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厚喜  林森 《山东医药》2002,42(22):62-63
肝纤维化 (liver fibrosis,L F)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特别是胶原在肝内的过度沉积 ,是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改变 ,也是肝硬变 (live cirrhosis)的必经阶段 ,被视为肝硬变的前奏。 ECM是位于机体细胞外的非细胞性的有形及无定形间质成分。既往人们在研究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时往往只注重细胞内成分及改变 ,对组织细胞的影响和作用重视不够。现今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肝细胞分离技术的进步 ,人们逐渐认识到 ECM不只是对细胞与组织起支架或骨架作用 ,而且对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的分化、增殖、代谢、运动及其基因…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肝纤维化王爱民,王宝恩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有着胶原纤维的病理性蓄积。这可能反映了基质蛋白合成或降解代谢的改变;或许与两个代谢过程平衡失调有关。目前,有关肝脏内基质蛋白合成代谢的研究已较深入;相对而言,基质降解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则...  相似文献   

3.
细胞外基质成分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开  钱美宝 《肝脏》1999,4(1):38-39
细胞外基质(ECM)的改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ECM成分的血清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1~3],但单项测定这些指标有时并不可靠[3]。因此,我们检测了10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HA、PCⅢ、PⅢP、CⅣ和LN血清水平,进行多元分析,以期建立肝纤维化检测的谱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05例均为1996~1998年间我院住院患者,男91例,女14例,年龄15~70岁,病程0.5~2.6年。根据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慢性轻度为18例,中度…  相似文献   

4.
非胶原细胞外基质糖蛋白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非胶原细胞外基质糖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外基质,参与了肝纤维的形成。本文对目前所知的七种主要非胶原细胞外基质糖蛋白的分子结构、作用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5.
非胶原细胞外基质糖蛋白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已知细胞外基质有支持组织脏器的功能,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合成增加,因此它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分解减少,可导致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在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同时可产生细胞外基质分解酶和抑制因子。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有很多细胞因子和增殖因子参与。本文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族和活化因子在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讨论。 一、TGFβ TGFβ是一种分子量为25000的蛋白质,代谢后可分为隐性相关多肽(LAP)N末端部分和成熟型TGFβ两部分,只有成熟型TGFβ和它的受体相结合后才能传递多种生物学信号。按照分子量的大小,TGFβ受体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王宝恩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引起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途径,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可以说是细胞外基质增生及降解的失衡所致。研究表明,在实验性肝纤维化早期阶段,胶原合成及胶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0 引言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指位于机体细胞外的非细胞性的有形或无定形成分,ECM的代谢包括ECM的合成与降解,ECM合成与降解失衡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基础。 1 ECM合成 1.1 HSC的活化增殖 ECM的细胞来源是肝星状细胞(HSC)、肝细胞、内皮细胞及枯否细胞。其中HSC是ECM的主要细胞来源,因此HSC的活化是ECM合成的关键,静止的HSC靠近正常基底膜,含大量视黄酯,产生少量Ⅲ型胶原。肝损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对肝纤维化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在肝内则引起肝纤维化。随着研究的深入,已明确提出了肝纤维化完全可能逆转的论点。因此,寻求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以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是肝病治疗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磺酸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岳祥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3):165-167,F003
目的 研究牛磺酸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免疫化检测肝I,Ⅲ,Ⅳ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层粘连素沉积;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肝I,Ⅲ,Ⅳ型肝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素染色显增多,I,Ⅲ,型前胶原,TIMP-1 mRNA显著增加,牛磺酸处理的大鼠,上述各种指标的阳性色明显减少,并可明显抑制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而对TIMP-1 mPNA却无明显影响。结论 牛磺  相似文献   

11.
牛磺酸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沉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牛磺酸抗肝纤维化作用。大法用四氯化碳(CCI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肝Ⅰ、Ⅲ、Ⅵ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层粘连素沉积;Northernblot杂交检测肝Ⅰ、Ⅲ型前胶原、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含量。结果CCI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Ⅵ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素染色明显增多;Ⅰ、Ⅲ型前胶原、TIMP-1mRNA显著增加。牛磺酸处理的大鼠,上述各指标的阳性染色明显减少,并可明显抑制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而对TIMP—1mRNA却无明显影响。结论牛磺酸对CCI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抑制纤维生成与沉积。提示它对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基质成分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非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对107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Ⅳ-C、HA及PCⅢ含量规定。结果显示,三项指标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且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之间Ⅳ-C、HA含量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Ⅳ-C及HA在鉴别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时有较大参考价值,而PCⅢ相对作用较小,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对细胞外基质在肝内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0 引言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内沉积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细胞和细胞因子参加了这个过程,其中肝星状细胞(HSC)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HSC的激活是肝脏纤维化过程的 中心环节,肝脏因各种原因受到损伤时,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产生一些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HSC,使之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对细胞外基质在肝内沉积的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细胞外基质(ECM)在胰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以探讨逆转胰腺纤维化的可能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重视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降解中TIMP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常肝脏纤维组织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 ,是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导致ECM合成与降解的失衡所致。纤维组织的形成不是一个静止过程 ,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因此 ,研究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可逆性 ,在注意胶原合成过程的同时 ,应加强胶原降解过程的研究。1 胶原降解主要由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介导既往对肝纤维化ECM合成与沉积的研究比较深入。ECM主要由胶原以及蛋白多糖、糖蛋白等组成 ,肝星状细胞 (HSC)是其主要来源。处于“静止”期的HSC主要合成Ⅳ…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20,(5)
正肝损伤过程中,纤维组织中的各种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表达和变化可能传递了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信息,这些内容对于研发新生物标志物及抗纤维化干预有参考价值~([1])。多种胶原蛋白亚型存在于肝组织ECM。至今至少有28种胶原蛋白已被发现。这些胶原蛋白由46种具有不同遗传编码序列的胶原蛋白链组成,在结构、功能作用以及与其他ECM成分的作用关系和组织分布特点等方面都互不相同~([2])。胶原蛋白在ECM并不是惰性的"支撑杆"。大多数胶原蛋白都仅含有一小部分刚性区域,其结构呈现为间断的三股螺旋,包含了大量非胶原区域,因此有明显的柔韧性,并且具有多种活性功能,如可以与细胞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正常肝和纤维化时合成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细胞。 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因此目前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大多针对HSC激活和增殖的各个环节。肝纤维化的实质是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导致以胶原为主的ECM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且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肝纤维化进程中ECM各种成分比例、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ECM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对HSC的激活、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4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CCl4组(C组).C组通过CCl4腹腔注射造模.至造模第9周,C组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IL-10治疗组(T组)和自然恢复组(R组).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MMP-2、MMP-9、TIMP-1及Ⅰ、Ⅲ型胶原含量,H-E染色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肝病理组织学显示,与M组比较,T组肝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P=0.001),而R组未见明显好转.与N组比较,MMP-2、MMP-9、TIMP-1及Ⅰ、Ⅲ型胶原在M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T组显著降低(P<0.01),R组表达较M组有所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T组(P<0.01).结论IL-10可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2、MMP-9、TIMP-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减弱细胞外基质合成,加速其降解进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并应用放免法测定肝匀浆中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和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肝纤维化向肝硬变的发展,PCⅢ、HA、LN逐渐沉积于肝实质内,在肝纤维化早、中期以Ⅲ型胶原增长为主,在肝纤维化高峰期及肝硬变期则以Ⅰ型胶原增生为主。研究提示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