及宣传教育是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004-2016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13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8起,其中一般事件(Ⅳ级) 63起、占92. 65%,较大事件(Ⅲ级) 5起,占7. 35%;共发病1 186人,死亡7人;主要集中在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占事件总数的72. 06%(49/68);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占事件总数的54. 41%(37/68);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起,占事件总数的26. 47%(18/68);最初报告人来源于卫生系统的占事件总数的89. 71%(61/68)。结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北京市海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每年6~8月是防控重点时间段;学校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了解本起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事件处置措施提供依据,提出调查结论。方法:对事件涉及学生及学校周围村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疫情监测网点对辖区内疫情进行监测,采集学校外便利店食品样品及学校、村民自来水进行检测。结果:事件涉及学生141人,发病24人,所有患者在1d内发病,无食用共同食物史,辖区内无传染病暴发流行,自来水及食品检测合格。结论:本起事件属于小学生群体性癔症。  相似文献   

16.
广泛开展日喉类毒素预防接种,可以控制白喉的发生和流行。然而在预防接种工作抓的不扎实地区,由于人群免疫水平下降,可发生白喉流行。本文就固原地区1963~1980年的18年间白喉流行情况报告于下:流行病学特点一、历年来发病:1963~1980年间,除1968年及1979年未发生病例外,以1965年发病率最高,达18.67/0万;其次是1966年(8,55/10万),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了解本起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事件处置措施提供依据,提出调查结论.方法:对事件涉及学生及学校周围村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疫情监测网点对辖区内疫情进行监测,采集学校外便利店食品样品及学校、村民自来水进行检测.结果:事件涉及学生141人,发病24人,所有患者在1d内发病,无食用共同食物史,辖区内无传染病暴发流行,自来水及食品检测合格.结论:本起事件属于小学生群体性癔症.  相似文献   

18.
何秀玲 《中外医疗》2010,29(4):155-155
目的了解辽阳县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辽阳县2004~2008年通过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均为传染病疫情。乙类传染病3起,丙类传染病11起,其它传染病3起。所有事件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高峰在4~6月。结论以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减少辽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谢平  吴德仁  沈智勇  梁健  叶小萍 《广西医学》2009,31(10):1524-1525
目的了解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8年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北海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5.24%;除1起食物中毒发生在高校外,其余发生在中小学及幼儿园;每年1、3、4、5、12月份多发,占总起数的92.5%;发病学生年龄为5~17岁,男女之比约为1.25:1。从首例病例发生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时间,平均7.9d。食物中毒共发生2起,分别为细菌性和毒草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中小学及幼儿园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是北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种,冬春季是多发季节。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扩大学龄前儿童水痘等疫苗接种,督促和指导学校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南通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重大突发传染病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03~2007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通市2003~2007年共报告甲、乙、丙类及其它传染病突发事件11种152起,其中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3级)1起,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4级)151起,发病3823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占总发生起数的56.58%和总发病数的96.70%,病例相对集中于城乡小学,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发生数的95.35%和病例数的98.10%。结论:城乡小学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病突发事件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