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血管性头痛,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多,但疗效均不满意。我院自1995-01/1998-12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间歇期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门诊常见病之一,影响广大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对症止痛固然重要,但预防性治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翁升 《华夏医学》2007,20(6):1205-1206
目的:建立苯噻啶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S inoChrom OPS-AP(4.6mm×250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00nm,流动相为0.05m o 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乙腈-甲醇(50∶41∶9)(含1.5%三乙胺,磷酸调pH 3.0),流速为0.8 m l/m in,β-萘酚作为内标物。结果:苯噻啶在7~112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0.53%,n=3)。结论:本法可用于该片的含量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尼莫地平、苯噻啶和阿斯匹林联合防治顽固性偏头痛54例临床观察庄茂友,张永东(日照市人民医院)(临沂医专药理学教研室)关键词尼莫地平;苯噻啶;阿斯匹林;药物疗法;顽固性偏头痛应用一种药物治疗偏头痛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对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更差。近来联合用...  相似文献   

5.
6.
为比较苯噻啶和阿司匹林对偏头痛的防治疗效,将偏头痛病人12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给予苯噻啶0.5mg,po,tid;对照组64例,头痛发作期间给予阿司匹林0.3g,po,tid。两组均以3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7%)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36%)与对照组复发率(9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显示苯噻啶对控制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总有效率,减少复发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苯噻啶对非洲混合性民族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共52例(失访2例)随机分为苯噻啶组(1mg,睡前服用)及阿米替林组(100mg,睡前服用),分别于初诊时、服药1、两2及3个月后采集临床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关内容评估。结果 3个月后,苯噻啶组中位发作频率由8次/月降低为1次/月,中位头痛持续时间由18h/次减少为1h/次,而中位自评头痛强度由7减少为1。均优于阿米替林组(P<0.01)。预防性治疗总有效率,苯噻啶组为96.2%,阿米替林组为62.5%。结论 对于非洲混合性民族偏头痛患者,苯噻啶对其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强度的控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花汤佐苯噻啶对红斑性肢痛症疗效及复发率影响的关系。方法:对照组46例单纯服用苯噻啶片,治疗组40例加服紫花汤,观察2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控制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红斑性肢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论疗效还是减少复发率,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苯噻啶对非洲混合性人群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诊断为偏头痛且成功随访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苯噻啶组(1 mg,睡前服用)及阿米替林组(100 mg,睡前服用),分别于初诊时、服药1、2、3个月后采集临床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关内容评估.结果 3个月后,苯噻啶组中位发作频率由8次/月降低为1次/月,中位头痛持续时间由18 h/次减少为1 h/次,而中位自评头痛强度由7减少为1,均优于阿米替林组(P<0.01).预防性治疗总有效率,苯噻啶组为96.2%,阿米替林组为62.5%.结论 对于非洲混合性人群偏头痛患者,苯噻啶对其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强度的控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有效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廉价药物。方法 选择以顺铂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肿瘤患者 3 0例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观察 2个化疗周期。第 1周期应用昂丹司琼联合胃复安、地塞米松防治恶心呕吐 ,第 2周期应用苯噻啶联合胃复安、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第 1周期总有效率 86.7% ( 2 6 3 0 ) ;第 2周期总有效率 83 .3 % ( 2 5 3 0 ) ;两周期止吐效果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苯噻啶是预防化疗胃肠反应的有效药物 ,可以作为化疗止吐药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疗效 ,并与苯噻啶防治偏头痛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偏头病患者 3 14例 ,分为丙戊酸镁组 2 3 6例 ,口服丙戊酸镁 0 .2~ 0 .4g ,bid或tid ;苯噻啶组 78例 ,口服苯噻啶 0 .5~ 1.0mg ,bid或tid ,连服 3~ 6个月后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种药物均可防治偏头痛 ,总有效率相似 (P >0 .0 5 ) ,但丙戊酸镁基本控制率优于苯噻啶 (P <0 .0 5 ;两药的副作用均较轻微 ,无显著差异。结论 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基本控制率优于苯噻啶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药物 ,且用药较为安全和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徐强 《当代医学》2011,17(31):138-138
目的探讨硝苯啶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其分别采用硝苯啶与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9%,显效率52.4%,对照组总有效率55.0%,显效率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死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啶对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长期使用可保持良好心血管效应,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硝苯啶又名心痛定,是钙通道阻滞剂之一,其特点是既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又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小板聚集,且不影响血脂代谢。深得血管疾病患者的好评,但它对呼吸系统的疾病也有广泛的作用,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苯噻啶(Pizotifen)对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和PC9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对照组为培养基直接作用于细胞,溶剂对照组为含有0.1%DMSO的培养基作用于细胞)和实验组(浓度分别为10、20、30、40μmol/L的苯噻啶作用于细胞)。CCK-8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ELISA法检测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CK-8结果显示,实验组A549和PC9细胞活力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现象,在20、30、40μmol/L浓度组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划痕愈合率小于对照组,苯噻啶浓度越高,划痕愈合率越低(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穿过小室的肺腺癌细胞数量明显低...  相似文献   

15.
抗磷脂抗体(aPL)与许多免疫介导的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现已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aPL阳性的缺血性卒中病人具有年轻、复发、多灶等特点。目前国内对这类疾病的治疗研究不多,为此我们对53例aPL阳性的脑梗塞病人,分别行口服阿斯...  相似文献   

16.
硝苯啶(Niedipine,商品名心痛定),为较强的钙通道阻滞剂。早先主要用于心绞痛、高血压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化,发现Ca~(2 )与气道可逆性阻塞有密切关系,因而提出了应用硝苯啶治疗哮喘。经初步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该药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一、硝苯啶的平喘机理哮喘是一种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气道阻塞的形成是由于支气管痉挛、粘膜充血、水肿以及粘液腺  相似文献   

17.
刘琼英 《右江医学》1995,23(2):66-68
本文对20例舌下含服硝苯啶治疗肝硬化并出血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显效11例(55%).有效6例(3o%),无效3例(15%),总有效率为85%,并与体循环血压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硝苯啶对降低门脉高压有效,而对体循环血液的影响较小。认为硝苯啶是一种安全、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达到止血目的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
硝苯啶对中老年人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例高血压病患者(Ⅱ期10例、Ⅲ期12例)在硝苯啶治疗前后用三维经颅多普勒扫描仪进行探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病Ⅱ期组用药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流速显著下降(P<0.05)、Ⅲ期组用药后脑内各动脉流速均下降,但无显著差异,表明硝苯啶可能直接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血管供血。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可用于抗高血压药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噻氯匹啶(Ticlopidme)与疏血通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噻氯匹啶250mg/日,疏血通6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噻氯匹啶250mg/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一年后复发率,治疗组12.5%,对照组20%,低于国内大宗病例与阿司匹林的比较.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优于单用噻氯匹啶的冶疗,两者联合应用,既预防又治疗,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