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口腔癌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就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口腔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癌的病因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口腔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婕  朱玲  王芳  姚堃 《口腔医学研究》2005,21(4):371-374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的感染与口腔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巢式PCR技术,对40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唾液、癌组织、正常组织及加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液、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DN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对照组唾液中HHV-6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45.0%,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液中HHV-6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7.5%、22.5%,其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唾液中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血液。癌组织阳性检出率(78.95%)显著大于正常组织(10.5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唾液腺是HHV-6长期潜伏和增殖的部位,唾液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为临床简便有效诊断提供参考。HHV-6感染与口腔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参与肿瘤发生、细胞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巢式PCR技术,检测82例口腔鳞癌、25例癌前病变及40例正常对照人群唾液、血液、组织中HHV-6感染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鳞癌组HHV-6在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0%、56.0%、72.0%,在血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2.5%、48.0%、57.3%,总阳性率为47.5%、56.0%、80.5%,趋势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HHV-6检出率唾液普遍高于血液,在正常组和鳞癌组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癌组织中HHV-6检出率(78.95%)显著大于癌旁正常组织(10.53%),具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HHV-6的阳性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唾液腺是HHV-6长期潜伏和增殖的部位,唾液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HHV-6的激活/再感染发生在黏膜病变的早期,其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能直接参与了细胞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类疤疹病毒6型和7型是近年发现的新型人类疤疹病毒。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多认为经口腔唾液传播,并与多种疾病相关。本文就此两病毒的发现及其与人唾液及唾液腺的关系作简要综述,并略述两种与人类疤疹病毒6型存在一定联系的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其中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激活端粒酶而维持端粒长度使细胞永生化或恶变,它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也可作为检测和诊断口腔癌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的研究是近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口腔、头颈癌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和IL-2受体表达变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抗癌效力以及IL-2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DNA序列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 6抗原。结果 :16例口腔鳞癌患者和 16例其他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和 75 .0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118和 1∶64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上述 2组患者HHV 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62 .5 %和 12 .5 % (P <0 .0 5 )。其中 12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9例 ( 75 % )HHV 6抗原阳性 ,而 8例对应癌旁组织中 ,阳性者仅 2例( 2 5 %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HV 6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诱因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人类疱疹病毒(HHV)-5~8型与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分别采集36例OLP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唾液以及病损区脱落细胞、非病损区脱落细胞和活检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3例健康人相同部位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HHV-5在OLP组中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依次为白细胞50.00%(8/16)、唾液25.00%(4/16)、活检组织80.00%(4/5)、病损区脱落细胞50.00%(8/16)、非病损区脱落细胞18.75%(3/16),健康对照组则依次为白细胞30.00%(3/10)、唾液20.00%(2/10);HHV-6在OLP组中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依次为白细胞18.75%(3/16)、活检组织40.00%(2/5)、病损区脱落细胞12.50%(2/16),健康对照组仅唾液10.00%(1/10);HHV-7在OLP组中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仅有唾液30.00%(6/20),健康对照组也仅有唾液15.00%(3/20);HHV-8在所有样本中未检出。结论 HHV-5与OLP的发病有关联(χ2=6.8290,P〈0.05,Pearson列联系数0.2080),HHV-5检出的病毒拷贝数在试验组内的白细胞列与病损脱落细胞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HV-6和7与OLP的发病关系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脱落细胞、病变区组织块及外周血。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种样本中HHV-5和HHV-8的DNA。结果HHV-5仅在试验组患者病损区组织块样本中能检测到,而在对照组的组织块样本中没有检测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唾液样本中均有HHV-5阳性检出,但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细胞样本中均无HHV-5阳性检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种样本中HHV-8均检出阴性。结论HHV-5在RAU患者的溃疡区可能有潜伏。  相似文献   

10.
周刚  杨平 《口腔医学》1995,15(3):118-119
采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25例口腔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DNA,口腔癌HPV16DNA的阳性率为24.0%(6/25),癌旁组织为8.0%(2/25)。经BamHI、PstI酶切杂交后出现的阳性区带显示HPV16DNA在口腔癌及癌旁组织中均以游离状态存在。作者推测HPV16DNA在口腔癌的致癌机理中可能作为一个协作因子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验口腔癌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DNA和Ha-rar癌基因的点突变,探讨HPV16型和Ha-ras癌基因的点突变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PV16DNA和Ha-ras癌基因相关片段,分别采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口腔癌中的HPV16DNA和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 在17例口腔癌组中,6  相似文献   

12.
13.
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口腔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HHV)1~4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毒(EBV)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IV感染者和健康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 DNA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在245例HIV阳性患者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检出率分别为29.0%、3.3%、4.1%和82.0%;30例对照组唾液中上述4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3.3%、0、0和36.7%。两组总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使用后HIV感染者唾液中4种病毒的检出率与未使用HAART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地区HIV感染者HHV有较高的流行率,以EBV最为常见,其次为HSV-1,VZV和HSV-2少见,还存在多种疱疹病毒联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技术检测3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HPV16、HSV-Ⅰ及HCMVDNA.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16、HSV-Ⅰ及HCMV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40.0%、50.0%、43.3%和0%、14.3%、28.1%,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16-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但HSV-Ⅰ和HCMVDNA在口腔疾患中的检出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V1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HSV-Ⅰ和HCMV可能参予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并且与HPV16有协同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侯炜  杨占秋  龙星  申元英  曲虹 《口腔医学》2000,20(4):180-18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疱疹病毒I型 (HSV -I)和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技术检测 3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白斑和 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HPV1 6 、HSV -I及HCMVDNA。结果 :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16、HSV -I及HCMV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 % ,40.0 %、50.0%、43.3%和0%、14.3%、28.1% ,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1 6 -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 ,且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05) ;但HSV -I和HCMVDNA在口腔疾患中的检出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别 (p >0.05)。结论 :HPV1 6 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 ;HSV -I和HCMV可能参予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 ,并且与HPV1 6 有协同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I型与白塞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1)与白塞病(Behcet‘sdisease,BD)的关系,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8例BD患者口腔溃疡愈合前后的HSV-1DNA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溃疡粘膜HSV-1抗原表达,结果,溃疡刮片标本HSV-1DNA检出率为34.2%(13/38),对照组为6.7%(2/30)原刮片部位之愈合占膜HSV-1DNA检出7例,占愈合粘膜标本的53.8%(7/13  相似文献   

18.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多因素、炎症性和破坏性疾病,其发病与微生物、宿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显示,疱疹病毒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疱疹病毒(HHV)-6型均属疱疹病毒,本文就EBV、HHV-6以及二者间的关系,EBV和HHV-6引发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机制,EBV与慢性牙周炎,HHV-6与慢性牙周炎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多因素、炎症性和破坏性疾病,其发病与微生物、宿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显示,疱疹病毒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疱疹病毒(HHV)-6型均属疱疹病毒,本文就EBV、HHV-6以及二者间的关系,EBV和HHV-6引发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机制,EBV与慢性牙周炎,HHV-6与慢性牙周炎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首次对18例国人唾液腺组织标本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特异DNA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腮腺组织8例阳性(8/9),颌下腺组织5例阳性(5/7),舌下腺组织1例阳性(1/2)。提示唾液腺可能是HHV6的主要潜伏部位之一,唾液可能是该病毒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