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检测胃癌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测定,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的VEGF。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肿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肿瘤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浆膜受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肿瘤组术后随访24~36个月中出现复发转移和死亡的患者,术前VEGF表达较其他患者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检测血清VEGF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对胃癌浸润、转移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标本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5例胃癌患者术后胃癌组织标本、肿瘤边缘5 cm外的正常组织β-caten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术后胃癌组织标本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标本高(P<0.01);肠型胃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TNM分期早期胃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晚期(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且与浸润深度相关(P<0.01);胃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β-catenin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是评价疾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段莎  刘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9):2834-2837,2840
目的 探讨微小RNA-181b(miR-181b)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28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癌前病变组,另选取同期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81 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健康组血清miR-181 b、CEA水平;分析血清miR-181b、CEA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81 b、CE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组血清miR-181 b、CEA水平高于健康组和癌前病变组(P<0.05);癌前病变组血清miR-181b、CE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miR-181b、CEA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病理分型、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miR-181b水平与CEA水平呈正相关(r=0.554,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81b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79.1%,均高于CEA.结论 miR-181 b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还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外体(exosome)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7例胃癌患者、34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XOSC2(exosome component 2)的含量,以评估血清中exosome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EXOSC2含量为[670.92(572.49,1 287.59)]pg/mL,健康对照组为[585.49(493.63,862.10)]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exosome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Ⅲ、Ⅳ期exosome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组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胃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间exosom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exosome水平的升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测定血清中exosome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夏允 《临床医学》2005,25(12):24-25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比较40例初发胃癌患者(其中已转移的有14例,无转移的26例;其中36例行胃癌切除术),15例胃癌复发患者与20例献血员(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胃癌复发患者高于胃癌初发者(P<0.01),胃癌术前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胃癌术后患者(P<0.01),胃癌已转移的患者显著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2例胃癌患者及24例健康人血清VEGF及内皮抑素的含量.结果:胃癌组血清VEGF及内皮抑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VEGF和内皮抑素水平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水平高的患者其内皮抑素水平也相应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23,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VEGF及内皮抑素水平升高,与胃癌恶性进展有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也是胃癌预后不良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2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血清中IL-21和IL-17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21和IL-1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血清中IL-21的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之间血清中IL-21的浓度无明显差异。胃癌患者血清中IL-21与IL-17的浓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IL-21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以及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胃癌患者的血清及73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IL-6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为20.251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034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伴有神经浸润者,其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IL-6水平均低于无神经浸润者。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而胃癌组织中的IL-6水平亦高于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而当胃癌肿瘤组织伴神经浸润时,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IL-6水平则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邓薇  张小田  白志刚  沈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04-2307
[目的]探讨人再生基因蛋白Ⅳ(REG Ⅳ)在胃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1例晚期胃癌患者及35例同期健康成年人的血清学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及健康者REG Ⅳ的水平.同时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结合胃癌传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清REG 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5.15(2.14~22.55)ng/mL vs.2.22(0.02~12.29)ng/mL].在胃癌患者中,有淋巴转移患者的REG Ⅳ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REG Ⅳ检测胃癌的灵敏度为78.7%,明显高于CEA、CA199、CA724(P<0.05).血清REG Ⅳ水平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期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EG Ⅳ作为血清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病人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胃良性病变患者、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各4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ANG-2的含量.[结果]胃癌组ANG-2血清中表达浓度为3415±702 ng/L,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1369±252 ng/L)和健康对照组(1218±236 ng/L)浓度.ANG-2浓度与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脉管侵犯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ANG-2可以作为潜在的胃癌血清标志物,可能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志明  刘斌 《华西医学》2009,(7):1647-1649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62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结直肠癌患者、40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CS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CSF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CSF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M—CS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可能是一个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ig内皮素-1(ET-1)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中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8例早期胃癌、22例胃溃疡、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Big ET-1的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Big ET-1蛋白的表达。结果<2.5 cm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组的血浆Big 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进展期胃癌组的Big ET-1水平显著高于<2.5 cm胃溃疡组、慢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组(P<0.01),伴随淋巴结转移组血浆Big ET-1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组Big E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典型增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g ET-1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升高。胃癌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预测早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铁蛋白(SF)、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I/PGII)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39例胃癌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EA,CA724,PGⅠ,PGⅡ及 SF含量的检测。CEA,CA724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PGⅠ和PGⅡ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SF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计算 PGI/PGII比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组除 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PGⅠ,PGⅡ和 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的 CEA,CA724显著升高,PGⅠ显著下降,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于评价胃癌的 ROC 曲线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CEA,SF, CA724,PGI/PGII,PGⅡ,PGⅠ;CEA,CA724,PGI/PGII和 SF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肿瘤标志物单项与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存在差异。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724,PGⅠ,PGⅡ和 SF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各不相同;血清PG含量及其比值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胃癌病人血清β_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蔡方  赵文丽  武彤彤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55-1256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含量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A)检测62例胃癌病人、3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病人以及3例正常健康人血清β2-MG含量。动态检测胃癌手术前后β2-MG含量变化。结果:胃癌病人血清中β2-M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慢性胃炎伴HP组(P<0.05);胃癌患者术前血清β2-MG含量增高者,术后含量明显降低(P<0.05);有转移复发时,其含量又升高。结论:检测血清β2-MG含量变化在胃癌早期诊断以及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作为大肠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12例大肠癌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0PN的质量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OPN的表达。对比血清OPN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志愿者)60例比较;分析血清OPN与大肠癌组织OPN的表达、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血清OPN在大肠癌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149/212)和83.5%(177/212)。大肠癌血清OPN水平依肿瘤组织OPN表达阳性率由低到高的顺序递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临床分期、脉管内癌栓、淋巴结和器官转移相关(P〈0.05或P〈0.01),特别与肝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均〉0.05)。治疗前后OPN的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PN是一种较理想的大肠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且探讨血清25-(OH)D与胃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25-(OH)D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25-(OH)D浓度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远行转移等指标下对应的胃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胃癌组血清25-(OH)D水平(10.12±5.78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12±7.36 ng/ml)(t=8.51,P<0.001)。胃癌Ⅰ期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胃癌Ⅲ期(P=0.01)和胃癌Ⅳ期(P=0.006)的水平。胃癌高分化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组的水平(均P<0.001)。血清25-(OH)D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远行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胃癌患者25-(OH)D比健康对照者低; 胃癌的临床分期越晚,维生素D水平越低; 组织学分化程度越低,维生素D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浓度水平,并评估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手术胃癌患者106例,其中男7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2岁(22~7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认为原发性胃癌)、48例胃炎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及50例健康(健康体检者,排除一切肿瘤以及炎症性相关疾病)对照者血清MIF水平,同时测定癌胚抗原CEA。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F、CEA以及联合诊断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F平均浓度为4586 pg/ml,均高于单纯胃炎患者(1602.4 pg/ml)和健康对照(1105.6 pg/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患者血清MIF的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不相关。但胃癌患者血清MIF水平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MIF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MIF检测胃癌的临界值为3018 pg/ml时诊断效能最大,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85.1%。MIF与CEA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MIF,MIF可能为胃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MIF联合CEA可提高胃癌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诊疗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对胃癌的诊疗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和58例胃癌患者及其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患者的血清CEA含量,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A724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A724含量及阳性率均比胃炎、胃溃疡患者高(P〈0.05);手术后3个月其血清CEA、CA724含量及阳性率均比手术前低(P〈0.05);术前联合检测血清CEA与CA724的阳性率为74.5%,较单项标志物高;TNM临床分期患者Ⅰ、Ⅱ、Ⅲ、Ⅳ期其血清CA724含量呈逐级递增的趋势(P〈0.05);术后1年临床证实的复发者血清CEA、CA724含量及阳性率较未复发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血清CEA、CA724均有助于胃癌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透明质酸(HA)与胃癌诊断以及侵袭生长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至2010年间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采用ELISA检测HA,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HA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4.69±84.97)ng/ml,(80.56±42.45)ng/ml,(59.91±35.52)ng/ml(P=0.003);在所有胃癌患者中,发现HA和胃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呈正相关;即肿瘤越大(>5cm),淋巴结转移阳性,进展期(III+IV)的HA水平显著高于肿瘤小,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早的胃癌;HA和胃癌的病理类型无关.高HA的胃癌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12.3个月和31.2个月(P=0.040);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血清HA和肿瘤TNM分期是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RR分别为2.449(95% CI为1.256~6.718,P=0.012)和3.649(95% CI为1.445~7.718,P=0.005).结论 血清HA和胃癌的侵袭性呈正相关,即进展期胃癌的血清HA水平更高;且血清HA和胃癌TNM分期是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胃癌形成中survivin与cyclin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及cyclinD1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32例异型增生和5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cyclinD1的表达。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0、21.9%、37.5%和54.0%,cyclinD1表达阳性率8.3%、15.6%、34.4%和48.0%,survivin与cyclinD1在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两者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urvivin阳性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D1表达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cyclinD1表达正相关。结论:Survivin及cyclinD1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恶性度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