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高温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昆明系雄性小鼠 2 0只 ,随机分为高温组和对照组 ,采用核固红 -结晶紫染色法 ,观察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结果 高温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数目 (2 8.2± 3.0 3No ./10个曲细精管切面 )较对照组的凋亡细胞数目 (6 .38± 1.4 1No ./10个曲细精管切面 )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高温可触发生精细胞的细胞凋亡数目增加 ,造成生精能力丧失。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出生后 10d~ 90d雄性小鼠睾丸中TERTmRNA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方法 (Insituhybridization)结果显示 :① 10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中尚无TERTmRNA阳性表达 ;② 2 0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可见TERTmRNA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 ;③ 30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也可见TERTmRNA阳性表达 ,初级精母细胞表现强阳性表达 ;④ 6 0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可见明显TERTmRNA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 ;⑤ 90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有较强烈的TERTmRNA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此结果提示我们 :端粒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 ,端粒酶的表达与精子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睾丸高表达基因HSD-14及其编码蛋白质对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人睾丸特异ESTs文库,通过电子克隆方法获得一新基因命名为HSD-14基因.纯化原核表达的HSD-14蛋白,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通过HE染色观察腹腔注射HSD-14纯化蛋白或睾丸曲细精管显微注射HSD-14纯化抗体后小鼠睾丸组织的生精变化,并进行TUNEL凋亡检测.结果 电子克隆获得HSD-14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成功.小鼠腹腔注射HSD-14纯化蛋白或睾丸曲细精管显微注射HSD-14纯化抗体后,均发现曲细精管中生精细胞大量脱落,生精细胞的层次紊乱,管腔内有时可见成团脱落的生精细胞,附睾中几乎观察不到成熟精子.TUNEL凋亡检测结果表明,抗体注射组小鼠曲细精管中生精细胞(以精母细胞为主)凋亡程度较正常小鼠睾丸和免疫前血清注射组明显,且多数细胞停留在精母细胞甚至精原细胞的阶段.结论 HSD-14通过诱导精母细胞凋亡抑制小鼠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雄激素受体(AR)敲除小鼠睾丸生精功能及p63在曲细精管中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雄性Flox-AR小鼠与雌性ACTB-Cre小鼠交配,并敲除胚胎中AR,筛选AR敲除(AR敲除组)和AR未敲除(对照组)雄性小鼠各10只,对比睾丸曲细精管生精功能及p63的表达.结果 两组小鼠曲细精管内径、管周膜厚度、管壁生殖细胞层数、生殖细胞成熟度评分及总Makler评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成熟精子中表达呈阴性,且AR敲除组表达阳性率及HSCR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AR表达与小鼠睾丸曲细精管p63表达关系密切,AR敲除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生精功能受损、p63表达下调,p63调控生殖细胞的早期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性探讨电磁脉冲(EMP)、S带高功率微波(S-HPM)和X带高功率微波(X-HPM)三种波段电磁辐射致睾丸组织受损的近期和远期效应及其相关敏感指标.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92只,随机分为EMP组、S-HPM组、X-HPM组和对照组,于照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睾丸组织称重,光镜观察睾丸损伤,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曲细精管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三种波段电磁波辐照后睾丸结构和生精细胞形态损伤基本相似:早期睾丸重及睾丸重/体重比值呈下降趋势;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变薄,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精原细胞变性坏死并由管壁脱落,精母细胞和精子数量减少并团聚于管腔中央,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不同程度变性;曲细精管受损百分率显示EMP组最重,S-HPM最轻,生精细胞受损数量与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三种波段电磁辐射对睾丸生精细胞的损伤,具有速发性、时相性、分布不均一性特点;损伤程度呈EMP>X-HPM>S-HPM;睾丸曲细精管受损百分率可定量反映其损伤程度,可望成为评估电磁辐射致睾丸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牛姗姗  刘玉华  张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08-1811
本实验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出生后10 d~90 d雄性小鼠睾丸中TERT mRNA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方法(In situ hybridization)结果显示:①1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中尚无TERT mRNA阳性表达;②2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可见TERT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③3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也可见TERT mRNA阳性表达,初级精母细胞表现强阳性表达;④6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可见明显TERT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⑤9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有较强烈的TERT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此结果提示我们:端粒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端粒酶的表达与精子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睾丸初次生精过程中的发育特点;检测Ddx3基因与蛋白在小鼠睾丸生精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探讨Ddx3基因对小鼠睾丸生精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与PAS染色的方法观察不同日龄小鼠睾丸组织的石蜡切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Ddx3 mRNA在小鼠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DX3蛋白在小鼠睾丸初次生精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和细胞内定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4、13、21、35、42和60日龄是小鼠睾丸发生初次生精过程的特定阶段;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Ddx3 mRNA在4日龄以后小鼠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于35日龄开始明显增高,随后表达水平保持稳定;Western blot显示DDX3蛋白在35、42和60日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中出现特异性表达并逐渐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DDX3蛋白主要在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表达。结论:DDX3蛋白在小鼠初次精子发生过程中呈现特异性表达,提示Ddx3基因可能在精母细胞与精子细胞的发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水对小鼠睾丸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磁水饲养小鼠,经2和6个月后,对小鼠附睾尾中精子数、睾丸曲细精管直径及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数等项指标进行观测.结果实验组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含实验2和6个月时,睾丸减重14.2%、9.6%和附睾尾精子数减少12.6%、9.5%;曲细精管及附睾管内精子数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磁水未能促进小鼠睾丸的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9.
对48例服棉酚者睾丸活检组织进行形态学及定量组织学研究。光镜下可见紊乱型、脱落型和严重障碍型三种精子发生障碍。电镜下可见除精子细胞、精母细胞改变外,精原细胞及支持细胞结构也有明显改变。自动图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生精障碍曲细精管横截面平均面积和平均细胞总面积与正常对照相比,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三种类型生精障碍之间的曲细精管横截面平均面积和平均细胞总面积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血清条件下应用插入式细胞培养皿( Transwell 小室)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 支持细 胞 - 生精细胞的双室培养技术。方法 取 60 日龄 C57BL / 6 雄性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和 15 日龄雄性小鼠睾丸支持细 胞与生精细胞混合细胞团双室共培养,不添加血清。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精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苏木 精染色观察生精细胞形态,染色体倍性分析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在培养 1 周后,可见圆形精子细胞出现, 2 周 后可见长形精子细胞, 3 周后可见较短鞭毛,生精细胞可存活 8 周;培养 1 周时,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出单倍体细胞, 单倍体细胞百分比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应用双室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小鼠生精细胞可获得精子且 生精细胞存活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棉酚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棉酚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昆明种雄性小鼠 2 0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服棉酚组 ,采用核固红—结晶紫染色法 ,对比观察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结果 服棉酚组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数目 (3 0 .5 7± 3 .0 3 )较对照组 (6.3 8± 1 .41 )明显增多 (P <0 .0 1 )。结论 棉酚可促使小鼠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数目增加 ,造成睾丸生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2.
睾酮致成人精子发生抑制不伴有明显的生精细胞排列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庚酸睾酮致人精子发生抑制是否伴有生精细胞排列疏松。方法10名正常已生育男性,5人接受庚酸睾酮肌注(200 mg/周)19-24周(睾酮组),5人未作处理(对照组)。取睾丸活检组织块,作甲基丙烯酸树脂包埋切片,观察睾丸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睾酮组的生精小管萎缩,精子发生障碍,长形精子细胞滞留。在两个组的多数生精小管轮廓中,均见有生精细胞团突入生精小管腔,但在两个组均未见生精细胞之间出现明显的裂隙。结论外源性睾酮致成人精子发生抑制,不伴有明显的生精细胞排列疏松。  相似文献   

13.
用睾丸注射的方法,研究了15M-PGF2α的抗生精作用。结果1,光镜和电镜观察,注射后4h~50d曲细精管精子发生受到明显抑制,管腔内有大量脱落、变性的生精细胞,主要是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界膜中的类肌细胞呈过度收缩形态。2.注射后4h~3d血睾酮浓度显著降低。3.注射后15d~40d产生完全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对小鼠睾丸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哲  王泰清 《医学争鸣》1989,10(4):228-230
本实验用频率为2.45GHz、功率密度为19mW/cm~2、20mW/cm~2的微波重复照射BALB/c小鼠,于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小鼠睾丸的变化。可见异常曲细精管中有生精细胞形状不规则、生精细胞脱落到管腔中以及无管腔等形态。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早期精子细胞的异常主要见于线粒体空化、核周间隙扩张及核膜局部破损,晚期精子细胞主要见于核异形等。  相似文献   

15.
<正> 用81只雄性大白鼠共分9组,将LRH—A3分为0.02μg、2μg及200μg三种剂量,分别注射2天、20天及60天。在组织学上见200μg注射20天后,睾丸开始出现抑制退化现象。200μg注射60天后,则抑制現象更加明显。睾丸重量下降,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疏松脱落,精子细胞溶解,精母细胞膨大变形,形成严重生精障碍。在组织化学上LRH—A_3用200μg注射60天后,可见LDH,  相似文献   

16.
基因重组细胞生长肽和精氨酸拮抗环孢霉素A的睾丸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山  邓耀良  吴闯 《广东医学》2001,22(8):679-680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细胞生长肽(bFGF)和精氨酸对环孢霉素A(CsA)在血和睾丸中药物浓度及其睾丸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组,正常对照组;A组,CsA;B组,CsA 精氨酸;C组,CsA bFGF。每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3周后取血及睾丸测定CsA浓度,按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评定法作生精功能的评价,测定曲细精管直径及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血药浓度B组明显高于A组(P<0.05);A,B,C组睾丸的发生明显障碍,而B,C组比A组的精子发生障碍要轻(P<0.05),曲细精管的直径A,B、C组明显小于N组(P<).05),但B组大于A组(P<0.01)。结论 CsA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精氨酸和bFGF能明显降低CsA对睾丸的毒性作用,精氨酸还能提高血中CsA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小鼠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腺嘌呤致大鼠雄性不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腺嘌呤致大鼠雄性不育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0.5%的腺嘌呤饲料饲喂大鼠30d,在实验第30天活杀取睾丸组织,常规连续病理切片。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睾丸曲细精管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大部分曲细精管退行性变性,各级精细胞变性,数量减少;睾丸间质细胞和Sertoli细胞均可见TGF-β1蛋白表达,而对照组只有睾丸间质细胞可见TGF-β1蛋白表达,且实验组TGF-β1蛋白表达强度较对照组为高(P<0.01);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腺嘌呤诱导的大鼠雄性不育可能与TGF-β1的抑制生精作用及促进生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锰对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个染锰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7.5、15.0、30.0mg/kg氯化锰和生理盐水,于染锰第3、7、14、28、56天处死小鼠5只/组。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学的变化和染锰56d各计量组曲细精管横截面积及生精上皮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睾丸组织的损伤随染锰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染锰56d与对照组比较,曲细精管横截面积和生精上皮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剂量的MnCl2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均有损害作用,以染锰56d,30mg/kg对小鼠的损害最为严重,染锰56d,7.5mg/kg对小鼠睾丸曲细精管横截面积和生精上皮细胞明显减少,证实7.5mg/kg的锰对小鼠睾丸曲细精管横截面积和生精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精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由多种因素调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在生精细胞的发育中具有重要影响.现已证实,睾丸生精细胞退化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在精子发生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生精细胞凋亡,但不同时期凋亡细胞数目有很大差异,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最多,而精子细胞凋亡很少发生.睾丸就是通过精原细胞不断增殖,同时过量的受到损伤的生精细胞不断凋亡,来控制精子细胞数目,维持精子发生的动态平衡.本文就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