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不同压力对体内各处血管剪切应力脉动性的影响 ,本研究从六条开胸犬在四种压力情况下实时测量其头臂干、胸主动脉等处的血流量 ,并计算出各处剪切应力的变化。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压力作用下体外反搏使剪切应力脉动性的改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医用生物力学》2000,15(4):204-207
为研究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机理,分别测量在正常情况下、缺血1小时、缺血2小时、缺血1小时后反搏1小时、反搏2小时犬头臂干、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处的实时血流量,而后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各处的实时剪切应力.结论是急性心肌缺血使各处动脉血管剪切应力的脉动性下降;体外反搏的作用可增加各处动脉剪切应力的脉动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机理。分别测量在正常情况下,缺血1小时,缺血2小时、缺血1小时反反搏1小时、反搏2小时犬头臂干、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处的实时血流量,而后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各处的实时剪切应力,结论是急性心肌缺血使各处动脉血管剪切应力的脉动性下降;体外反搏的作用可增加各处动脉剪切应力的脉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血管对剪切应力各频率分量的影响.方法 对17条开胸犬实时测量其正常情况下、缺血1 h、缺血1 h后反搏1 h、反搏2 h以及正常情况时不同反搏压力下头臂干处的血流量,计算出此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量变化.结果 体外反搏使头臂干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急性心肌缺血和体外反搏可以使剪切应力的各频率分量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反搏压力大于一定程度时体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变体内血管剪切应力的低频分量.  相似文献   

5.
体外反搏对剪切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本研究从六条开胸犬实时测量颈主动脉、头臂干、胸主动脉等处的血流量,并计算出各处的剪切应力的变化。统计结果表明:体外反搏使剪切应力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及变化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即增加了血流和剪切应力的脉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血管对剪切应力各频率分量的影响。方法对17条开胸犬实时测节其正常情况下、缺血1h、缺血1h后反搏1h、反博2h以及正常情况时不同反搏压力下头臂干处的血流量,计算出此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最变化。结果体外反搏使头臂干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急性心肌缺血和体外反搏可以使剪切应力的各频率分量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反搏压力大于一定程度时休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变体内血管剪切应力的低频分量。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对人血压脉动性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动血流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建立血压脉动性的测量方法 ,并以此评价体外反搏对人血压脉动性的影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 8名 ,局麻下穿刺桡动脉 ,送入 4F顶端测压导管至主动脉弓部 ,测量体外反搏前及体外反搏中的血压并计算脉压差、血压脉动指数和血压标准差。结果表明 ,脉压差、血压脉动指数和血压标准差 3个血压脉动性指标分别由反搏前的 47± 5 m m Hg、1.6 4± 0 .11、13.6± 1.5 m m Hg升高到反搏中的 77± 3mm Hg、2 .46± 0 .2 5、19.3± 2 .2 mm Hg,P值均小于 0 .0 5。因此 ,体外反搏有增强血压脉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体外反搏下不同反搏压对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以寻求较佳的体外反搏作用机制,选用了3周龄雄性断乳乳猪四头,进行了慢性体外反搏实验。详细记录了各实验体在基础状态及不同反搏压的体外反搏状态下心动周期里颈动脉内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数据,包括压力、心电及血流量,进而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实验体颈动脉内壁面切应力(WSS)的动态分布。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体外反搏能明显提高心动周期内实验体颈动脉的血流灌注、WSS水平及舒张期压力水平;从提高心动周期的切应力水平出发,反搏压设定为0.03mPa~0.035mPa为佳。另外,体外反搏改变了心动周期里的血流脉动模式,认为血流模式的改变可能对心动周期内的WSS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对犬血流脉动性和血管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评价体外反搏是否具有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流脉动性的作用 ,制造了犬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并使犬存活 6周。麻醉后 ,测定左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和右侧颈总动脉血压。计算反搏前和反搏中脉压差、血压脉动指数、血压的标准差、流量差、流量脉动指数、流量标准差和平均血管阻力。结果显示脉压差、血压脉动指数和血压标准差三个血压脉动性指标分别由反搏前的 30± 9mm Hg、1.2 6± 0 .0 5、8.7± 2 .5 mm Hg升高到反搏中的 4 3± 8mm Hg(P<0 .0 5 )、1.5 4± 0 .13、12 .4± 2 .0 mm Hg (P<0 .0 5 )。流量差、流量脉动指数和流量标准差三个血流脉动性指标分别由反搏前的 317± 4 8ml/ min、2 .85± 0 .2 1、96± 2 1ml/ min升高到反搏中的 4 4 7± 88m l/ min、4 .5 6± 0 .90、131±39m l/ m in,P值均于小 0 .0 5。平均血管阻力由反搏前的 5 78± 72 Wood单位降低到反搏中的 4 76± 85 Wood单位(P<0 .0 5 )。这表明体外反搏可使血管阻力下降 ,血压和血流脉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搏动性血流在动,静脉系统中的传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反搏通过对下肢及臀部施加外压,将下肤及臀部的动、静脉血分别驱回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产生上行性搏动血流。由于动、静脉的生理特性不同,体外反搏的搏动性血流在动、静系统中传导有所不同。本文观察体外反搏驱动的搏动性血流在狗的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中的传导。结果:反搏搏动性血流在主动脉中传导良好;而在下腔静脉中的传导衰减明显。结果表明:体外反搏驱动的搏动性血流在主动脉中的良好传导是反搏治疗的基础;而其在下腔静脉的衰减传导又是降低反搏治疗负效应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应用激光多普勒测定微血管血流灌注技术,观察体外反搏提高灌注压力对失血性休克犬大脑皮层及皮肤微血管血流灌注的作用。结果显示,体外反搏可明显提高休克犬主动脉平均压力,增加休克犬大脑皮层及皮肤微血管血流灌注。在回输失血复苏后,对照组和反搏组主动脉平均压力恢复接近失血前水平,但反搏组微血管灌注的回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体外反搏在犬失血性休克期预处理能改善其微循环障碍,有利于复苏期微血管的灌注  相似文献   

12.
对体外反搏过程采用线性单弹性腔模型及其等效回路进行了讨论。利用连续方程解出了独立的人体总外周阻力R、顺应性C和不受气囊控制的部分外周阻力Ru。利用上述模型评估不同的气囊压力、充气开始时刻和充气维持时间对体外反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反搏对缺血心肌血流灌注影响的建模和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建立冠脉循环缺血模型,利用PSPICE仿真工具对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进行仿真,得到反搏前后缺血心肌血流灌注量变化的数据。结果表明:体外反搏后缺血心肌中舒张期血流灌注量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容积型指脉波图监测及评价体外反搏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20 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置管主动脉根部测压的方法,分别研究不同反搏工作参数对主动脉压力和指脉波的影响。结果反搏时主动脉舒张压随储气罐压力的增加升高(最高可达168.56 m m Hg);主动脉舒张波的dp/dt值均逐渐上升,但收缩波的dp/dt值则呈下降趋势;指脉舒张波起点与主动脉舒张波起点比较平均滞后(108.20±25.70) m s,而指脉收缩波起点则平均滞后(96.69±38.70) m s;指脉波的D/S比值与主动脉压力波的D/S比值随反搏储气罐压力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并由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动脉D/S比值(Y)与指脉D/S比值(X)的回归方程式Y= 0.376+ 0.457X。本研究指示体外反搏对动脉压力波的D/S比值、舒张压及其dp/dt值均有显著影响,指脉波仍然是目前调节反搏工作参数及监测反搏效果的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局部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进而探讨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设计了一个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的数学模型,在特定的空间坐标系下推导了描述血液脉动流的控制方程,给出了合适的边界条件,并设计了数值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雄性乳猪的颈动脉为对象,在体测量了动脉的几何参数及反搏前后心动周期内连续的流率、动脉内压和心电.通过将反搏前后的实测数据分别应用到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中进行求解.结果 得到了反搏前后心动周期里动脉模型内的多种重要的血流动力学量,包括血液流场、速度分布、壁面切应力(WSS)分布等.结论 体外反搏能有效提高心动周期内动脉的血流量、提高心动周期内尤其是舒张期的动脉内壁切应力水平及压力梯度、增加动脉局部狭窄段后端回流区的血液回流速度.这些改变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发展都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对局部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进而探讨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的数学模型,在特定的空间标系下推导了描述血液脉动流的控制方程,给出了合适的边界条件,并设计了数值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雄性乳猪的颈动脉为对象,在体测量了动脉的几何参数及反搏前后心动周期内连续的流率、动脉内压和心电。通过将反搏前后的实测数据分别应用到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中进行求解。结果得到了反搏前后心动周期里动脉模型内的多种重要的血流动力学量,包括血液流场、速度分布、壁山切应力(WSS)分布等。结论体外反搏能有效提高心动周期内动脉的血流量、提高心动周期内尤其是舒张期的动脉内壁切应力水平及压力梯度、增加动脉局部狭窄段后端回流区的血液回流速度。这些改变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发展都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反搏对脑动脉血流量影响的建模和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脑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实际测量的正常的颈动脉血压和进行体外反搏时的颈动脉血压作用于正常情况下和缺血情况下脑血流动力学数学模型,模拟上述情况下脑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 缺血和体外反搏都引起脑动脉血流的变化。结论 体外反搏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的血流灌注和改变脑动脉血流变化的时相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病员作为信号源对体外反搏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检测既不方便又不实际,本研究利用单片机模拟输出多种心电波形和反搏前、反搏中的颞脉波能解决此问题.实验表明研制出的体外反搏机用心电和颞脉波信号发生器运作良好,具有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与疗程、反搏起始时间、年龄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对241例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与治疗者的疗效,应用秩和检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脑血栓体外反搏疗效与疗程、发病至体外反搏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关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栓形成发病二周内,在脑水肿消退后进行2~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与疗程、反搏起始时间、年龄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 对2 41例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与治疗者的疗效 ,应用秩和检验数量统计分析 结果 脑血栓体外反搏疗效与疗程、发病至体外反搏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关系 ,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脑血栓形成发病二周内 ,在脑水肿消退后进行2~ 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 ,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可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