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EV71感染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3.0T 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V71感染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3.0T MRI表现.结果:5例病灶局限住脑桥和延髓交界部,1例病灶以脑桥和延髓交界为卡向两侧延伸,1例病灶位丁脑桥偏背侧.1例位十中脑.8例病变均旱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边界欠清,DWI呈高信号.结论:EV71感染小儿手足门病介并脑炎3.0T MRI表现主要为位于脑桥和延髓交界区斑片状信号,3.0T MRI能真实地显示其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有阳性影像学表现的小儿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患者的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4例病灶以桥脑、延脑交界部为主,1例位于桥脑,呈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2例病灶在横断位上表现为对称性小斑片状信号.2例病灶均位于脊髓圆锥,呈长条形略长T1、长T2信号,病灶在横断位上表现为对称性小斑片状信号.结论 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能真实地显示HFMD脑干脑炎、脊髓炎脑部、脊髓受损情况,可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诊断、预后评估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其入院及出院时的MRI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入院时MRI表现,将患儿分为2组:31例病灶边界模糊型和11例病灶边界清晰型。边界模糊型病灶MRI表现为脑干背侧不同厚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出院时复查MRI均表现正常,30例临床完全康复,1例遗留眼球运动障碍。边界清晰型MRI表现为脑干内斑片状或对称性斑点状、条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院复查MRI,7例表现正常,6例临床完全康复,4例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2例遗留桥脑延髓交界区病灶,1例遗留延髓病灶,1例遗留脊髓前角病灶,1例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边界模糊型明显比边界清晰型预后好,以MRI表现进行分型有助于临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炎的MRI平扫表现及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确诊为HFMD并发脑炎患儿的颅脑MRI资料。结果85例患儿头颅MRI平扫阴性28例,阳性57例,其中10例为斑点或片状病灶散在分布于大脑半球、胼胝体、丘脑及小脑蚓部,呈稍长或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T2FLAIR、DWI多数呈高信号。47例病灶位于脑干,以桥脑被盖部及延髓为主,其中17例DWI见脑干被盖部呈对称斑片状高亮信号,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或等信号;30例表现为脑干背侧片状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9例病变对称性向四脑室周围延伸,其中1例累及两侧大脑脚。结论小儿HFMD并发脑炎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变以脑干被盖部为主;DWI及T2FLAIR序列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于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为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患儿的颅脑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影像表现为单发或多灶性的、部分呈对称性分布的脑损害病灶,18例患儿共有病灶25个,其中脑桥-延髓交界处背侧8个,延髓背侧7个,脑桥背侧5个,中脑2个,丘脑1个,脑室旁白质区1个,小脑齿状核1个。MRI信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正常或呈低信号,无强化;(2)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呈高信号,部分病灶轻度强化;(3)平扫正常,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轻度强化。结论脑干脑炎为儿童HFM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MRI对其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一定特异性,能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或脑干脑炎的MRI表现.方法 分析本院2008-2009年27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或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结果 27例患者中,15例累及脑干,其中3例同时累及颈髓,1例累及脊髓全长;累及枕叶8例,顶叶5例,额叶3例,丘脑2例.病变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的斑片、斑点状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在FLAIR T2WI序列上显示更为清楚.结论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或脑干脑炎的磁共振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成为与其他感染性脑病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5例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其中男31例。回顾分析其脑部MRI表现。结果:55例中共54例脑部MRI有异常表现。病灶单发或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大部分病灶不对称分布,少数累及基底节、丘脑病例可对称分布,病灶呈不规则片状或斑片状、点状,可局限于脑皮质或白质,亦可皮髓质同时累及,T1WI呈等、低信号,TWI呈高信号,大部病灶FLAIR呈高信号,部分病程较长者可见软化灶,FLAIR呈低信号。27例增强扫描见8例病灶无强化,19例增强病灶呈不规则片状、环形、结节状及半环形强化。结论: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敏感、准确的优点,结合临床可提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脊髓炎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阳性影像学表现的小儿HFMD合并脊髓炎患者的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矢状面脊髓内长条形等或长T1、长T2信号,横断面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圆点状长T2信号.下胸段至腰骶段脊髓受累8例,颈段脊髓5例,受累范围3个椎体及以上9例.单侧受累1例,双侧受累12例,其中对称性病变3例,不对称9例.5例颈段脊髓病变中有4例合并脑干脑炎,病变以脑桥、延髓交界部为主,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HFMD合并脊髓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损害部位位于脊髓前角,以下胸段至腰骶段脊髓及颈段脊髓常见,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V71手足口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35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全部行头颅和(或)脊髓MRI扫描,咽拭子、粪便及脑脊液EV71病毒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均行胸片检查.结果 EV71感染33例,其中6例同时合并感染柯萨奇病毒.脑脊液异常32例(白细胞增多28例,蛋白增高11例,9例同时有白细胞增多及蛋白增高).脑电图检查异常25例.MRI结果,15例临床诊断脑膜炎患儿MRI平扫均为阴性,5例脑干脑炎患儿MRI均可见脑干背侧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15例脑炎患儿中2例MRI可见异常信号,分别为双基底节区、左颞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3例脊髓炎,其中2例脊髓中央灰质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结论 EV71手足口病能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脑干脑炎和脊髓炎的发病部位有相对特异性,MRI检查可为临床病情评判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MRI鉴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脑部MRI表现及鉴别两种疾病的可能性。 资料与方法 分析47例病毒性脑炎及43例ADEM病例的脑部MRI表现,按疾病分组,分析病灶的分布区域、大小、数目、强化的范围及形态的差别。 结果 病毒性脑炎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的对称或不对称大片状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基底节 丘脑区,MRI呈长T1 长T2 信号,增强扫描22例,显示病灶强化者11例,其中呈大片状或脑回状强化者7例。ADEM中脑内有多发对称或不对称斑片状病灶,主要位于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白质区,MRI呈长T1 长T2 信号,增强扫描18例,显示病灶强化,呈环形或斑点状强化者13例。两种疾病在病灶的分布区域、大小、强化的范围及形态存在差异(P<0.05);病灶的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综合分析病毒性脑炎及ADEM病例的脑部MRI表现,MRI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CT、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CT、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FNH(6例经病理证实,3例经磁共振特异性对比剂Resovist证实)的CT、MRI表现和术前或穿刺前诊断.结果: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3个病灶.10个病灶呈稍低密度,其中7个T1WI为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3个病灶T1WI和T2WI为稍高信号;1个病灶为等密度和等信号;CT动脉期明显增强、门静脉期轻度增强或无增强;MRI的增强方式与CT相似,但10个病灶存在明显的延迟增强.7个病灶检出瘢痕,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无增强、延迟期轻至中度增强.8例单发病灶均正确诊断为FNH.结论:CT和MRI能显示FNH的特征性改变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脑结核瘤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颅内结核的磁共振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12例脑结核瘤MRI表现及Gd-DTPA强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T1WI和T2WI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灰质进行比较。结果 3例粟粒样脑结核瘤呈脑内散在的多发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结节样均匀强化或伴有少量小环状强化。9例31个成熟结核瘤由环壁和坏死的核心两部分组成,环壁呈等T1、短T2信号(5个病灶)和等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26个病灶),单环或花簇状环状强化;14个未成熟结核瘤呈结节样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均匀强化。成熟结核瘤的核心部分因组织病理学的差异可有多种信号。颅内结核瘤以1个主灶伴多个小灶为其主要表现形式(77.8%,7/9)。结论 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轻度不均匀等或略低信号,不均匀单环或花簇环状强化是结核的主要MRI表现。而病灶的多发性符合脑结核系血行播散所致的发病机理,对确立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蝶窦内异位垂体腺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学证实蝶窦内异位垂体腺瘤的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均经CT和MR检查.结果 8例垂体瘤均位于蝶窦,与鞍内垂体不相连;3例呈卵圆形,不规则形5例,病灶最大径20~46 mm,边界均较清楚.CT表现:与脑灰质比较,平扫呈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1例,其中2例增强呈较均匀中度强化;病变周围的骨质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硬化,其中5例并可见局部侵蚀状破坏;鞍底骨质完整3例,骨质破坏5例.MRI表现:与邻近脑厌质比较,在T1WI呈稍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WI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6例,病变信号不均匀,内散在小泡状、细条状长T1、长T2信号,对应组织学上扩大的腺泡;增强后病变不均匀低中度强化,外观近似筛网状.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速升缓降璎.5例伴有空蝶鞍,5例包绕邻近海绵窦,与邻近颈内动脉分界不清,4例侵及斜坡.结论 T2WI小泡状、细条状高信号和增强后T1WI筛网状外观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CT和MRI联合使用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 (HR MRI)影像学特征 ,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16例共计 17个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MRI信号、强化情况、有无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有无视神经和眼外侵犯等。所有病例均行HR MRI及增强扫描 ,部分病例行脂肪抑制。结果  17个病灶中的 16个呈扁丘状位于眼球内壁的后极。 15个病灶厚度 <5mm ,平均厚度为2 .9mm。病灶边缘清晰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16个 ,T2 WI上呈等信号者 15个 ,增强扫描显著强化者有 12个。 3例合并视网膜脱离 ,在T2 WI上多呈等信号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均无强化。无视神经及眼外侵犯病例。结论  94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 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表现为位于眼球内壁后极的较小、基底较宽、边缘清晰的扁丘状病灶。其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 ,T2 WI信号等于玻璃体 ,增强扫描瘤体显著强化。明确其HR 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与恶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相鉴别 ,避免不必要的眼球摘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s)并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随访证实为DVAs并出血病例的CT及MRI表现。结果:发生在左、右额叶白质内各1例,右侧基底节2例,右侧小脑中脚1例,左、右侧小脑半球各1例。CT平扫2例呈结节状高密度灶,1例呈卵圆形低密度灶。MRI平扫时DVAs呈长T1,长、短T2信号,3例呈"水母头征",出血灶呈片絮状短、长T1,长、短T2信号,条状短、长T1,短T2信号。MRI增强扫描1例未见强化,其他均明显强化,呈"水母头征",显示清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示5例呈低信号,呈典型"水母头征",显示清晰,出血灶呈结节状低信号,边界清晰。结论:MRI对DVAs并出血的诊断有明显优势,以SW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骼Rosai-Dorfman病(RDD)的数字化X线摄影(DR)、CT和MRI表现,结合其临床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以明确影像诊断,提高对骨RDD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骨RDD的影像学表现,主要观察病灶的数量、形态、密度或信号、病灶周围组织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病例1为上肢多发病灶(累及长骨和扁骨),仅行DR检查,表现为骨髓腔条片状以低密度为主的溶骨性破坏,部分病灶密度不均匀增高,未见骨膜反应,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病例2为颅骨单发病灶,CT平扫表现为颅骨内外板及板障的溶骨性破坏,边界清,密度均匀;MRI显示病灶T1WI、T2WI呈中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部分高信号,Gd-DTPA T1WI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临近头皮及脑膜受累。 结论骨RDD多呈溶骨性破坏,少有硬化边与骨膜反应,颅骨病灶累及软组织相对长骨略为多见,影像表现没有特异性,需与多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7.
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MRI诊断(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4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MRI资料;3例为车祸伤,1例为坠落伤,都进行了CT和MR非增强检查。结果4例胼胝体挫伤灶2例位于压部、1例位于干部、1例累及胼胝体大部。CT扫描胼胝体区未见异常密度。MR图像上均表现为等或略低T1WI信号与明显高T2WI信号,未见出血信号。SE或FSET2WI(轴位或矢状位)对病变显示清楚,而FLAIR序列则能抑制脑脊液的高信号、使病变显示更加突出。1例4个月后MR检查显示挫伤灶演变为类似脑脊液信号的软化灶。4例中3例还合并颅内多处脑挫伤和血肿。结论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较少见,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MR是其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轴位与矢状位SE或FSET2WI是显示挫伤灶的主要序列,FLAIR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更佳。本病典型的MRI表现是胼胝体区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出血信号;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可合并颅内多发性外伤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PA)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PA的MRI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查(b=1000s/mm2),8例行1 H-MRS、5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14例中11例为单发,呈类圆形,其中8例位于幕下,3例位于幕上;3例为多发,呈不规则形,其中2例位于幕上,1例同时累及幕上及幕下。14例中病灶为囊性4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囊壁明显强化,1例无强化;呈囊实性9例,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均无强化,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8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实性1例,T1WI及T2WI均呈等信号,无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6例为流入型,3例为平台型。11例无瘤周水肿,2例有轻度瘤周水肿,1例有明显瘤周水肿。DWI示病变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质部分呈高信号,ADC均值为2.437×103 mm2/s。8例1 H-MRS均提示与对侧正常组织比较,肿瘤的NAA峰及NAA/Cr降低,Cho峰及Cho/Cr增高。5例SWI示病变内均可见异常血管。结论:P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