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2006年9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35例临床资料。结果高位肠瘘15例,低位肠瘘20例,其中13例早期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治愈,5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宜保守治疗,经过控制感染及配合TPN、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瘘的位置、时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是腹部外伤、感染和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60年代肠外瘘病死率为40%~50%。近些年,由于对肠外瘘认识的提高及治疗方法的改善,特别是胃肠内营养(TEN)和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病死率降至20%左右。现将本组18例肠外瘘的营养支持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肠外瘘44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瘘的治愈率也逐步提高,但其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治疗肠外瘘44例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肠瘘治疗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早期处理非常重要,抓好肠瘘的局部处理,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肠瘘发生3个月后,手术方式用瘘口部肠段切除吻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高位肠瘘一般是指近端小肠的肠外瘘,常由腹部创伤、肠道穿孔、腹部手术、炎性肠病等引起,由于大量消化液经瘘口流向腹腔,可导致腹腔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1].目前高位肠瘘的营养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国内营养支持尚不规范,多为经验治疗,营养支持如何具体实施,尚处于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肠外瘘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手术并发症,80%由医源性手术引起,其死亡率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其死亡率为40%~60%。死亡原因主要有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感染无法控制。自70年代以后,由于TPN成为治疗肠外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加上抗生素进步、ICU病房的设立等使肠外瘘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死亡率降至5.5%~20%。由于肠外瘘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治疗费用昂贵,所以仍是普外科疾病中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对象之一,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11例肠外瘘患者应用TPN与TEN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既往文献报道死亡率为40~50%,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与治疗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胃肠外营养(TPN)与胃肠内营养(TEN)在临床上的应用,肠外瘘的死亡率逐渐下降。现将本组25例肠外瘘的营养支持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5例中,年龄17~75岁,平均49.8岁。男19例,女6例,小肠瘘16例,结肠瘘4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食管胃吻合口瘘1例,胃空肠吻合口瘘2例;高位瘘9例,低位瘘16例。1.2营养支持方法:胃肠外营养7例,胃肠内营养15例,胃…  相似文献   

7.
黄权 《广西医学》2003,25(4):592-593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 ,因病情复杂 ,临床处理棘手 ,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我院自 1 997年以来对 42例肠外瘘病人进行治疗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2例 ,女 1 0例。年龄 9~ 65岁 ,平均 39.6岁。致瘘因素为 :术后吻合口破裂 34例 ,创伤性 3例 ,炎性肠病 2例 ,腹腔炎症 2例 ,肿瘤性 1例。肠外瘘部位为 :十二指肠残端瘘 5例 ,胃空肠吻合口瘘 3例 ,高位小肠瘘 9例 ,低位小肠瘘1 7例 ,结肠瘘 6例 ,直肠瘘 2例。1 .2 治疗方法 :全组 42例确诊后采取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 :瘘通畅引流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  相似文献   

8.
著者:H.S.Himal等,Brit.J.Surg61:724,1974, (英文) 至少在25年前已在临床上证明:充分营养在治疗小肠瘘中的重要性。Edmunds等1960年总结157例胃、小肠和结肠外瘘的治疗结果,认为尽管有抗菌素和体液电解质平衡,过去20年的死亡率并未降低;他的病例中,胃十二指肠瘘死亡率为62%,小肠瘘死亡率为54%,结肠瘘死亡率为6%。著者列举了部分学者历年来治疗小肠瘘的主要经验:早期开始静脉高营养  相似文献   

9.
庞元龙 《海南医学》2003,14(9):47-48
肠外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困难 ,病程周期长 ,死亡率高 ,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比较棘手的病例之一。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共救治肠瘘 36例。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2 5例 ,女性 11例 ,年龄 9~ 76岁 ,平均 4 5岁 ,高位小肠瘘 12例 ,低位小肠瘘 10例 ,结肠瘘 14例 ;管状瘘2 7例 ,唇状瘘 9例 ;单发瘘 32例 ,多发瘘4例 ;低流量瘘 12例 ,高流量瘘 18例 (每日瘘液 5 0 0ml以上 ) ,未记录流量 6例 ;手术后肠瘘 2 9例 ,重症胰腺炎引起肠瘘 2例 ,外伤性肠瘘 2例 ,升结肠癌引起肠瘘1例。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治疗胃肠道瘘的最佳营养途径,提高胃肠道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随机对38例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途径治疗胃肠瘘(EN组)和36例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胃肠道瘘(PN组)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EN组34例(89.5%)患者改善营养效果良好,胃肠道瘘口愈合,痊愈出院,4例(10.5%)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PN组24例(66.7%)痊愈,12例(33.3%)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胃肠道瘘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途径,亦优于其它肠内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庆泳 《医学文选》2006,25(2):344-346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往往危及生命。肠瘘是指肠与肠以及肠与腹腔、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它常继发腹部手术及创伤,也可以出现在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等)、放射性肠炎、重症胰腺炎、肿瘤的并发症及一些先天性疾病中。而继发于术后的肠瘘约占75%~85%。20世纪70年代肠外瘘的病死率高达50%-60%。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策略与方法有明显的改变与发展,病死率降至10%~20%,但与其他外科疾病相比仍属较高。现就近几年来肠外瘘的诊治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文水 《黑龙江医学》2003,27(8):637-638
高位肠瘘 (十二指肠瘘或高位空肠瘘 )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肠道连续性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 ,肠道的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在临床的应用 ,大大降低了高位肠瘘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我科近 8年收治 1 2例高位肠瘘病人 ,均采用了营养支持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2例病人 ,其中男 7例 ,女 5例。其中 ,十二指肠瘘病人 9例 ,高位空肠瘘病人 3例。 1 0例为外伤所致 ,2例为医源性损伤。2 治疗方法1 2例病人 ,其中 ,9例十二指肠瘘病人 ,采用了肠外营养 (PN)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外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以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 1981年 1月~ 1998年5月间收治的 5 1例肠外瘘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在 5 1例中 ,包括高位小肠瘘17例 (其中十二指肠瘘 7例 ) ,低位小肠瘘 2 6例 ,结肠瘘 8例。治愈 33例 ,治愈率 6 4.71% (33/ 5 1)。其中经保守治疗自愈 19例 (5 7.5 8% ) ,经手术治愈 14例 (4 2 .42 % ) ;死亡 11例 ,死亡率 2 1.5 7% (11/ 5 1)。结论 早期诊断 ,采取以及时彻底引流、控制感染、纠正内稳态失衡、合理营养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个体化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浆膜贴补治疗肠外瘘的体会(附6例报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外科(518001)刘宗荣无论是闭合性腹外伤所致肠外瘘(简称肠瘘),还是手术后并发的肠瘘,都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以往肠瘘患者的病死率约为30%~50%,甚或更高。浆膜贴补法的建立为处理...  相似文献   

15.
当肠道与其他空腔脏器或与体表间存在异常的通道时即为肠瘘.通入另一肠袢或其他脏器者称为内瘘;漏出体表者称为外瘘.十二提肠及屈氏韧带以下100cm范围内的肠瘘为高位 瘘;远段回肠瘘则为低位瘘.根据小肠瘘排液量的多与少又可分为高流量瘘及低流量瘘,每日排液量在500ml以上为高流量瘘,500ml以下者为低流量瘘.肠瘘常在临床上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及严重的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死亡率迄今仍在 15%~34%之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肠外痿的病死率高达40%~60%。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策略与方法均有明显的改变与发展,死亡率降至10%~20%,但与现代医学中其它外科疾患相比仍属较高,为改善这一临床难题的治疗,本文简介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进展。1治疗策略的改变肠外瘘发...  相似文献   

17.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6-107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肠道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 1989~ 2 0 0 0年共收治 18例肠道外瘘病人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 ,15例治愈出院 ,3例死亡。现对肠道外瘘的护理作如下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年龄 19~ 5 8岁。高位瘘 7例 ,低位瘘 10例。低位小肠瘘并结肠瘘 1例。肠梗阻术后致肠瘘 6例 ,肠结核致肠瘘 2例 ,腹部创伤及其它手术后肠瘘 6例。1.2 治疗结果 本组 18例肠瘘病人 ,11例经非手术治愈 ,4例经非手术治疗后 ,通过再次手术治愈 ,其中 3例高位肠瘘经再次手术治疗后 ,由于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19.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及病理性两种,前者较为多见。1960年 Edmunds 报导不同平面上胃肠道外瘘的综合死亡率为40%。近年来由于治疗技术的进展,疗效虽有提高,但肠外瘘的处理仍甚困难,高位肠外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出现高位肠外瘘,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在严格掌握肠外瘘处理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3例,结果:治愈21例,治愈率91%。同时探讨了双段结肠旷置术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